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背景一樣不靠譜 網貸平臺清盤加速意味著什麼

央企背景一样不靠谱 网贷平台清盘加速意味着什么

進入6月,網貸圈似乎加速奔向“至暗時刻”。

先是“暴雷潮”大潮洶湧,6月16日,自稱央企背景、交易量達750億元、會員數超過1000萬的網貸平臺唐小僧,傳出老闆跑路的消息;6月21日,被稱為民間四大高額返利P2P平臺之一的聯璧金融,被公安部門立案偵查……

更多的則是此起彼伏的網貸平臺清盤聲:6月20日,管家金服暫停運營;6月19日,五星財富、國恆金服、富軒投資清盤;6月12日,節節貸、聯邦金控、金蛐蛐、必越網清盤;6月7日,萌芽金服清盤;6月4日,微龍網、小灰熊金服清盤;6月3日,遠程金服清盤;6月1日,金牌理財清盤……

一家家P2P網貸平臺宣告停止運營,進入清算流程,且逐月加速,究竟意味著什麼?為何要清盤,網貸平臺還能碰嗎?

投資者疑問不斷,並非毫無道理。因為,每一家平臺宣告清盤,都意味著投資到平臺上的資金能否拿回來。

從當前接踵而至的清盤平臺看,清盤理由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一是“響應國家政策,杜絕暴力催收,逾期及壞賬率全面禁止強制上門催收,全部改為文明催收、電話提醒或通過法律途徑走法律訴訟方式。對逾期和壞賬進行處理,造成不良資產的處理時間週期變長,公司墊付資金壓力變大。”乍一看,平臺似乎為響應監管政策,成了“受害者”;反過來恰恰證明,平臺此前的發展有多麼野蠻和血腥,暴力催收是多麼家常便飯,有多少借貸人因為逾期而遭到這類平臺催收人員的恐嚇和威脅。這樣的平臺本就不應當繼續存續,此時清盤出局當額手相慶。

二是“線下收益減少,國家明令禁止借款利息及各種收費綜合年化不得超過24%,而公司資金及運營成本一直過高。”清盤平臺這樣哭喊,只能告訴人們,以前他們就是靠高利貸覆蓋高成本,那些遠超法律保護的畸高貸款利率,不僅讓這類平臺獲取了暴利,比如趣店,過上了滋潤光鮮的日子,也將那些還不起高利貸的人群,拉入萬劫不復的深淵,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代價,給社會留下了一地雞毛。這樣的高利貸平臺,政策不應、也不會再給他們生存空間。

三是“為滿足監管要求,必須推進銀行存管等合規化進程,這會增加運營成本,並且預計監管驗收時間會推遲,時間成本、後期合規費用及平臺合規標準無法預估。為此停止運營,不再發布借款標的。”清盤平臺鑑於自身問題重重,積重難返,迫於備案壓力,不得已選擇清盤,說明這類平臺違規經營早已習以為常。

雖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但清盤平臺普遍將原因“甩鍋”給監管政策,恰恰說明監管政策出臺非常及時和必要,說明監管層對互聯網金融的嚴監管,正在起到驅逐劣幣、整肅行業亂象、淨化行業環境的積極作用;也說明,經過大浪淘沙,最終留下來的網貸平臺,將是運營規範,風控能力強,風險低的優質平臺。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5月底,P2P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臺數量,已從高峰時的6142家降至1872家。這1872家中最後有多少能順利通過備案?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峰日前在第十屆陸家嘴論壇上表示,“到底市場上的P2P可以留下來多少說不準”。換言之,網貸平臺備案沒有通過率,只能是,合規一家通過一家,合規多少通過多少。

當前,網貸平臺的生存環境,已今非昔比,行業風險仍未出清。

一方面,從政策環境看,目前備案已收歸中央相關部門,嚴監管態勢非常明確,合規性要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未來,什麼樣的網貸平臺才能順利“過關”?李均峰給出的答案是,P2P網絡借貸必須定位於信息中介撮合的定位,不能把P2P搞成信用中心,不能搞資金池,搞自融,一定要是純粹的信息中介。他表示,按照這個定位,當前市場上的P2P,還需要一段時間去偽存精,“我們還需要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整治,才能夠發現到底這個市場上誰是我們定義的真正做信息、撮合中介的一類機構。”

另一方面,從市場環境看,目前,銀行信用卡髮卡量已逾6億張;螞蟻金服花唄業務(消費分期)、京東金融業務的用戶量也已過億。當傳統金融機構和互聯網巨頭們幾乎系統性地把個人客戶“普惠金融”的問題都解決掉後,留給第三方借貸公司的市場空間還有多大?隨著銀行和網絡巨頭以更合理的借貸產品不斷提升市場佔有率,擠壓第三方網貸平臺的生存空間,當有借貸需求的客戶,可以通過不同平臺獲得相應服務,當第三方網貸平臺迎接的都是低信用、高風險的客群,當高利貸客戶的淨現金流無法支撐利息、平臺玩不轉時,那些網貸平臺老闆會不會因為無需用資本金承擔金融責任,而更多選擇不負責任清盤和跑路?

雖然網貸行業優勝劣汰的過程仍在繼續,但畢竟相比此前6000餘家平臺,存活下來的1000多家平臺質地還算不錯,且其中的一線平臺已開始進入利潤收割期,加速收割著整個行業的利潤。

不僅如此。社科院不久前發佈的《2018年中國投資者幸福感調查報告》顯示,在銀行理財、互聯網金融、保險、信託、股票、基金六大典型投資行為中,互聯網金融以70.51%的比例成為幸福感最高的投資方式。另有數據顯示,2018年4月,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達71584.64億元,突破7萬億元大關;2018年5月,網貸行業成交量1826.6億元,環比4月上升5.53%。

李均峰在陸家嘴論壇上演講時還有一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說,“從監管部門來說,對於有些金融業務可以採取監管沙箱概念,允許這些機構在一定空間中做一些試點,包括P2P機構下一步也可以做這方面的探索。”這表明,監管層並沒有將P2P機構打入另冊。一旦P2P機構通過備案,這些合規平臺將可能被允許進行金融業務創新試點。從而開創出適合P2P機構生存的新的市場空間。

近期本網熱文

央企背景一样不靠谱 网贷平台清盘加速意味着什么
央企背景一样不靠谱 网贷平台清盘加速意味着什么央企背景一样不靠谱 网贷平台清盘加速意味着什么

請於文首註明出處及作者

新媒體合作請您聯繫新媒體部

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微博~@中國金融新聞網

官網~www.financialnews.com.cn

金融時報新媒體矩陣

金融時報

中國金融新聞網

財金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