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陽系七大行星都叫“星”,唯獨地球要以“球”來稱呼呢?

不支持英語法語俄語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星代表小而明亮的東西,比如燃燒或摩擦產生的小火星,劃過天際的流星,離我們很遠視覺上很小的恆星,甚至我們偶爾會出現的眼冒金星。我們身在地球上,其它恆星離我們距離遙遠,看起來小而明亮,且自古以來就在天空閃爍,因而將其命名為星;太陽系的其它行星雖然離我們很近,但它們自己不發光,只能反射太陽的光線,因而亮度看起來和遠處的恆星差不多,自然也就被稱為星了。

所以太陽系的行星之所以被稱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而不叫水球,金球,火球,木球,土球,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它們在視覺上看起來很小,但又很明亮,約定俗成就稱之為星了,沒有更高大上的理由。而太陽、月亮和地球是天空中最特別的三個天體,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分別都有很多特殊的稱呼,太陽、月亮和地球只是其中大家都最為認同的稱呼而已。

而中文地球名稱的由來,我考證了一下,最早出現在明朝時期,由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在《坤輿萬國全圖》中引入,清朝後期西方近代科學進入中國,地圓說逐漸被國人接受,地球一詞也被廣泛使用,有趣的是,地球曾經還被稱為“地毬”,就是不曾被稱為“地星”過,畢竟這稱呼實在太彆扭了。

如果我們是在7顆行星及母恆星都靠得得很近的Trappist-1——最新發現的有數顆類地行星的恆星系裡生活,這個命名估計會很混亂。好吧,其實也不算混亂,英文裡太陽系幾大行星就沒有我們漢語裡這樣一個“星”的後綴,大家還不是很習慣?


徐德文

“地球”這個名字的由來,恰恰說明了中國和西方天文學的重要進展何區別。在西方天文學裡,行星的名字是以羅馬神靈來命名的,水星Mercury墨丘利是行動迅速的商業和信使之保護神,也是小偷之神。水星行動迅速,又很難被看到。金星Venus維納斯,愛與美之神,……同理,在中國古代,水星被稱為辰,金星叫啟明、長庚,火星叫熒惑。當然還有其他名字。

所以在古人看來,這些(五大)行星當然就是“星”,甚至都不需要加星這個名字去強調。古人看到的就是那麼一個小光點。

天王星,海王星,當然還有曾經的冥王星,他們被發現之後,在英文裡也是以羅馬的神靈來命名的。因為天文學是一個非常重視傳統的學科,至少在形式上,要用這種形式對古人表示尊重。但是我們要注意到這個“星”字是我們翻譯出來的。當然在英文裡必要的時候也會加上一個前綴Planet行星,避免和它所指代的那個神靈混淆。地球,當然就稱為Planet Earth。

當然我們還要注意到Planet這個詞,是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給加上的。在他之前,我們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並不是圍繞太陽轉的行星,反過來是太陽圍繞地球轉動的,這種學說稱之為地心說。哥白尼用日心說取代了地心說,地球才被視為圍繞太陽轉動的一顆行星,跟其他行星是等同地位的。

當西方天文學傳到中國的時候,具體的說就是大約400年前,利瑪竇和徐光啟等中國知識分子之間的交流。中國人才驚訝的發現,原來不是天圓地方,而是腳下踩著一顆圓滾滾的“大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稱之為地球,而不是天上一個小光點意義上的“地星”。畢竟我們就住在地球上。我們總是要從自己的位置出發,去稱呼我們所看到的一切。


松鼠老孫

不如水木把我們太陽系的“太陽”為什麼不叫恆星,而叫“太陽”也一併回答了吧。

太陽系被人類明確命名的星球有:太陽、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這裡,一眼便可以看出有兩個星球的名字很是特別,從其他眾星球中鶴立雞群般地脫穎而出。沒錯,是“太陽”和“地球”。

“太陽”和“地球”,這兩個同是球體的星球名字明顯與太陽系其它成員的名字截然不同。

為什麼呢?為什麼不也叫其他什麼“星”呢?為什麼人類偏偏要將這兩個球體的名字取得與眾不同呢?

