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區黃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街道辦事處主任王曉丹為大家誦讀《樑家河》節選

长安区黄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丹为大家诵读《梁家河》节选

长安区黄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丹为大家诵读《梁家河》节选

日前,紀實文學《梁家河》一書在全國公開出版發行,引發廣大幹部群眾的學習熱潮,在社會各界引起強烈反響。書中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插隊時的工作生活,再現了總書記由一名知青成長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的人生歷程,也真實記錄了十幾年來梁家河村發生的巨大變化。《梁家河》是一本承載著“大學問”的紀實文學書,更是一本堅定信念、錘鍊黨性的教科書。

按照區委的部署要求,區委宣傳部組織開展《梁家河》誦讀活動,長安電視臺將黨員幹部群眾的部分誦讀內容錄製誦讀音頻。從6月11日起,在長安宣傳連續推送。

长安区黄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丹为大家诵读《梁家河》节选
长安区黄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丹为大家诵读《梁家河》节选长安区黄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丹为大家诵读《梁家河》节选

今天,由王曉丹為大家誦讀紀實文學《梁家河》節選。

长安区黄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丹为大家诵读《梁家河》节选

王曉丹:中國共產黨黨員

現任長安區黃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街道辦事處主任

永遠的財富

當年的延安一直沒有擺脫貧困。1973年6月9日,周恩來總理陪同越南黨政代表團來延安參觀訪問。時任延安行署專員土金璋回憶說,聽到延安不少人吃不飽肚子,一家五口人合蓋一床被子時,總理反問:“為什麼會這麼苦?”面對一桌酒席,周總理只吃了一碗小米飯。“我這個總理沒當好,延安人民生活還很苦……”說這話時,周總理眼中閃著淚花。

延安地區當時轄14個縣,有130萬人,人均糧食不足250公斤,人均收入不足50元。鍋裡沒糧,口袋沒錢,是大多數農民貧苦生活的真實境況。

周總理向延安地委、行署提出“延安三年變面貌,五年糧食翻一番”的要求。他說,等延安建設好了再來。

周總理的要求被廣泛傳播,得到了延安人的積極響應,知青們也積極行動起來,一些已經被提拔為幹部的知青甚至一再寫申請,要求回到農村,搞好糧食生產。

而實際上,這時的習近平已經在謀劃著梁家河的糧食增產計劃了。

他當選大隊黨支部書記後,一個讓村裡人吃驚的計劃就出爐了——在梁家河溝口打一座水墜壩。

打水墜壩就是在山谷築起兩道壩梁,然後引水沖刷山體,讓水流挾帶著泥土在山底淤積成壩。這是一項新技術。按照習近平的設想,這個壩打成後,梁家河溝口這一帶將變成一片良田,梁家河人可能就再也不會捱餓了。

這個美好的憧憬激勵著他。他公佈了這一計劃,並挨家挨戶做工作。

村裡人議論紛紛:“近平想給咱們村修個大淤地壩,多種糧食,是好事。可那個地方雨季山洪那麼兇,搞不好就會把壩沖垮,勞民傷財地白忙活一場。肯定不成!”

人們的擔心不無道理。梁家河溝口在雨季就是一個巨大的洩洪口。梁家河山上植被稀少,土壤存不住水,極易形成山洪。山洪暴發時,滾滾泥流從後溝的道道山谷中奔流而出,然後匯聚在一起,衝向溝口。這樣的山洪,一般壩梁根本無法抵擋!

這就是以前大家都在拐溝打壩的原因。

大家反對的不是打壩,而是反對在溝口打壩!老幾輩人,從沒有人想要在那個地方打壩。

習近平也知道,反對者們還有一個不便明說的原因,就是村裡王家的祖墳正處在壩堤的位置上,這涉及王家12戶人的利益。

村裡老幾輩人不敢想的事,習近平想了,而且還要幹成。

长安区黄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丹为大家诵读《梁家河》节选
长安区黄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丹为大家诵读《梁家河》节选长安区黄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丹为大家诵读《梁家河》节选
长安区黄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王晓丹为大家诵读《梁家河》节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