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夫人慢慢从梦中清醒,不觉腹中隐隐作痛

不多时,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

//

墨子新说

民间故事

作者/张建国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父母给他取的名字叫墨翟(di),但后来人们就都不叫他墨翟了,而是叫他墨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春秋末年(公元前480年),鲁国龙山脚下(今山东省滕州市木石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庄里,驻着一对年过三十的墨姓夫妻。三十岁,对现在年轻人来说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在那个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年代里,他们却倍感“无后”的压力。一定要尽快生个儿子。他们打卦占卜,求神问药,祈求龙山神灵的保佑。然而,一个又一个女巫神汉却对他们说:“你们夫妻,此生命中注定不得一男半女。”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墨氏夫妻如同五雷轰顶,但他们却不信那个邪。这一年,夫人终于有了身孕,夫妻二人喜不自禁。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到了墨夫人临盆的时候。这天,墨夫人悠然入睡,梦中却见一只美丽无比的凤凰,绕着自家的房舍飞了三周,然后飞进了自己的家里,一边在自己的头顶上慢慢盘旋,一边柔声鸣叫,好一会儿才飞出家门,落在了门前山顶之上。夫人慢慢从梦中清醒,不觉腹中隐隐作痛,不多时,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丈夫喜不自禁,天一亮,赶紧给乡亲们报喜,出门一看,果见一只凤凰落在门前山顶之上,还不时的鸣叫开屏。

凤凰乃百鸟之王,是富贵、美丽与太平的象征。夫人生子前梦见凤凰进门,丈夫出门报喜时却又亲眼看见凤凰落在门前山上,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是人们求之不得的非凡征兆。期盼已久的墨家终于添丁加口,墨氏夫妻本已高兴不已,再加上这些吉祥征兆,墨氏夫妻更是大喜过望。

翟是凤凰的别名,于是夫妻二人不假思索地就给孩子取了个与凤凰有关名字——墨翟。门前降落凤凰的龙山,也因此有了一个更好听、更美丽的名字——落凤山。

转眼两千五百年,美好的传说不仅代代相传至今天,而且鲁南地区的落凤山,也早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旅游圣地、国家森林公园。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墨翟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工巧匠,母亲是一位非常贤惠的农家妇女,受此影响,青少年时期的墨翟,勤奋好学,纯朴善良。在父亲母亲的谆谆教诲之下,墨翟很快学会了木、车、皮革、制陶等手工艺。同时,父亲还用辛辛苦苦外出做工赚来的钱,供墨翟拜师求教,几工夫年,墨翟就已逐步成长为一位深沉、博大、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青年才俊。

这年春天,墨翟和邻居合伙到地里耕田,突然看到天空中有一只老鹰在展翅飞翔,两人高兴坏了,赶紧用手打成眼罩,瞪大了眼睛往天上看,然而看了不一会看儿,老鹰就飞得无影无踪了。邻居揉了揉发酸的眼,惋惜地说:“要是咱能造一只老鹰,让它飞到天上去那该多好玩呀!那样我们就能天天看到飞在天上的老鹰了!”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原来,墨翟的家乡虽丘陵山区,但这么大的老鹰,平时还是很少能见得到的。听邻居这么一说,墨翟来了精神,说:“我能造出这样的老鹰来。”邻居看了眼墨翟,不相信地说:“就你,能行?”墨翟说:“怎么不行?你别忘了,我可是跟着我爹学过活的!”小伙伴不服气地打赌说:“你要是能造出在天上飞的老鹰,我就把俺家最肥的那头耕牛送给你,要是造不出来,你就把你家最肥的那头耕牛给我,咋样?”墨翟不甘示弱地说:“行!”于是墨翟就回家造会飞老鹰。

说干就干,墨子找来工具和木片等材料,经过精心反复的设计、制作和试验,不久,一只薄薄的木头老鹰终于诞生了,带到山坡上一放,还真像一只真正的老鹰,在空中展翅飞翔,且一飞就是三天不落。

邻居终于服气了,把家里那头最肥的耕牛牵到墨翟跟前,说:“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俺家这头最肥的牛归你了。”然而墨翟却赶紧拒绝说:“我还没感谢你呐!怎么会要你家耕牛呢?”邻居一时摸不着头脑,忙说:“认赌服输天经地义,现在你不要俺家牛了,怎么反过来还要感谢我呢?”墨翟说:“正是因为和你打赌,才激发了我的创造热情,要是不和你打赌,我怎么会造出会飞的老鹰来呢?你说,我感谢你,难道不对吗?”邻居一听乐了。

人造的老鹰飞上了天,乡亲们从来都没见过这吗稀奇的玩意,纷纷前来观看,有的还学着墨翟的样子,做起、也放起了牛皮老鹰、羊皮老鹰等等。

让墨翟万万想不到的是,两千多年后的今天,不仅中华民族,就连外国人,也有了放风筝的嗜好。放风筝,已经成为人们健身、娱乐、竞技的时尚选择,可谁又能说,风筝不是墨翟造福人类的一项发明创造呢?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墨翟造出了会飞的老鹰,消息不胫而走,从此墨翟名声大振,各地慕名前来拜师求艺者络绎不绝,墨翟对此总是乐此不彼。

