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剛剛告別甜蜜的“520”

今天我們又迎來了一個特別的日子

“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大家有沒有看過

《地球:神奇的一天》等紀錄片

有沒有為萬物生靈而感動過

然而下面的話題卻令人傷感

我們的地球“同伴”又變少了

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兩個多月前,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蘇丹”接受“安樂死”,結束了它45歲的一生。

“蘇丹”

至此,全球僅剩2頭雌性北方白犀牛,且均無法生育,這也標誌著北方白犀牛走到了滅絕的邊緣。同為地球居民的我們又將見證“一位同伴”的隕落。

我們見證的還不夠多嗎

據科學家估計,因受人類的干擾

在過去的1600年裡

有記錄的高等動物和植物已滅絕724種

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那中國作為世界上

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同時也是生物多樣性

受威脅程度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生物多樣性現狀如何呢

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5月21日,在北京舉行的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發佈會上,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發佈了《2017年全國生物多樣性觀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此次報告的發佈,在全國尚屬首次。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徐海根研究員說,當前我國部分野生動物生境得到改善,種群數量呈上升趨勢,但是更多動物的生存備受威脅,多樣性下降。

《報告》顯示

↓↓↓

由於生境破壞、環境汙染、商業捕捉、化肥農藥過度施用等人類活動,部分動物生存受到威脅。

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鳥類通過對2011年—2017年連續觀測的78個繁殖期鳥類樣區分析,556種鳥類中50%鳥類種群密度呈下降趨勢。特別是內陸水體、沼澤中的鳥類種群密度呈明顯下降趨勢。

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兩棲動物在149種兩棲動物中,51.68%物種的種群密度呈不同程度下降趨勢,尤其是農田生態系統中常見兩棲動物近年來種群密度下降。對2011年啟動的20個兩棲動物觀測樣區分析發現,淡水生態系統中兩棲動物的種數、種群數量均呈下降趨勢。

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哺乳動物《報告》還顯示,一些處於食物鏈頂端的哺乳動物,生存狀況未能得到改善。如金錢豹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中部和南部各地區,本次觀測僅在四川貢嘎山、格西溝,陝西子午嶺和雲南南滾河發現該物種,東部地區均未發現金錢豹蹤跡;部分保護區保護成效低,偷獵現象時有發生,如在雲南多個保護區內,拍攝到居民持槍偷獵、安放鐵夾和石板陷阱等違法活動。

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是維持地球環境的重要資源,是衡量一個地區生態環境質量和生態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

1992年

在巴西里約熱內盧召開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上,153個國家簽署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公約》;

1994年12月

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每年的12月29日定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2000年12月20日

鑑於公共教育和增強民眾生態意識對在各層面執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重要性,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第55/201號決議,宣佈每年5月22日,即《生物多樣性公約》通過之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

2016年

在《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中國獲得了2020年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的主辦權。

2018年

《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25週年,也是我國加入《生物多樣性公約》25週年。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主題為“紀念生多樣性行動25週年”。

過去的25年

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相關部門付出了種種努力

例如建立自然保護區

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

建立瀕危與保護動物數據庫等

有一定的成效

但我們的很多“同伴”依然面臨著威脅

科普周專刊|25年了,Ta們怎麼樣了?

下一步,我國將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站在參與全球環境治理的高度,構建生態廊道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網絡,加強生物多樣性調查觀測和科學研究,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監管,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全社會共同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