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內向,會不會容易被人欺負?

孩子內向,會不會容易被人欺負?

“我們家孩子比較內向,沒什麼朋友啊,怎麼辦呢?”

作為心理師,常被問及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承載了父母對孩子健康成長的渴望,同時也有一些擔心,在擔心背後,隱含一個認知,那就是:外向是比較健康和受歡迎的,內向等於懦弱,是比較容易出問題的。

真是這樣的嗎?我們先來探討一下外向和內向。

什麼是外向

外向的人一般比較喜歡跟人接觸,為人熱情,喜歡熱鬧聚會,喜歡關注外界的事物。

什麼是內向

內向是一個人的性格特徵(Personality Trait) 的一個方面。跟外向是一個維度上的兩個極,像高矮一樣,是相對的,本身沒有絕對的好與壞

內向的人是什麼樣子?

相對來說,內向的人傾向於享受自己安靜的閱讀,寫作,沉思,更專注對內心的感想。他們雖然比較喜歡安安靜靜的做自己的事,但是與人相處接觸交流並沒有感覺到壓力和困難。

對他來說,更多是覺得,人多嘈雜,談得不深刻,沒有很大意思,但是需要的時候,要公開講話,交朋友是沒有問題的。通常內向的人會有三五知己,跟熟的朋友,他們可以也是會侃侃而談的。

內向的另一個特質就是,說話做事多先想清楚,看清楚再動作,而這對在做決策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所以,內向不等於前途就一定不好。美國有個統計查訪了6000人,其中律師人群裡面60%是內向性格的。

在校園欺凌事件中,比較容易被欺負的是小個頭、敏感、不自信或有點與眾不同的孩子,而不是內向的孩子,內向不是容易被欺負的原因

同樣,內向的孩子不代表不自信,所以對於孩子被欺負這個問題,關注的重點不是孩子的性格,而是孩子對於欺凌事件的理解和扭轉。

說完了內向和外向,我們再說說害羞和社交焦慮。因為在很多人的觀念裡,害羞、害怕和人交談也等於內向,是這樣的嗎?

害羞

害羞的人呢,就有點壓力了。在面對社交的時候,會緊張靦腆,但是一般來說,生活功能不受太大的影響,該做什麼還是能做到。害羞同樣也是一種正常的人類情感。

社交焦慮

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的心理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社交焦慮是指

1. 一個人在社交情景下,容易緊張,害怕,不由自主的專注於自己的表現在別人眼中會被如何評價,也會下意識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認為別人會盯住自己的一言一行而去批評否定自己。

2. 有時會緊張到身體很不適,比如說頭昏腦脹,發熱,心跳加速,腸胃不適,冒汗。

3. 嚴重時會因為難受而回避社交,甚至因此而丟失機會,比如說不去考試上學,有工作職位也放棄爭取,使生活受影響。

社交焦慮的人,外向內向的性格都可能有的,所以社交焦慮也不等於內向

。如果孩子不喜歡社交活動,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首先當然是去判斷孩子到底是屬於什麼樣的狀況。對於僅僅是內向,但是沒有焦慮的孩子,做父母的需要學習接納孩子的特質:“雖然我的孩子和我喜歡的性格有點不太一樣,但是他有他的個性,一樣充滿前途。

對於有社交恐懼的孩子,則需要家長們多一些關注的關注了,以下幾點建議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幫助。

1. 在家裡儘可能多讚揚孩子,肯定孩子,幫助他增強自信心,使孩子看到自己的優點。例如:“媽媽覺得你今天的表現棒極了,能和媽媽分享你是怎麼做到的嗎?”

2. 也可從教育上,還有親子關係上,幫助孩子體會到人與人的交往,是不需一言一語都無懈可擊的,也不需要完美才能夠被接納。

3. 父母自已也盡量減少批評指責孩子,因為他本身已經很焦慮了,再批評的話就會產生更大壓力反而進一步退縮。

4. 可以在家裡,跟孩子做一些預演彩排,角色扮演,幫助孩子先思考一下在家外可能面對什麼情況而焦慮,然後耐心教導孩子可以怎麼去應對,讓孩子更有信心和應對之法敢去面對不同的社交情景。

5. 如初到新環境,在新學校或者新課外活動時,和老師溝通安排一下,安排些比較隨和親切的小朋友和孩子作伴,使孩子有些熟人,能比好的適應融入。

6. 當孩子能夠突破焦慮和人相處時,請不要忘記去肯定鼓勵他,讓他意識到自己是會被接納的,增強他的自信心。

7. 對於社交恐懼的孩子,不要太急於讓孩子在陌生人面前曝光,例如:“寶寶,給叔叔阿姨唱一首歌”。此類做法會快速把陌生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焦慮的孩子身上,反而會增加孩子焦慮。

所以,如果孩子社交不太活躍,我們先不必太擔心,可以試著去了解孩子,接納孩子,然後循序漸進,給予相當的鼓勵與保護,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他們才更敢於去面對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