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正在消磨年輕人的鬥志和慾望!

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未來是什麼?自然是年輕人!

我們這些油膩中年,最喜歡和年輕人交流,他們人又漂亮,頭又不禿,眼界開闊,思維敏捷,個個都是人才,說話又好聽,超喜歡在他們裡面的。

然而這些小姑娘小夥子,一個個都不想什麼未來,他們不願意升職加薪,不願意攢錢買房,也不想讀書提升,更不願去社交,去談戀愛,去結婚生孩子。

高房價,正在消磨年輕人的鬥志和慾望!

每個週末,很難看到他們出來走一走,他們寧可窩在公寓裡、宿舍裡睡覺、刷劇、打遊戲,各種電商促銷廣告打得震天響,他們懶得抬一抬眼皮,衣服、鞋子、都不需要,他們寧可拿一個月的工資去買個switch,也不去關心什麼社交、結婚和房子。他們寧可養貓、養狗,養個旅行的青蛙兒子,也不願意去和異性談一場從靈到肉的戀愛。

很多人都在憂慮,很多人都在指責年輕一代不求上進,指責他們的“佛系”,指責他們不肯承擔社會責任,不肯結婚生子撫養下一代。

許多站在高處的人們看到了更遠的未來,他們擔心中國像日本一樣,進入“低慾望社會”,擔心人口結構的老齡化,擔心中國“未富先老”。

事實上,這不是猜測,不是擔心,這是正在發生的事實!

今年初,國家統計局公佈了2017年中國人口數據,其中新生兒數量比2016年減少了63萬人。總人口中嗎,80後為2.2億,90後就變成了1.7億,00後就下跌到了不到1.5億。90後比80後減少5400萬,00後80後少了將近8000萬人。

高房價,正在消磨年輕人的鬥志和慾望!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在將來,我們將會失去越來越多的年輕勞動力,失去更多有活力的消費市場,社會會變得越來越沒有“慾望”,階層之間的流通會越來越少,當現在的80後、90後都是老人的時候,大家將面對一個死氣沉沉的未來。

有人問了,既然都看到危險了,為什麼不去努力改變呢?國家不是放開“二胎”了嗎?不是鼓勵生育了嗎?各大城市不是都在放寬條件,放出戶口福利搶奪人才了嗎?為什麼不去努力工作?為什麼不去努力結婚生孩子呢?

對,國家是做出了努力,各大城市是做出了努力,但這對於剛剛畢業一無所有年輕人來說,實在是杯水車薪。面對房地產主導的社會經濟,他們無法安置自己的未來。無論你是名校畢業、技能達人、社會精英,都得面對一個房子的問題,月薪兩萬,十年打拼,也是無法攢到一套二線城市房子的首付的。

更何況,剛畢業的年輕人拿的都是幾千塊的底薪,大城市的吃飯房租就能讓他們月光了,還談什麼愛情、提升、和未來。而那些耗盡兩家人繼續才能付上首付的年輕人,需要二三十年幸苦工作才能還清貸款,甚至把自己貸款買來的房子租出去,自己再去租個格子間幸苦生存。他們看上去衣著光鮮,出入大公司寫字樓,儼然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樣,卻經常996,加班加到深夜,回到家倒頭就睡,連夢都沒有。

你說,他們還有什麼樂趣可言?他們還有什麼動力去生兒育女?

古人云,安居才能樂業,“長安米貴,居大不易”,亙古以來,土地和房子,就是人類最信賴的資本。沒有容身之所,你讓一無所有的年輕人如何去安心工作,如何去提升自己,更如何去戀愛、結婚、生子?

高房價,正在消磨年輕人的鬥志和慾望!

請輸入描述

正在斷送我們未來的不是年輕人,而是這個社會的群體性貪慾,資本有個顯著的本質特徵,就是它必須不斷地增值,不惜一切代價地增值,以至於它綁架了人性和需求,所有人都想著躺在資本上舒舒服服地數錢,而不願意去生產,不願意去分配。所以,企業不辦了,哪有炒房來得容易?科研不幹了,還有炒房來得愜意?

有人說:“中國人死都不怕,就怕不安逸”。所有人都追求安逸,追求躺著數錢的生活,那就得有更多的人跪著吃屎。所有人都覺得自己不是最後一個接盤者,然而歷史的進程並不關心你的想法,現實就是一場賭博,莊家通吃,偶有少數人上岸,絕大多數人跌落更深的糞坑中。

這是我們一手打造出來的未來,就像是一個沒有結局的傳銷遊戲,把買房消費,變成了金融投機。如今資產數百萬的“中產階級”,他們的“資產”是算上房子的,卻沒有算上已經是負債的數百萬貸款。這個擊鼓傳花的遊戲,終究只有少數人翻盤,更多的人是翻船,所有的中產階級,都是潛在的“無產階級”。

當代的年輕人都是互聯網一代,他們不是傻子,他們一出生就沒有信息差,他們通過對比就能發現這一切的邏輯,所以,你讓他們如何去努力?努力對他們來說還有什麼意義?

高房價,正在消磨年輕人的鬥志和慾望!