水木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分析解答。

第一,從其本身的特殊性進行分析。

首先說太陽。

為什麼不直接叫“恆星”,而被人類取名叫“太陽”呢?「太」在漢語解釋裡,表示的是“非常、特別,至尊、至大”之意。從古時的一些稱謂“太上皇,太后,太祖母,太夫人等”便可以一目瞭然,都是代表著輩份極高,身份至尊,地位顯赫之意。

而在太陽系之內,所有的行星都以太陽為中心,都圍繞著太陽旋轉,太陽如同眾行星的老大;而且也只有太陽可以持續不斷地發出如此強烈的光和熱能量。僅憑此,給這顆身尊位高的恆星取名為“太陽”就名副其實。“陽”,在漢語解釋裡,有“明亮,光芒,溫暖,陽性等”之意,給我們恆星取名為“太陽”真是恰到好處。

再說地球。

之所以被人類取名為“地球”,而不是像其他行星那樣以什麼“星”簡單地作為代名詞,當然首先也是因為“地球”這顆行星的特殊性。

眾所周知,在太陽系所有行星之中,除了地球之外還沒有被人類發現其他行星上有生命存在的跡象。而且地球是人類的母星,是人類的棲居之所,生存的地方。對於人類來說,我們這顆行星當然是最最與眾不同了,不但博與厚愛,而且也情有獨鍾,根本離不開呀,你說特殊不特殊呢?根據人類的習性,對於喜愛的東西,尤其情有獨鍾的事物,更何況,是根本離不開的東西,那必然是另眼相看,特殊對待了。所以,專門將我們這顆寄居的星球特殊地取名,也就不足為奇了。“地”有承載萬物之意,“球”不但代表是球體,且有“週而復始、生生不息”之意。

第二,從其對人類的影響以及給人類提供的益處方面進行分析。

先說太陽。

太陽是提供給萬物光和熱能量的恆星,不但所有的行星都圍繞著太陽旋轉,可以說太陽系內的一切物體都離不開太陽,不管有生命的還是無生命的,一旦太陽消失不存在,萬物必然崩潰瓦解。

地球上的萬物生命更是片刻離不開太陽。植物生長離不開太陽,人類身體的健康需要太陽,一些發電站的發電依靠太陽,太陽能電池板的原理就是基於太陽,很多綠色熱能的轉換源於太陽,晝夜更替、地球旋轉圍繞著太陽進行,等等等。可見,太陽對生命的重要性,那不是一般的重要,那是跟生命生活綁在一起的重要。

所以,從對人類的影響以及提供給人類的益處方面分析的話,給我們太陽系的這顆恆星取名為“太陽”,更是名副其實。

再說地球。

地球,往往也被人類稱為母星,由此可見其對人類的重要性。沒錯,地球就是人類寄居生存的家園,不但提供給人類棲息之所,還哺育人類世世代代繁衍不息。

我們的這顆星球,有適宜的溫度,有充足的水源,有足量的氧氣,有廣闊的土地,有大量的石油、煤炭、金屬等,還有很多能提供能源的礦藏,這些都是人類生存所必須而離不開的。

但我們的母星也有生氣發怒的時候,比如:地震、海嘯、火山爆發、龍捲風等。當人類變得越來越貪婪,只知道不停地索取地球資源,而不懂得去保護地球環境,維護地球能源的平衡時,地球母親就會無奈地嘆氣警示人類。如果人類依然我行我素,執迷不悟,地球母親就會生氣發怒,用地震、海嘯、火山爆發、龍捲風等自然災難懲罰貪婪的人類。

