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文/韋小寶

2016年,因為欠星爺的一張電影票,他的《美人魚》賣了33億,一舉創下當年的票房冠軍。

其實“欠xxx一張電影票”包含著觀眾對過去經典的懷念和對現在影視作品的不滿。

就星爺的新作來看,觀眾懷舊絕對不是矯情——經典確實遠遠超過新作。

所以,十分幸運的是今天墨鏡王的《阿飛正傳》將在藝術院線上映,而不是他的新作。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影片重映的消息一經傳出,網友們已經紛紛做好了搶票的準備。

如此經典的影片重回熒幕,實在是觀眾之福。

在興奮之餘,也有些網友表示影片內容亂七八糟,根本不值得看。

更有誇張的網友表示,“觀眾看不懂的電影都是導演在裝x。”聽到這樣的言論,一向站在觀眾這邊的小寶淡定不了了。

雖然沒有必要說服所有人擁有相同的觀點,但基本的觀影常識還是要有的。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墨鏡王的很多電影都不是很“清晰”,像《重慶森林》《東邪西毒》是這樣,《阿飛正傳》也是如此。

他的電影顯著的兩個特點就是情節破碎和臺詞詩化跳躍,因此,王導的作品都帶著那種恍惚迷離、掙扎抉擇的個人風格。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所以這樣的電影看起來非常困難,因為破碎的情節需要我們大量的腦補。但是“看不懂”不代表影片的質量就不行。大多數人看不懂相對論,但是我們不能否認它的物理意義。

那看這樣的影片究竟要看什麼呢?

我想是氣氛和格調,是人物和情緒。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阿飛正傳》充滿了一種掙扎矛盾的情緒,昏暗的色彩裡,人物飄忽遊離,忽遠忽近。

明暗對比中,人格撕裂在兩個極端,左右搖擺。而爭吵破碎裡,則是人的逃避和固執。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1990的《阿飛正傳》以60年代為背景,拍出了一代人的心靈失落。好的片子不僅展現自己,更東西整個世界的發展方向。熟悉歷史的人都清楚,60年代是理想破碎的年代,是革命退潮的歲月,是信仰崩塌的時代,虛無主義單刀直入,意義被消解。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阿飛正傳》正是在這樣的語境中誕生,所以每當回過頭去,都會發現影片敏銳的觸角和廣闊的藝術空間。

細品影片中的人物,每個角色都充滿著生命的躁動和固執。

張曼玉飾演的蘇麗珍,想要給愛情買一份保險,卻反而失去了愛情。她想要通過婚姻給愛情帶來安全感,這本身正是沒有安全感的表現。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雖然被旭仔拋棄,但仍然無法自拔。女之耽兮,不可脫也。明明是旭仔先招惹了她,但她卻著了愛情的魔。

旭仔說,“我這一輩子不知道還會喜歡多少個女人,不到最後我也不知道最喜歡哪一個。”

她的愛情被困在了一九六零年四月十六日下午三時之前的一分鐘。

這就是蘇麗珍的愛情,僅有一分鐘,但也可能是每一分鐘。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另一個被旭仔招惹的是劉嘉玲飾演的LULU,她是一個漂亮而又精明的舞女,為了另一隻耳墜,她墜入愛河。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但旭仔並不確定LULU就是真愛,面對質問,他選擇逃避。這讓LULU痛心但卻沒有死心。於是她越陷越深,江河湖海追尋他的蹤跡。

兩個驚豔美人為何被旭仔牽著鼻子走?

原因是他愛的既深又淺。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愛之深,他雖然遊走於花叢,不肯輕易落腳,但面對紅顏心痛時,他也是情難自已。

拒絕蘇麗珍時,他故作瀟灑的捋頭髮。當她離開時,他又小心翼翼的打開百葉窗。

因為愛的深,所以他讓愛變得浪漫輕盈,讓人著迷。但他也是冷酷的,他不願意全心全意的去愛一個人,他需要的是一種距離感——享受愛情但不負擔愛情。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他是一隻無足鳥,他不能停下來。

世界上有一種沒有腳的鳥,它的一生只能夠一直飛翔,飛累了就睡在風中,這種鳥一輩子才會落地一次,那就是死亡來臨的時刻。

當然,所謂的飛翔可能只是一種想象,就像《阿飛正傳》中從來沒有真正的阿飛。

“以前我以為有一種鳥一開始就會飛, 飛到死亡的那一天才落地。其實它什麼地方也沒去過,那鳥一開始就已經死了。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這便是超仔的不同之處,起飛後,他從來沒有想過要落地,但真相是他可能從來沒有起飛過。

他害怕這個世界,懷疑這個世界,所以他一直不敢起飛。而歪仔、超仔、養母都是努力尋找落點的人,他們需要一個點停靠,需要一個人安慰,需要一段情來寄託。雖然這個支點有時縹緲模糊,但他們都在盲目地追著。

為了張國榮的這部電影,很多人等了28年

說白了,王家衛的電影始終在處理的都是人和人之間微妙的關係,這種微妙的心理關係表現為電影,就形成了幽微深沉,昏暗斑駁的風格。

杜琪峰曾說,王家衛實際上只拍了這一部電影(《阿飛正傳》)。

後來影片中的人物都能在其中找到原型,而主題永遠是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疏離與親近,拒絕與接納,追求與失落,忘卻與銘記,逃離故土與尋找自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