印象|不是江南勝江南,看老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印象|不是江南勝江南,看老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朱浴濤

十年前我家居住在本市水位最高的地方,小巷深深,清泉汩汩,迎門影壁凹槽的紋樣凸顯著久遠的滄桑。地平面下一米左右即是掠地而過的清澈的泉水,所以屋內總有陰潮的氣息,屋內牆角的白灰牆都是水洇泛綠的斑痕,故而地面的硬土鼓起不規則的小包,當地人戲稱福疙瘩。習慣順其自然的人們享受著大自然的賜予,近水樓臺先得月,河邊就是一副太平盛世的風俗畫:小橋旁浣衣的姑娘挽著袖子手執木槌,有節奏的捶打著衣服,打滿肥皂,一層層搓洗,濺起的泡沫由大變小而碎裂即被川流不息的泉水衝的無影無蹤,水鳥不怕人,一會兒跳到河邊的屋簷下,一會兒跳到石榴樹的枝頭,顫顫悠悠地和另一隻鳥兒喃喃細語。

時有個細節印象很深,快到中秋節了,河邊都是洗竹筐、蓋墊、菜蔬的,有個大哥很認真的在清理一隻剛宰殺了的雞,用鑷子薅那些雞的羽毛嵌在肉皮上的殘根,洗著洗著喊起來:媽,這雞還打點兒肥皂嗎?她媽媽坐在河邊,和別人啦著呱,聽到兒子的請示,愣了愣,隨即笑得喘不過氣來:孩子真聰明,你見誰給雞打過肥皂?旁邊等著洗衣服的大姑娘小媳婦都樂了,都隨著他媽媽說哪有給雞打肥皂的!哼!那個大哥不樂意了,用水撩起水花向岸上潑去,把那些人都嚇跑了,鳥也飛了。

印象|不是江南勝江南,看老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房的優勢是不懼屋頂喧鬧,四合院就像一個大家庭和諧相處,印象中白天都不鎖門。缺點也很明顯,屋頂時常漏雨,有一天一場暴雨過後,屋頂天溝處不時洇出水滴下來,接上小盆、中盆還有雨水滴進脖頸裡。我院姜叔叔找來木梯上房修補,把疑似的裂縫中抹上新灰,找平。待完工下來時,意外發生了。下至木梯中間那一截時梯子突然斷裂,梯子頹然倒向一邊,我們還來不及考慮什麼,就見姜叔叔雙手抱頭,就地翻了個滾,站了起來,拍拍頭上的土呵呵一笑,好傢伙嚇我們一大跳,一切也就幾秒鐘的事,驚魂未定,姜叔叔提起那個散架的梯子邊修理邊說:看著挺結實還是紙糊的哩!北屋於奶奶說也就小姜吧!換了別人麻煩大了!

時廚房都在院子裡,有磚砌的有木板隔的還有鐵皮木料合制的,還有在窗戶雨搭下臨時搭就的,或者只放個小爐子,來雨就撤的。高低錯落,良莠不齊。做飯時分,青煙嫋嫋升起,爆炒辣椒的刺鼻濃香能越過一個廚房串到更遠的地方,誰家麵條沸鍋了,附近的趕緊給他錯開鍋蓋。誰家改善伙食也必須請你嚐嚐他的手藝如何,由於習慣了這種透明的做飯方式,多年後搬到樓房還不大適應。這方水土滋養了這方人,於是這首鍋碗瓢盆交響曲若干年以後就成了美好的回憶。

印象|不是江南勝江南,看老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秋節快到了,後院小河裡的螃蟹不知不覺多了起來。這些河蟹有個特點,平時它們蟄伏在河底時憑肉眼是很難分辨的,它的外殼的顏色和青黝黝的河底類似,具有天然的保護色。你在看它,它也在瞧你。你下水伸出胳膊,它橫行的速度比你想象的要快,眨眼間便消失在水草和洞隙裡了。只有到了中秋前後,它們不顧溼滑,露出水面爬到河壁的半截尋找異性,附近的孩子都瞭解這一習性,夜半三更來到河邊,此時已是瑟瑟秋風,石頭底下蟋蟀在淺吟低唱,橋下潺潺流水伴著蟲鳴使夜更趨寧靜。我們帶著用竹竿紗布鐵絲綁成的漁網,左手執手電筒,右手持漁網,周圍一片靜寂,一道光束由河面漸漸升起,只見一對、兩對還有更多的螃蟹在逗留。說時遲那時快,光到網收,來不及逃跑的已掉落漁網裡了。待把這一對放到備好的小盆裡,放眼望去,其餘的已無影無蹤了。憑經驗隔一段還有不知危險將至的螃蟹在逗留,就這樣運氣好的話,我記得和同學歷時二個多小時最佳成果是三十多隻。在搪瓷盆裡,它們不斷的想越獄,那些傢伙吐著泡,伸出大鉗子示著威,烏泱泱擠成一團,爪子劃的盆底沙沙作響。