所以,從地球對人類的影響以及提供給人類的好處方面分析的話,被人類情有獨鍾地取名為 “地球”也是不難理解的。

希望地球上每一個人都能愛護我們的地球——母星,保護我們的地球環境不再受到汙染、破壞。



水木長龍

俺也回答一下吧,看了前面的回答,都不準確。

之所以其它星球都以星命名,而太陽和地球及月亮不以星命名,是因為古人並不知道太陽、地球和月亮也是星的一種。

其實,中國最早的對太陽的稱呼並不是太陽,而是“日”,月亮倒還是叫月的。後來到了春秋戰國時代,一種直到今天還刻在中國人骨子裡的哲學思想——陰陽五行學說流行開來,並且把世間一切事物都按五行歸類,例如天有五星、地有五方、一年有五季、響動有五音、色彩有五色等等。此時,古人因為日和月的特殊,將陰陽中的太陰和太陽分別對應月和日,時間久了,連不識字的老百姓都知道這個對應了,後來的日就被叫做太陽了,至於為什麼月亮沒有被叫做太陰,可能和我們民族的風俗有關,陽代表生,陰代表死亡,我們望生而忌死,所以月還是月,沒有改叫太陰。


盛承軍

太陽與地球的名子不是從開始誕生那天起就有的。人們對太陽的原始稱呼為日,而日字是由象形文字"⊙"演化而來。表示早晨曰頭剛出地平線,又在日字底下畫一橫稱為旦。後期由於陰,陽五行等一些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出現,才將天空中運行的曰稱為"太陽",將月球稱為"太陰星",由於太陰聽則不雅,叫則不順口,故人們仍管月球叫月亮。


《易經》上說;”易生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推八掛"。這幾句話意思是說天地初始一片混沌,分不出哪是天,哪是地,後來,混沌分開,即成兩儀,這兩儀即為陰陽二氣,陽氣上升即為陽,陰氣下沉即為陰。陽氣上升為天,陰氣下沉為地。天上有日為陽,地上有月為陰。白天為陽,夜裡為陰,不但如此,組成世界萬物的一切東西,也都是由陰陽二氣交合而成。因為古代太字為至尊之極,人們又對曰崇拜,因此,將天上的曰稱為太陽,這就是太陽名子的由來。而月球離地球近,好象與地球是姊妹倆,誰也離不開誰,月球又圍著地球轉,又多在晚間和夜裡明亮,所以人們又將月球稱為“太陰星"。


在《易經》八掛中,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離代表火,坎代表水,艮代表山石,震代表雷電,巽代表風,兌代表金,澤。而這八掛所代表的八種物質當中,尤以金,木,水,火,土這五種物質最為重要,古人稱其為五行,世界萬物都是靠這五種基

本原素演化而來。因此,在此基礎上,人們又將最早觀測到的天上五棵太陽系內的行

星命名為金,木,水,火,土五大星辰。用以執掌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的吉凶禍福,又將一年四季的最後一個月稱為土,土即為庫藏的意思。人們通過對這些行星每個時期所處的位置,推算一年四季的農時季節,以及一天的時辰。這五星所代表的方位分別是: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為土。自太陽系除地球之外的五大行星發現後,歐洲人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和溟王星,併為其命名。前幾年,國際天文界認為溟王星在太陽系內不夠行星的條件,因此,通過投票確定,將溟王星除名,降為矮行星。故比,太陽系由原來的九大行星確定為現如今的八大行星。


說起地球的名子,更不是自古以來人們就是這樣叫的。而是近二,三百年才出現的。

古代人們認為地球不是圓的,固有“天圓地方"之說。那時人們認為大地是平的,而且大地是中心。認為大地上面扣個半圓的蒼穹,天上的所有曰,月,星,辰,都懸在蒼穹上圍著大地轉。那時的人們對地球的

認識多以宗教的一些理論為依據,更具代表性的就是古羅馬教皇派的宗教理論,他們始終認為大地是平的,有些人因為不認同宗教的這種說法,通過對天空的觀測,提出地球是圓的,圍著太陽轉的觀點,被教皇手下的教徒和法庭判處死刑,有的甚至被吊死或活活燒死。

