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0:2不敵韓國,衛冕冠軍恥辱之戰,巴西:我還等著復仇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歷年來德國遭遇的失敗:

有輸給天分的,1986年決賽遭遇馬拉多納這種天才級的存在,但好歹0比2落後追到2比2平,最後才輸的。

有輸給年齡的,比如1998年,33歲的克林斯曼,38歲的馬特烏斯,被蘇克他們打了個3比0,沒話說。

有輸給防守的,2006年意大利的防守無懈可擊,但德國好歹纏鬥到了最後。2010年也不算冤枉:那兩年都是輸給冠軍,輸的過程也算硬氣。

德國0:2不敵韓國,衛冕冠軍恥辱之戰,巴西:我還等著復仇呢!

德國也有過低谷,2000年和2004年歐錦賽出局了。但那中間,還有2002年世界盃的亞軍。那時候的德國老、笨、糙、慢。但仍然沒有放棄,2002年世界盃靠著卡恩的死守,靠著克洛澤小組賽的頭球,靠著巴拉克和哈曼們的遠射,靠施耐德們的傳中,一路1比0扛進決賽的。

輸人不輸陣,技不如人可以補,沒氣性,那就沒辦法。

像本屆世界盃這樣,磨磨唧唧來回倒腳,頭球沒有,遠射沒有,擊鼓傳花一樣把球來回倒騰,9號突前中鋒拉邊傳中,28腳射門只有6腳在門框內的踢法,真是完全忘了本。也許是德國2000-2004那四年,技術落後其他國家太多,因此2000年後重視青訓的培養,重視傳切,研究更多套路,比如球員從小就角色定位化,以便習慣各梯隊的戰術,模仿比利時紅魔的戰術等等。這種重視,在2010-2016這些年,呈現出一種矯枉過正的細膩。

德國0:2不敵韓國,衛冕冠軍恥辱之戰,巴西:我還等著復仇呢!

其實仔細想想上屆其實也是這幅德行,但好在還有克洛澤、施魏因施泰格、拉姆這幾個老球員在,有狠勁,有衝擊力,在場上能吼吼——就跟當年的卡恩和馬特烏斯在場的時候一樣。

德國可以輸天分,可以輸在老,可以輸在糙,可以輸給運氣。但這種輸法,從成績到過程,都丟人現眼,隊史最恥辱的時刻。所以,要輸就輸徹底,回爐再造吧,別存什麼指望。

反觀韓國,儘管遭遇了兩場失敗,但韓國隊在戰術上沒有動搖和反覆,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攻守兩端的策略。上半場韓國創造出的機會,基本都是禁區前短平快的小傳接,面對德國隊高大的中後衛和後腰,韓國走腳下的進攻策略很有效果;而防守上則依然是貫徹自己跑不死的戰略,前場的逼搶大大降低了德國隊後場的出球質量。

韓國在戰術上更進一步,德國則是開倒車。進攻線上勒夫沒有選擇對韓國這樣的球隊而言更直接有效的戈麥斯首發(嗯……也許是擔心他的體能吧),而是繼續延續自己的小球踢法,甚至更小了。維爾納徹底不在禁區裡出現,赫克託則是頻繁殺入禁區。

德國0:2不敵韓國,衛冕冠軍恥辱之戰,巴西:我還等著復仇呢!

勒夫在逆境下的換人,已經是完全放棄了中場結構了,在最重要的一場比賽時,幾乎換了半個陣容。他也許認為韓國是無慾無求的。

於是最後時刻,韓國通過中場毫無阻礙,他們憑藉著自己的體能一次次衝擊著對手赤裸裸的防線。雖然出局無法避免,但他們踩著衛冕冠軍,以一種完勝的方式結束了世界盃征程。

德國甚至沒有給巴西報仇的機會,就用一種屈辱至極的方式將自己送回家。上一場最後時刻的拼搏似乎耗盡了他們所有的熱血和鬥志,彷彿從絕境回來之後球隊自動會上正軌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