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的祕密與窮人的死穴

富人的秘密:一生中不斷地買入資產

窮人:不斷地買入負債或者沒有可持續利用價值的東西

富人的秘密與窮人的死穴

什麼叫資產和負債:在《富爸爸窮爸爸投資指南》一書中寫道,資產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它能給你不斷帶來收入,就像金鵝下蛋一樣,只要金鵝在就會不停下蛋,下的蛋換成飼料給金鵝,那麼金額就會越來越肥,下更多的蛋。

那麼負債呢?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就拿房產來說,可能很多人覺得房產是資產,其實未必它分兩種情況:假設你買了一個100萬的房子貸款70萬,每個月都要支付貸款,而且房子又沒有租出去,那麼你的房產就是負債,因為你欠了銀行70萬。

如果把房子租出去,而且租金大於或者等於你的房貸,比如你房貸5000,房租5000才能相互抵消,如果房租6000,你就賺了1000,這個1000就是你的資產。

想做個富人,就要像富爸爸那樣一生不斷地買入資產,而如果你想變窮就很簡單了,只需要每天不停地買入負債。

但是就算你現在是個窮人,骨子裡也想入駐一個富人。

富人的秘密與窮人的死穴

想要成為富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元化自己的資產品種,而不是光靠死工資。

在《管道的故事》一書中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管道建設的故事,兩個提桶人,本來都是做著提桶的工作,起初工資水平相當,但是一位提桶人覺得光靠提桶(單一工作)是賺不到錢的,如果在提桶的同時還不斷了鋪設管道,這樣不但可以保證前期生活所需費用,而且等到管道建設好後就會有第二種收入,建立的管道越多,收入來源就越多,也就實現了多元化資產收入。

“簡書一哥彭小六”幾年前只不過是一個愛讀書的文藝青年,剛開始也是白天上班,晚上寫作,到後來自己開公司,開培訓班,寫書實現多元化收入。現在的“一哥”即使不工作,也會有源源不斷的收入。

雖然說我的多元化收入遠不及別人,但只要肯努力,收入是可以不斷增加的。

而窮人的死穴就是毫無任何資產可言,生活唯一經濟支柱就是工資。

窮人的收入單一,僅僅只有工資收入,一般而言只有工資收入光應付各種生活支出就所剩無幾,那麼就不可能還有更多的結餘去買入資產,即使有點結餘卻疏忽打理,讓錢躺在銀行卡里睡大覺,連通貨膨脹都抵抗不了,這才是造成貧窮的真正原因。

富人的第二個秘密也是窮人的第二個死穴:“思維的差異”,對待新鮮事物的態度。

有錢人容易接受新鮮的事物,也敢於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1994年捕捉到巨大商機的貝佐斯毅然辭職,計劃開設一家叫“網絡空間”的書店,當時人們都以為他瘋了。沒有書架,沒有庫存,也沒有讓顧客實際光臨店面怎麼可能成功。

1995年7月,一個名為“亞馬遜”網上書店成立。四年後,他的名字出現在《福布斯》全球十大科技富翁行列之內,14年後貝佐斯的身價已達到200億美元。貝佐斯成名之後,人們才開始琢磨原來人家是人中之龍,太有先見之明瞭。

而窮人只有“小巷思維”。對於任何新鮮的事物,第一反應就是屏蔽或者說是封閉自我。因此窮人的眼界會越來越窄,見識越來越短,賺錢的道路也會越來越單一,最終悲悲慼慼的過一生。

他們在想象中不知不覺地被“窮人思維”洗腦,看問題的角度也逐漸固化,在茶餘飯後只能聊聊別人理財致富的故事。

小學課本中有個《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山羊伯伯分別給他們一車白菜,小灰兔拿回去吃完了,而小白兔沒有收這一車白菜,要了一袋菜仔,第二年學習種菜收穫了好幾車白菜,我們也應該有小白兔的思維,樂於接受新鮮事物,良性循環。

富人的秘密與窮人的死穴

《富爸爸窮爸爸投資指南》一書中也有一個將牛轉換成羊,將羊換成雞,最後還是貧窮潦倒的故事,追根究底就是思維的差異

要想成為富人,首先就得要有富人的思維,打開自己的眼界,眼界的深度決定人生的高度,願我們都能像富人那樣活著,然後真正成為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