後來,又有人通過進一步觀測,認為大地不是平的,也不是中心,大地是一個巨大的球,圍繞著太陽轉,太陽才是我們觀測到的這些行星的中心。而提出這一理論的就是歐洲的天文學家,“:日心說"的創始人哥白尼。他認為,我們居住的大地,是一個巨大的球,與天空中金,木,水,火,土星一起是圍著太陽轉,太陽才是真正中心。哥白尼的曰心說創立後,逐步被人們認識和接受,後來歐洲的一些航海家從地中海出發乘航繞地球航行,哥白尼的地球是圓的,太陽是整個太陽系中心的理論得到了確鑿的正據。地球一詞,從此以後被人們所接受。一一我們所居住的這個行星,就叫地球。


碧雲6

地球這個名稱應該是反映人們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地球這個概念最早可以追潮到公元前古希臘,是亞里士多德他基於球體哲學的“完美性”和數學的“均衡性”提出的。他所處的時期正是我國周朝“諸子百家,百家爭鳴”時期,和老子,孔子同時代。那時東西方還沒法交流,中國人沒法知道西方的學說,即使知道也不一定翻譯成“地球”。所以只能說是亞里士多德提出的概念。最先叫地球的應該是中國人,畢競地球是中國人的稱呼。 諸子百家那時中國的先人們的宇宙觀主要是蓋天說,主張“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即所謂天圓地方,是完全直觀的產物。《周髀算經》說大地是一個正方形,每邊81萬里,天頂的高度是8萬里。這就是“地方”的由來。蓋天說的缺點是隻承認半個球,破壞了宇宙的和諧,對稱。從而也把上下,高低絕對化了,應該承認中國古代天文學美學意識差,不象古希臘那樣講完美。不過亞里士多德更多的是從自然哲學上思辯推理,並沒有實踐證實。直到十五六世紀隨著哥侖布發現新大陸,麥哲倫全球航行,人們終於證實地球是個球體。傳到中國後逐漸被中國人接受。另外英文名稱Earth的意思就是行走的大地。人們腳踩大地,是個地星球,簡稱地球。中國人地球名稱由此產生。

至於太陽系七大行星都叫“星”,我想原因有二:一是古人天圓地方思想,認為大地與天球是對立的,截然不同的。而所有的星星包括七大行星都鑲嵌在天球上,所以稱它們為星以示和地球的區別。星是零星的意思,是對天象的直觀描述。這應該反映了古人淺薄錯誤的宇宙觀。二是要突出地球的特珠地位,這畢競是人類的棲息地,太陽系唯一的擁有高級生命的綠色星球。古人用金木水火土五行分別代表五行星來拱衛地球,什麼星相星宿占星術早已迷信其道,這是很有講究的,就這樣約定俗成稱之為“星”。這是我的回答。


物原愛牛毛1

長篇大論也不知道在說什麼。唉,反而沒人讚的“和多至木”寫的比較實在。沒錯,本來就好簡單的事情,從天文學上看(這兒不說神話),古人只知道日、月、星辰、天、地、銀河等。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日光→陽光→代表男人的正氣→太陽(太陰)。月→月宮→月圓之夜→月亮→康熙期間知道西方傳入常識,是一個球體→月球。星辰→就是星星。天→天空。地→地球→和月球一詞來源差不多。銀河也就變為銀河系。就是這麼簡單了。再馬虎多幾句,其實中文定性的詞也就是中國人取名或翻譯的事情,並不是外國人或聯合國要取名字為地球的。還有就是,有時候你要是一個宇宙看好者,那麼宇宙中很多名稱都可能帶球和不帶星的。舉例說,昴星團、昴星系、昴星球。名字有時候不一樣請不要奇怪,當你知道李太白、青蓮居士、謫仙人、詩仙都是李白,這就等於你學到知識了。


