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县老故事丨铜灯之迷

孙德文

陈家渡的那条河叫什么名字,已无从考究,如今他是羊马河的一条支流,而羊马河是岷江外江的一条支流。据老人们讲:那时的羊马河才是岷江外江的主流,流传有:羊马大江,黑石大河,金马大沟的说法。也就是说现在的金马河当时只是一条大沟,羊马河才是岷江外江的真正主流。而羊马河的主流又在如今的陈家渡的河,陈家渡的河现在已只是一条灌溉渠,但原来河床的轮廓如今尚在。在我儿时还是一条小河,而今成了一条不足二米的灌溉渠,这么大的落差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住在陈家渡边的陈家说起。

灌县老故事丨铜灯之迷

清朝末年,岷江外江经常是水患连年,民不僚生,痛苦不堪。老百姓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水涝无收年,天干吃饱饭。说明了当时的水患经常造成老百姓粿粒无收,那时的清政府正处于内忧外患的时候,根本顾不了老百姓,地方官员更是得过且过,那管你老百姓的死活。

这陈家渡(今都江堰市柳街镇辛乐村)的位置是在羊马河的一个跌落处,由于水流的落差较大的原因形成了一个很大的沱,此处水面宽而深。由于陈家就住在旁边,开始就叫 陈家沱。后来因陈家在此摆船设渡,老百姓也顺口叫陈家渡了。

话说这陈家从祖辈就居住于此,到了陈老汉时家里有五口人,膝下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全家靠几亩薄田维持生活。因洪水将河上的木桥冲毁后,为了来往行人方便过河,陈家就在此摆了一条木船渡来往的行人。

这陈家就住岸边,一亩多地的屋基地除了几间破草房外四周都是竹木林地,有一天傍晚陈老汉的二儿子收渡回家,突然发现屋后林地有一处微微发光,觉得好奇就走近仔细查看,发现这微光是从地下面射出来的,就进屋跟父亲和哥哥一说。父子三个就拿了把鋤头去挖,在挖一尺来深处就挖到发光处,父子三人小心翼翼地从四周刨开土将发光的东西取出来,把粘在上面的泥土清理干净后才看清是一个铜灯盏。这铜灯盏既没有灯油也没有灯芯,却闪闪发亮,比家里的油灯还亮得多,陈老汉想这肯定是个宝物,正想把它藏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老伴不依了,说:这又不是偷的抢的,怕啥?正好放在家里当油灯用,还能节省很多清油呢!陈老汉也觉得老伴说得有理,自己家里得来的,不用白不用,就每天晚上用这不用油的灯来照明。

灌县老故事丨铜灯之迷

哪有不透风的墙,这陈家有神灯的消息不径而走,不久间这十里八乡的都知道了,一时间有来看稀奇的,也有想来买的,总之这段时间来陈家的人多了很多。

陈家有神灯的消息传到县长耳朵里,这县长开始还不太相信,就浱一个亲信,侨装成一般老百姓模样来陈家打听虚实。这亲信到了陈家一看这神灯果然是不用油还闪闪发亮,大为神奇,就回去如实禀报了县长。这县长见多识广,断定这非寻常之物,肯定是件宝贝。害得他整夜都没有睡好觉,思来想去总想得到这宝贝,可是又没有适当的理由,好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用钱买总可以的嘛!第二天一早就叫了几个随从带上银钱打轿前往陈家。见到了陈老汉几句寒喧后道明了来意,要买神灯,叫陈老汉开个价。这老汉闷着没开腔,因这段时间来看神灯的人里面也有不少识货的,说这是个宝贝价值连城,究竟值多少也没个准,这县太爷来买,也不敢说不卖,也不想卖,就闷起不说话,嗯嗯的半天脸都憋红了,最后终于嘣出两个字:不卖。这县太爷无奈之下请来了当地乡长和乡绅说情,从上午说到下午,银子也从十两加到了一百两,这陈老汉还是那两个字:不卖。这县长想你软的不行就来硬的。速派两名随从回去带了几十个兵丁,荷枪实弹地以抓土匪为名,要搜查陈家。陈老汉一看势头不妙,悄悄地叫老二藏好神灯赶紧从后门溜走。

灌县老故事丨铜灯之迷

这陈老二平时为人就机灵,一侧身从后门溜出来,正要向河边走去,恰好被守在后面的兵丁发现了,见他怀里鼓鼓囊囊的,神色慌张地往外走,就知道是藏了神灯想跑,就赶紧叫了几个兵丁追了上来。这陈老二本欲从河上架船过河逃走,还来不及解绳上船就见几个兵丁追来,情急之下扑咚一声跳到河里准备游到对岸,这陈老二从小在河边长大,水性很好,等几个兵丁追到河边准备架船来追时,他已游到河中间,游着游着由于水的冲力和自己只顾逃跑心切,没有顾及怀里的神灯,一不注意神灯从怀里滑落到水里,当陈老二感觉到神灯从怀里滑落时,来不及多想一个迷儿赶紧潜入水里搜寻,几次上来又下去一是由于水深,二是水流湧动,水势湍急,神灯早已不知去向,无奈之下只得游到对岸,站在岸边捶首顿足,看着河水发呆。

这时河边已围了好多人,有看热闹的有追赶的兵丁,县长也来到河岸边,知道陈家老二把神灯掉进河里,立即浱人架船搜寻,可茫茫大河水深浪急,真可谓海底捞针,几经周折无功而返。县长懊恼地带着一般人马打道回府,看热闹的人群也逐渐散去,只有这陈老二还垂头丧气地坐在河边发愣。直到家人叫他才游水回家。陈家神落水之事暂切按下不提。

说来也怪,自神灯沉入河底后,这河水一天天变小,河床也一天天变窄,几年后陈家渡的河就变成了一条小河,河面也不足十米宽了,原来的沱也不见了,最深处也不过一两米了,以前经常发的洪水也很少有了,两岸的农田由于没有洪水收成也好了许多。原来的河床也逐渐变成了沙滩、荒地,有的还逐渐能种粧稼了。

人们在茶余饭后总要议论,有人就认为是神灯起的作用,它镇住河里的逆龙,河水不再泛滥,保住了陈家渡两岸的百姓的平安,让两岸的老百姓过上了少受水灾的安生日子。这个说法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时间久了大家都信以为真,甚至有人在河边搭了个小棚祭奠起来。由于河水小了,河面窄了,也有积善好施者在河上搭了座木桥方便来往行人。久而久之来往的人也多了,还有人在岸边摆摊设点卖起了零食杂货,解放后大集体时还在河边开了一个代销点,供应当地村民的日常用品兼收购农副产品。直到四清运动前才拆迁。

灌县老故事丨铜灯之迷

解放前夕,陈家也不知啥原因全家搬走了,至今不知下落,但陈家渡这个地名仍沿用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