說水清至無魚,渾水裡摸魚。而在如此清澈的泉水裡經常有小魚逆流而上,大多是泥鰍,趴狗,有個兄弟釣這號魚也有一套,普通的縫紉機線綁在竹竿上,用老蒜中間那根柱當魚飄,因它離水不沉底。就是蒜的謎語中“弟兄七八個,圍著柱子坐……”的那根柱子。魚鉤用大頭針彎成,可見人類為了口腹之慾是無所不用其極的!還有捉蝦,蝦多半藏在河壁的水草中,江家池的水草很美麗,它不是長長的甩來甩去的那種,而是成片鏤空狀的,很像千佛山上的側柏,一片一片的又透著氣,邊緣處酷似珊瑚。蝦的動作軌跡是蹦來蹦去,一節一節的盔甲頭尾緊縮又猛的張開又竄出去,不易捉住。所以伏在水草裡看似安全,其實反而沒有逃跑的空間了。只需拿個臉盆,貼住河邊,順著長滿水草的石壁迅速刮下去,再順勢拿起,收穫一定不小 ,起碼有十幾只不知所措的小蝦在盆裡亂撞。聽到這恐怖的聲音,附近的同夥早就張惶逃跑了。這時再反過身來,在對面碰碰運氣。當然也不能老在一個地方扣,起碼這“撲哧”一下子在蝦聽起來也很緊張。不過逮了蝦可不是要煎炒烹炸,洗個罐頭瓶子倒進泉水,把那些驚慌失措的小精靈放進去,這些傢伙一下子如釋重負,在水草間穿來穿去。擺在窗臺上,淡淡的陽光的碎片撒在一側的瓶子裡,珊瑚般的水草在蝦們的遊弋下微微起舞,瓶底幾枚小鵝卵石閃著一點點星光直射屋頂的檁條,晃動,再晃動。

條美麗的小河也有過一次滅頂之災。那是僅有的一次。一九六二年夏季,濟南連降大雨,至中午已是暴雨如注,街對面的房屋連輪廓都是流動模糊的,江家池街地勢低,暴雨一時排不出去,待估衣市街水沒腳踝時,我們門口已有一米多深了。院內也擋不住雨水的衝擊,門插關怦然擠開,河的上游咆哮著往下游翻滾,時間不長,水面和小橋持平了,平日裡清澈的泉水頓時變了顏色。我家住前院,河水倒灌加上街上激流湧進,頓時屋裡也成了澤國。爸爸上班還沒回來,我們和媽媽在屋裡一陣忙亂,把所有的長凳、方凳墊在床、櫥下,方桌上也攤上從櫥櫃裡拿出的衣物等。望窗外,混濁的流水把居民家的菜板、擀麵杖、蓋墊、木盆、蔬菜衝的到處都是,五龍潭裡綠化隊堆放的整棵的樹都衝了出來,有幾個不怕水的小夥子騎在樹上興奮的喊著什麼。暴雨咆哮了幾個小時才逐漸小下來,隨著院裡的雨越來越小,屋裡深及大腿的水漸漸退了,那顆恐怖到嗓子眼的心也慢慢平復了。一副劫難後的光景:僅有的幾隻落湯雞站在房頂上哆嗦著不敢下來,做飯用的傢什也找不著了,天就要黑了,爸爸柱著根樹枝渾身透溼趕了回來,他說南門那邊水還大。想去河邊清洗一下,橋的輪廓逐漸露出來了,上游的清水洗去了汙濁。第二天,家家戶戶晾曬衣被,太陽昇起來挺刺眼,和昨天的陰雲密佈形成了對比,河水又恢復了往日的歡暢,我家的澳洲黑雞又雄糾糾的打起鳴來,各家的廚房又飄出了香味,好像昨天什麼也沒發生。

天早上第一件事是給雞鴨放風,大公雞帶著它那幾個妾到處琢著什麼,總有一個貴妃蹲在麥秸窩裡紅著臉不作聲,片刻過後,驕傲的“咯噠,咯噠”的就出來了,拿推鐵環的鉤子一撥準有一個雞蛋,記得雞蛋不足七個就是一斤。有時不小心把裡面又一個雞蛋弄破了心疼老半天。幾隻漂亮的鴨子則熟門熟路的拽著擠著衝到河裡,東張西望肆意著遊著,不時嘎嘎幾聲。小橋流水人家的日子陪伴了我們多年,我們班的同學幾乎都來玩過,挽起褲腳淌淌水,打個水漂,藏在橋下捉個迷藏,學習小組還在小河邊石榴樹下朗讀過課文,也輕聲唱過讓我們蕩起雙槳……

印象|不是江南勝江南,看老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後若干年到五龍潭公園遊玩,徘徊在我家原址附近,只看到原來小橋的位置模糊可認,只是兩塊石板加一塊硬木架設的直橋被幾塊不規則的巨石取代,周圍青石及腰白牆黛瓦的建築的位置是一大片茂林修竹,綴以紅黃相間或藍白各半的花朵,中間建有曲徑水泥藤蘿架,左邊是太湖石,右邊是以那條河的原型改造的河,目測遠不如當年清澈透明,泛綠的水中有紅鯉在遊,放眼望去,壓根就沒有了那種曲徑通幽柳岸花明豁然開朗的感覺,整齊乾淨有餘,原始質樸不足。姑娘浣紗,鵝鴨遊弋,孩童戲水,雲蒸霧繞的民俗風情畫永遠定格在兒時的夢境裡了。

印象|不是江南勝江南,看老濟南的小橋流水人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