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移民計劃及無人駕駛技術

平時工作日,又是關注國際時局,又是要考究保險,難得週末了,跟大家聊一個輕鬆的話題:無人駕駛汽車以及埃隆*馬斯克這個人。

移民火星還真不是一句玩笑話,特斯拉的老闆埃隆*馬斯克目前已經實打實的在推進了。先來聊聊無人駕駛技術。

啥時候自動駕駛技術能成熟出來呢?估計很多人像我一樣,盼著能早點開上AI掌控的車,不管有沒有駕照,都能想去哪去哪。

很抱歉,這個美夢短時間之內是沒法實現了。

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對於自動駕駛技術分了五個標準:

0級:完全沒有自動化,就是人開。

1級:計算機在極其有限的時候給人輔助功能。比如自動剎車、保持車道、停靠輔助等;

2級:有時候車能自己開,但是人還得一直盯著。特斯拉目前已經到了這個級別,前陣子出了起車禍,就是司機違反規定,把駕駛全交給汽車了,導致汽車把前面的白色貨車當成白雲,直接撞上去了。

3級:車能自己開,人也不用盯著,但是車發出緊急信號的時候,你得接管。其實要是能到這個程度,也不錯,一家人可以車裡打打麻將,預警的時候司機過去看一下。真到這個程度,以後幾個小夥伴出國旅行,這個體驗會不錯。

4級:在某些環境,車能自己開,人可以睡覺去了。

5級:所有情況下,車都能自己開,完全不需要人。

全世界都沒超過2級。

因為讓計算機識別多變的道路,很麻煩,畢竟汽車AI想要準確識別地上的是個石頭還是塑料袋,還是有難度的。

很多公司現在開始陸陸續續進入無人駕駛領域,AI技術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數據。

算法不值錢,數據才值錢。

要是比數據,目前谷歌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數據越多,造出來的汽車使用的系統就相對來說越安全。

所以啊,技術沙文主義可能放在無人駕駛汽車上,還真不過分。

八哥突然想到一個哲學的話題,如果突然路上有一群小孩橫穿馬路,我要是開車緊急避讓就要撞到路邊樹上,我可能會有一定生命危險。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人都會避讓。但是如果有個廠商說,我們的汽車可以識別這個難題,遇到這種情況,汽車自動往旁邊樹上撞。

如果真有這種自動駕駛的汽車,你會買嗎?

再來聊聊埃隆馬斯克,就是特斯拉的老闆。

他名下的生意,除了電動汽車特斯拉以外,還有兩個,一個是SpaceX,一個是膠囊高速鐵路。2006年他就把特斯拉發展路線圖公佈在了公司的網站,《特斯拉的秘密宏圖》,公司願景定的是,要把100萬人送到火星去生活。

口氣狂不狂?但是這個願景一直沒變過。他名下的這三個公司,還真的就是為了服務他這個願景的。

有人算過,按目前技術,要把100萬人送上火星,需要多少錢呢?

1萬萬億美元,相當於全美500年的GDP。

馬斯克說,要把這個成本降低2萬倍,也就是說,平均一個人50萬美元。

20000=20*10*100

現在的火箭,一次能裝5個人,他說得造個大點的,一次裝100人,這就先降低20倍。據說,明年就能看到SpaceX的這種火箭的雛形,說是預計十年內投產。

緊接著,把火箭的製造成本降低10倍,目前SpaceX已經做到了成本是同行的1/5。

最後,一個火箭能回收使用100次,目前,SpaceX火箭已經回收了16次,陸地8次,海上8次,可能逐漸這個會成為常態。

說完SpaceX,再說特斯拉。

這100萬人要是去火星上,火星又沒有氧氣,開車只能靠電動,這就是特斯拉汽車現在要乾的。不僅是賺點錢,而且還要把電力汽車技術做到完善。

馬斯克能把旗下汽車起名為“特斯拉”,足見其雄心。特斯拉是19世紀末的科學家,交流電就是他發明的。這位大牛除了發明了一些大神級的東西,還有一個遺憾還沒實現。

電能的無線遠程輸送。

這個在理論上可以成立的事情,目前還沒真正實現。這事如果幹成了,不就可以從地球向火星傳送能量了麼?我猜這就是馬斯克想要繼承先哲的衣缽吧。

說句題外話,特斯拉在我國也開始設廠了,美國那邊據傳消息,說是蘋果要收購特斯拉。特斯拉被收購的消息層出不窮,也難怪,老是燒錢不盈利,市場確實會有焦躁。

最後就是膠囊高速軌道運輸了。

這種超級高鐵的時速理論最高值在每小時2萬公里,實際目標值在2000-4000公里/小時。也就是說,從北京到深圳,一個小時就夠了。

地球上對這種技術不是特別急需,主要還是以後在火星上,畢竟人少地大,得抓緊建設。

SpaceX成立於2002年,馬斯克那會才31歲。一開始人家就想好了,後面的人生該怎麼規劃。

16年過去了,現在他47了。

人家三四十歲的時候,都幹這些了,我們是不是也得抓緊乾點什麼了呢?

火星移民計劃及無人駕駛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