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記得我第一次到昆明是1981年暑假,當時剛剛初中畢業,跟著老師到昆明參加全省青少年科技活動周,就住在翠湖邊的市體委招待所,每天的活動也多在翠湖、農展館一帶,翠湖給了我最初的昆明印象。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汪曾祺先生將翠湖比喻為昆明的眼睛:“昆明和翠湖分不開......沒有翠湖,昆明就不成其為昆明瞭。翠湖在城裡,而且幾乎就挨著市中心。城中有湖,這在中國,在世界上,都是不多的。說某某湖是某某城的眼睛,這是一個俗得不能再俗的比喻了。然而說到翠湖,這個比喻還是躲不開。只能說:翠湖是昆明的眼睛。有什麼辦法呢,因為它非常貼切。”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後來住到昆明瞭,翠湖成了我們常常去遊玩的地方,一如它的名字一樣,翠湖一年四季都不缺少綠色,楊柳依依、荷葉田田。翠湖是一片湖,同時也是一條路。記不清是從哪一年開始,翠湖公園開放了、不再收取門票,它就真正成了一條路了。走路的人,常常被翠湖的景緻吸引,順道拐個彎到湖中走走,既賞了景,又行了路,兩全其美。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雲南大學、陸軍講武堂、雲南圖書館、雲南科技館等等都分佈在翠湖周邊,總是熙熙攘攘、一派繁華的景緻。這裡本是昆明傳統的中心城區,卻也因為翠湖而有了鬧中取靜、動靜相宜的效果。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翠湖的面積不大,環繞一圈剛好2公里,常常有跑步愛好者相約或是獨行,環翠湖跑步鍛鍊,到了週末或是晚上,環翠湖跑步者眾多,成了一道特別的風景。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近兩年,我們常常在週末帶家人去翠湖走走,到了週末,總有些專業的聲樂、器樂愛好者在翠湖集聚,為來往的觀眾演唱著上世紀50年代以來的歌曲,都是父母喜歡的老歌,一來二去,發現他們雖然是業餘表演,都是很有紀律、很有專業素養的,唱歌、奏樂都是一板一拍的,很專業的模樣。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專業的歌者,她們唱的都是耳熟能詳的老歌,聽眾以中老年人居多。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聞樂起舞,自得其樂。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恰如其名,翠湖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綠:湖的周圍和湖中都有堤,堤邊密密地栽著樹,主要的是垂柳。到了冬天,昆明的樹也還是綠的,尤其是雨季,翠湖的柳樹真是綠得好像要滴下來。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如今翠湖大面積種植了荷花,炎炎夏日,風送荷香,清麗脫俗的荷花盛開,極美的景緻。荷風送香荷韻濃。翠湖公園免費開放已很多年,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春夏秋冬、四季輪迴,如它的名字一樣,八面水翠、四季竹翠、春夏柳翠,翠湖總是不會缺少綠色的。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就這樣,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普通的生活方式。

在昆明,逛翠湖就是一種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