海條子

其實,之所以叫“星”、“球”,都是以我們中國人現在叫法的。

中國古代,有天圓地方之說,古代西方國家也有此說法,那是因為古代東西方都沒有認識到地球是“圓”的。

現在,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陸地只佔百分之二十九,按理說應該叫水球。

在古時,當中外還未了解地球是球型的天體時,相信地球還是沒有這個名字的。

麥哲倫航海以前,由於當時交通工具不發達。人們的活動範圍小,觀察的範圍小,他們看見周圍是廣闊的土地所以把我們居住的大地叫“EARTH”。

“Earth”(地球)這個名字是來自古英語的“Eorthe”這個詞。當人們不知道地球是個行星時,“Earth”這個詞只是表示人們在它上面行走的大地。

到十六世紀左右,人們才證明地球只是一顆環繞著太陽轉動的行星。所以“地球”這中文名也定是那時以後的產品。

我們現時只能從字面上推想中國人把“球體”的“大地”合起來叫“地球”。現在我們在中文裡把其它行星稱為什麼星,如水星、木星等,但地球不叫地星,也不叫水星,其實也像西方外語中 Earth 一樣,是唯一不根據希臘或羅馬神話(如水星是 Mercury ,它是羅馬諸神的報信者)而命名的情況。相信這是因為人類對地球這星體有著認知歷史和感情,遠比天文學來得長的原故。

後來“地球”這個詞,不僅是表示我們腳下的大地,而且漸漸地表示整個世界本身了。 


科學小殿堂

這是中國古人對自身驕傲的提現。中國古代是君王時代,這種時代有一個思想就是“我最大,我最牛,我最好,我最特殊”這也是奴化教育的一個宣傳方法——在最好的地方當奴才,比在那些蠻荒野地當主人還要好。所以,中國古代的君王都喜歡把自己待的地方特殊化。

君王住的房子叫皇宮,XX大殿。廚房叫御膳房。住的城市叫“都”這類例子不勝枚舉。不說皇帝,就連普通有實力民眾也喜歡給自己所在的地方取個名。所以,在歐洲把地球是圓的這個說法傳入中國以後。給居住的這顆星球取名“地球”別的星球都叫做“星球”也是為了提現地球的特殊地位。

這都是17.18世紀的事情了,到了19世紀,世界開始西方化,西方天文學還是比較客觀的。比如水星(mercury)、金星(venus)、地球(earth)、火星(mars)、木星(jupiter)、土星(saturn)、天王星(uranus)、海王星(neptune)和冥王星(pluto)一些小星星也有了自己的名字,每一個星體都很特殊。

其實,中西方在天文上一直是互相影響的狀態,中國近代也意識到了地球跟其他行星一樣在地址結構上很普通。也開始沿用西方的天文慣例來命名。比如巨蟹座,天蠍座,白羊座,室女座,仙女座等等。而這些名字的由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依據古代中國對這些星體的稱呼而來的。

所以地球這個名稱,特殊是咱們對自己家園的特殊稱呼。後來也不在特殊了。


王卓君

題目中的專有名詞首先都是中文。什麼星,什麼星都是中文的說法。也就是說只有在漢語中,題設才是成立的。有了漢語或者是中文這個限定以後,這個問題就比較好回答了。

這個問題其實不只是一個天文學的問題,而是更多是一個命名法的問題,也和歷史有關。由於是來自漢語,各個星體的命名跟宇宙中的實際情況可能沒有太大的關係,關係最大的是中國人宇宙觀的衍化有關。所以太陽有多大,太陽的重要性在這裡起的作用也不大。起大作用的是中國人覺得!太陽有多重要,大地有多重要,月亮有多重要,星星們有多重要。之後是西方自然科學的引入,我國科學家和學者們對這些名稱做了相應的調整,比如說發現大地是球形,所以就叫地球;發現月亮並不發光,所以也改做了月球。但是大體還是沿用了古代天文命名,比如說金木水火土星,又比如說銀河什麼的。

可能以上的例子會有錯誤。但大致上來說漢語星球命名跟自然科學本身並沒有直接的聯繫,跟中國人的世界觀的衍進才是有直接的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