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與通州區如何共同發展?與廊坊北三縣如何協同發展?專家如是說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通州区如何共同发展?与廊坊北三县如何协同发展?专家如是说

1

王凱: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

教授級高級城市規劃師

城市副中心與廊坊北三縣實現統一規劃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和北三縣的關係,它們在地源上相近,文化上也是一脈,只是一河之隔……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它們在功能的佈局、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是緊密相連的。

因為在地域上是一體的,規劃上首先要統一,規劃上的統一我個人體會這次有幾個方面還是有特色的。

一個是生態,因為生態是最基礎的東西,所以它的水系、它的綠脈,將生態作為一個一體化來考慮,是保證這個地區高品質發展的一個最重要的基礎。

第二就是功能,因為過去隸屬於兩個不同的行政區,所以各自做了一些東西、溝通不夠,在這次的規劃裡面做了比較多的工作,比方說產業,因為通州未來的產業是行政辦公、商務服務、文化旅遊,那麼過去北三縣比較多的是房地產和一般的製造業,這次的規劃裡面比較多的是產業方面做了一些研究,比如說北京的高新技術和通州、以及北三縣的協同,這樣的話兩邊都帶起來了,這是產業方面的一個工作。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通州区如何共同发展?与廊坊北三县如何协同发展?专家如是说

與北京一河之隔的燕郊樓房林立 攝:陳強、滿志禹

還有一點就是公共服務,公共服務也很重要,對老百姓看病、文化教育有密切的關係,因為北京是首都,方方面面要求比較高,配置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現在協同發展以後,特別是交通條件提供了以後,因為人是拿自己的腿、拿自己的腳在選擇,這個地方水平高,一定會有人來,我覺得是兩方面的好處。一方面能夠讓京津冀東部地區,特別是北三縣的老百姓享受高品質的公共服務,另一方面對中央講的公共服務均等化,起到很大的作用。

交通這個問題,因為現在整個北三縣由於過去一些年房地產開發量比較大,很多在北京工作的人其實住在北三縣,這次規劃花了比較大的精力,軌道交通、道路交通建設做了比較大的考慮,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過去很多建設,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以行政區為邊界,這次以城市群的角度打破行政區劃,在交通上做協同化的考慮,這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2

李曉江: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原院長、教授

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通州和廊坊北三縣要實現共管、共享、共同發展

我們講京津冀協同發展,特別是治理北京大城市病,不能北京中心城區疏解了,結果北京外圍地區又圍成了一個鐵圍子,這是空間上特別不合理的解釋。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通州区如何共同发展?与廊坊北三县如何协同发展?专家如是说

2017年1月15日,香河一處新開發的小區

我個人認為是這樣的,既要讓北三縣適度發展,又讓北三縣服從京津冀的發展大局和北京治理“大城市病”這樣一個大局來適度發展,恰當的發展,所以我對通州和北三縣我提了這麼三個詞:

第一要優化區域佈局,首先在空間開發、在土地開發、城市發展、產業發展第一要建立管的概念,大家一起齊抓共管。

第二要共享。畢竟我們得承認,北京和周邊地區有巨大的發展落差,不管是經濟發展也好,公共服務、社會發展也好,差距非常大。北京能不能幫助北三縣、通過支教的辦法,通過聯合辦醫的辦法,讓北三縣快速提高公共教育和公共醫療衛生水平。

在這樣一個共管、共享的基礎上,我們落實共同發展。一定要把握髮展的內涵、發展的內容,就是這種發展既能夠解決北三縣的經濟社會發展、老百姓致富,滿足他們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同時又最大限度減少對北京可能產生的壓力。

3

葉裕民: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教授

三大安排縮小城鄉差距

這次城市副中心規劃很重視城鄉統籌發展的問題,重視城市副中心和它的拓展區906平方公里的關係的問題,專門批了一章、第5章來討論如何統籌發展這樣一個重大戰略問題。在這裡面我覺得主要是做了三個大方面的安排。

第一,也是非常考慮人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所以以人民為中心,安排了“一心、一區和多點”的空間結構,並且依託空間結構去提供高質量的公共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通州区如何共同发展?与廊坊北三县如何协同发展?专家如是说

公共服務體系規劃示意圖

第二個方面,就是對整個通州區906平方公里做了一個比較好的生態的安排,其實它是堅持生態優先,建設“一帶、兩田、多園”的這麼一個生態綠色的格局。為整個區域的人民生活接近自然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條件。這也是咱們國家城市建設中最為稀缺的好的生態條件,同時也保護好了這個區域的生態本底。這是第二個做的比較好的事情。

第三,創新城鄉治理模式。創造了一套城鄉共治共管共享的一個體制機制。這裡特別是對全區的所有的鄉鎮集體建設用地,做了一個統一的安排,如何聚集、如何疏解、如何減,對總量上做了一個統一要求,同時對實施多元化的機制做了一個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保障規劃的實施。這是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的考慮比較周全的一個規劃,這樣的規劃會有利於推進未來通州區的統籌城鄉發展、縮小城鄉差距,最後要實施下來還是要增加一些制度創新和體制機制建構的問題。

4

林堅: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主任

五大措施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這次城市副中心詳細規劃,自始至終堅持區域統籌、城鄉一盤棋進行考慮,在解決城鄉差距的這個問題上,有以下幾方面考量:

一是關於人口、就業和產業的問題。規劃提出城市副中心要成為留得住人、扎得住根的地方,在人口和就業方面,考慮了本地人口、外來人口、中心城區疏解人口等不同人群的安排;在公共服務方面,設立了市民中心、家園中心、組團中心、便民服務點四級公共服務體系。在空間上也考慮了城鄉統籌。規劃提出建設1個新市鎮、8個特色小鎮,沿著通州新城部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建設一個安居樂業的場所。

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通州区如何共同发展?与廊坊北三县如何协同发展?专家如是说

家園中心效果圖

二是關於城市副中心整體的空間組織。建立了城鄉一盤棋的城鄉體系,提出了城市副中心-亦莊新城(通州部分)-鎮-新型農村社區的現代城鄉體系。

三是關於基礎設施保障。規劃特別強調了整個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的均等化。

四是關於整體風貌。規劃提出建立總量充足的空間綠地體系。考慮一個相當於市區兩級的綠道體系,將給整個的城市副中心的老百姓們提供很大的一個活動的空間、以及休閒鍛鍊的空間。

五是關於實施政策。考慮了一套有關的治理體系,包括推進減量提質,建立長遠的可持續的資金保障體系等。

信息來源 北京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