一日,墨翟的一位弟子匆匆忙忙跑回家里,报告说:“先生,为避战乱,咱们村前村后逃来好多外地的难民,这些人,不仅堵塞了通往村里的道路,还有一些人得了拉稀的怪病,死在了路旁。”墨翟闻听,立即紧随弟子来到村口,一看果如弟子所言。墨翟百感交集,他对同来的母亲说,他要救助这些难民,让他们安居乐业。墨母是位善良之人,对墨翟的决定非常的支持和赞同,但她也不无忧虑地对墨翟说:“你不是郎中,救助一般的难民尚可,可那些拉稀的难民呢?你怎么救?那可是人命关天呀!”“一些难民拉稀,肯定是得了痢疾,痢疾这病普通、好医。”墨翟自信满满地说:“咱们邻村就有郎中,把郎中请来,给那些得了痢疾的难民医治医治,不就好了。”墨翟见母亲没再说什么,就和弟子、乡亲们一道,赶紧救助起难民来。

出乎墨翟预料的是,那些拉稀的难民,接连服了五天药,仍不见病情好转的迹象。万般无奈,墨翟和弟子们只好再到其它村去请郎中,最后,就连城里的郎中也请了过来,但依然没有医好那些拉稀难民们的病。

拉稀的难民依旧在不断地增加,有些还接连不断地死去,墨翟和他弟子们开始着急。然而更加出乎预料的是,不几天工夫,就连本村一些乡亲们,也开始拉稀了。整个村庄陷入一片恐慌。有的乡亲们抱怨说,这都是墨翟容量外地难民传染的结果。也有的乡亲们说,赶紧把那些难民赶走,要不然,咱村的乡亲们可就要大难临头了。面对此情此景,墨翟陷入了苦思冥想之中。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连日来,老天持续下雨,地表水持续积聚,是不是乡亲们长期喝了这些不干净的地表水,才导致拉稀的呢?要是那样,如果人人都能喝上干净的山泉水,乡亲们和那些难民拉稀的毛病,不就会自然好起来吗?想到这里,墨翟赶紧带着弟子们来到山上寻找泉水,经过一番艰辛的努力,终于在山下找到了一股清泉,但由于泉水量小,不够太多人的饮用,墨翟就和弟子们一道亲自动手开挖。为了方便蓄水、取水,他们还把开挖后的地方砌垒成了一眼石井。

果不出墨翟所料,那些得了痢疾的人们,自从喝了石井里的山泉水之后,病情一天天好转,最后竟不医而愈。周围村庄的人们闻讯,也纷纷前来取水。来取水的人多了,本来就有限的泉水哪里够用?墨翟和他弟子们就又在石井的旁边,继续开挖新的泉水,还在石井旁边,重新砌垒了一眼新的石井。两眼石井终于满足了周围乡亲们的需求,也医好了周围乡亲们拉稀的毛病,乡亲们对墨翟和他的弟子们赞不绝口。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让墨翟和他的弟子们更没想到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纪,虽然很少有人再饮用这两眼石井里的山泉水了,但近在咫尺了两眼石井,却早已成了当地最著名的“一步两井”旅游景点,以及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的演示基地。

墨翟和他的弟子们用洁净的山泉水救活了好多乡亲们和那些逃难的难民们,乡亲们和那些逃难的难民们对墨翟和他的弟子们赞不绝口。可是不久,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墨翟的父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能工巧匠,这一年,墨父又被鲁王征往战场,专门制造实验新的兵器,用于攻城掠地,扩大鲁国的地盘。在一次实战实验中,墨父不幸遇难身亡。噩耗传来,墨翟、墨母痛不欲生。

墨父在新兵器制造实验中多次立功,不幸殉职,鲁王甚为悲痛,为褒扬墨父,鲁王大加奖赏,以资厚葬墨父。当时正值厚葬之风盛行之际,可是面对鲁王赐予的金银珠宝、丝帛锦绢,墨翟在是否厚葬父亲的事情上却有了自己不同的想法。不想墨母却说:“你父奔波操劳一生,现客死他乡,今幸得鲁王奖赏,金银充足、帛绢富有,厚葬你父名正言顺。不仅如此,你还要像王公贵族、富家乡绅那样,在你父坟前守孝三年。这样,你父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你尽了孝道,也就问心无愧了!”然而墨翟却说:“我父历来节俭,把那么多财富装进棺材里埋掉、烂掉,我父不但不会高兴,反而一定会怪罪我不知节俭;我父历来勤劳,我若在坟前无所事事的守孝三年,他一定又会怪我忤逆不孝!”墨母一听有道理,就答应了墨翟。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墨翟不仅按照自己“棺材厚三寸、衣衾仅三件”的节葬法则,安葬了父亲,还把鲁王的奖赏,全部捐送给了周围村庄的贫民穷户。

可是,让墨翟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节葬做法和节葬法则,得到了当地乡亲们的一致赞扬、广泛认同,以致鲁南一带至今依然传承着厚养薄葬的优良传统。

葬完父亲,面对自己的经历、父亲的不幸、以及战乱不断、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墨翟总结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的政治主张。

从此,墨子离开故乡,踏上了周游诸国,教化、传播自己政治主张的艰辛之路,这才有了后来的止楚攻宋、南游使魏、拒楚赐地等等,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佳话。

“子”是人们对先贤的尊称。后来,人们对墨翟渐渐淡忘,而对墨子却愈加熟知,这也就是人们为什么不叫他墨翟,而叫他墨子的原因了。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讲好山东故事民间故事|墨子新说

--- END ---

作者 | 张建国

征稿

不管你是地道枣庄人还是外地游客,都可以向我们推荐美食、美景、美文、旅游攻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