請輸入描述

我們對比日本,日本如今已經是名副其實的“低慾望社會”,年輕人們不願意戀愛,不願意結婚,結婚了也不願意生子,日本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發表的一份調查報告說,日本18至34歲女性中,有39%的人還是處女,這一數字足以讓許多男人們感到驚訝。而還有一個數據,同樣會讓人感到吃驚,在18至34歲的日本男性中,“童子身”的比例也高達36%。也就是說,日本的年輕人們,有一小半是完全沒有性生活的。他們寧可宅在家裡打遊戲看動漫,也不願去和異性交往。

日本厚生勞動省22日公佈的人口動態統計數據估算值顯示,2017年日本新出生人口數將僅為94.1萬人,創下1899年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低值,連續兩年跌破100萬大關。日本2017死亡人數估算值為134.4萬人,比上年增加3.6萬人。這意味著日本今年人口將自然減少40.3萬人,這也是該指標首次超過40萬。

日本人大前研一在他的《低慾望社會》一書中寫道:“日本年輕人沒有慾望、沒有夢想、沒有幹勁。無論物價如何降低,消費無法得到刺激;經濟沒有明顯增長,銀行信貸利率一再調低,而30歲前購房人數依然逐年下降;年輕人對於買車幾乎沒有興趣,奢侈品消費被嗤之以鼻;宅文化盛行,一日三餐能打發就行。日本已經陷入“低慾望社會”。”

他們歷史上有著泡沫經濟時代,他們的父輩曾眼睜睜看著房價從高位到腰斬再到谷底,從“買下整個美國”,到“失去二十年”,許多人到現在還無法還清當年的鉅額銀行貸款,房價已經跌成四分之一了,貸款卻一分不少還要繼續還。

當今的日本年輕人之所以不買房,不買車,不結婚,沒有慾望,根本的原因他們見過父輩們泡沫經濟時代的悲劇,以至於他們不敢!以他們的能力,買不起房,也供不起下一代,想結婚也不敢結婚,他們沒有足夠的錢去承擔新的住房與子女教育開支。不穩定的收入也導致許多人不敢產生過多的奢望,一款名牌的奢侈品,一趟奢華的歐洲之旅,一件新的大衣,都成了不敢奢望的事情。無論“消費升級”、“品質生活”的噱頭吹的多麼響亮,人們也不願意把錢拿出來消費。沒有活躍的消費市場,就不會有產業的全體系繁榮,日本工業、日本科技在互聯網時代的落伍,也與此息息相關。

中國的身上,有著日本的影子,低慾望社會的陰雲,已經在我們頭頂盤旋了。

這一代,早就提前看到了未來!

高房價,正在消磨年輕人的鬥志和慾望!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佛系,不作為,是因為看透了資本主義生產生活方式的本質。

有人問,建國後的一代人為什麼能夠陽剛向上,不求回報去建設國家?因為他們從無到有,可以看到未來,可以用理想去創造未來,未來還有著無限可能!而當下的年輕人,物質生活雖然已經夠豐富,但他們沒有貧窮的過去,他們不能縱向對比,只能橫向對比,在他們眼裡,只有已經上船的人,和永遠無法上船的人。而揹著貸款上船的人,也大部分都已經犧牲了作為一個人的快樂和追求,犧牲了未來數十年的人生。

所以年輕一代看穿了,這就是個無休無止的智障遊戲,就像吳剛伐桂、希緒弗斯推石頭一樣。當你費盡千辛萬苦,高考,工作,攢錢,自以為可以有所改變的,一套幾十平米鋼筋混凝土的破玩意兒砸在你面前,張開無底洞一樣的血盆大口,問你要六個錢包。

不但如此,這張血盆大口還要放出吸血的螞蝗,吸掉你未來幾十年的幸福生活。

出生,學習,花錢,啃老,工作,消費,買房,還貸,生子,教育,老病,死去。一代一代,年復一年,玩著這個智障的傳銷遊戲。人類作為一種動物,繁衍下一代是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快感的。但就像毒蛇勾引下吃了禁果的亞當夏娃一樣,互聯網讓年輕一代耳聰目明,提前瞭解了世界的本質,你讓他們在赤果果的現實面前,還怎麼燃起繁衍的情慾?

他們豈止是一胎不願意生,他們連戀愛都不願意談了,年輕女性尋覓著有車有房的油膩中年,年輕男性要麼混吃等死,要麼試圖成為有車有房的油膩中年,對於現實意義上性和愛情,大部分人已經失去慾望了。

高房價,正在消磨年輕人的鬥志和慾望!

我每次勸他們陽光一點,去讀書,學習,社交,找個女朋友男朋友,他們冷笑一聲,反問我:“有什麼意義?”他們最喜歡嘲諷的就是房價和消費主義,最近漫威電影《復仇聯盟3》在中國上映,他們嘲笑滅霸數學不好,打個響指滅掉一半人口,但還是擋不住人口成幾何指數增長,不如勸滅霸和斯塔克一起搞房地產,拉高房價,讓全宇宙炒房,自然就會形成“低慾望宇宙”,大家都會佛系,不生下一代,自然就可以保證宇宙可持續發展,不用動刀動槍,折騰什麼寶石手套,豈不美哉?

越來越多的孩子們喜歡讀馬克思恩格斯毛選,我表示欣慰,欣慰他們不像我們從前那樣閉塞無知,但有趣的是——他們讀了馬列毛之後,選擇的不是奮鬥,不是反抗,不是團結,而是佛系和放棄。或許,他們比我們看得更清楚,有一位孩子告訴我:“我不買房,不消費,不借貸,不結婚不生孩子,不給他培養下一代勞動力,他還怎麼剝削?我就是要從我這一代,葬送資本主義的未來。”

我很震驚,我一直是個樂觀主義者,我不希望有這樣的未來,我認為人類文明生存至今,當有它偉大的價值和意義,等待我們的,不應當是一個死寂的末日。

我勸資本主義,給這個世界一個未來,當人口斷崖式下跌,你們失去了勞動力 ,失去了市場,你們的剝削,你們的財富積累,也成了一個智障的傳銷遊戲。

哪怕你們搞出了人工智能,不需要工人了,但機器人只能當勞動力,卻不能成為消費者,你們的產品,又要賣給誰?你們的生產力,只伺候自己,又有什麼意義?

無論你怎麼了不起,你也只是一個最大的希緒弗斯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