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業常識」西門塔爾牛

「畜牧业常识」西门塔尔牛

「畜牧业常识」西门塔尔牛

一、原產地及分佈

世界上許多國家也都引進西門塔爾牛在本國選育或培育,育成了自己的西門塔爾牛,並冠以該國國名而命名。中國於1912年和1917年分別從歐洲引入西門塔爾牛,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來,又從前蘇聯、前西德、瑞士、奧地利等國多次引入。中國於1981年成立西門塔爾牛育種委員會,建立健全了純種繁育及雜交改良體系,開展了良種登記和後裔測定工作。中國西門塔爾牛由於培育地點的生態環境不同,分為平原、草原、山區三個類群,種群規模達100萬頭。該品種被毛顏色為黃白花或紅白花。三個類群牛的體高分別為130.8、128.3和127.5釐米;體長分別為165.7。147.6和143.l釐米。各類群核心群種牛的遺傳基礎已達到遺傳同質化水平。 犢牛初生重平均41.6千克,6月齡體重199.4千克,12月齡重324千克,18月齡434千克,24月齡592千克。產奶量平均4300千克,乳脂率4.0%。屠宰實驗結果,屠宰率平均61.4%,淨肉率50.0%,眼肌面積90.5平方釐米。早期生長快是該品種的主要特點之一。因此,將成為我國未來牛肉生產的重要利用品種。

西門塔爾牛原產於瑞士西部的阿爾卑斯山區,主要產地為西門塔爾平原和薩能平原。在法、德、奧等國邊鄰地區也有分佈。西門塔爾牛佔瑞士全國牛隻的50%、奧地利佔63%、前西德佔39%,現已分佈到很多國家,成為世界上分佈最廣,數量最多的乳、肉、役兼用品種之一。

二、外貌特徵

該牛毛色為黃白花或淡紅白花,頭、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為白色,皮肢為粉紅色,頭較長,面寬;角較細而向外上方彎曲,尖端稍向上。頸長中等;體軀長,呈圓筒狀,肌肉豐滿;前軀較後軀發育好,胸深,尻寬平,四肢結實,大腿肌肉發達;乳房發育好,成年公牛體重乎均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畜牧业常识」西门塔尔牛

三、生產性能

西門塔爾牛乳、肉用性能均較好,平均產奶量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歐洲良種登記牛中,年產奶4540千克者約佔20%。該牛生長速度較快,均日增重可達1.35-1.45千克以上,生長速度與其他大型肉用品種相近。胴體肉多,脂肪少而分佈均勻,公牛育肥後屠宰率可達65%左右。成年母牛難產率低,適應性強,耐粗放管理。總之,該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點的典型品種。西門塔爾牛分佈,北在我國東北的森林草原和科爾沁草原,南至中南的南嶺山脈和其山區,西到新疆的廣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等地。各地的自然環境變化極大,夏季平均最高氣溫中南地區的30℃,到東北的0℃,冬季最低平均氣溫從南方的15℃到北方的-20℃,絕對最高最低氣溫則變化更大。各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自200mm1500mm不等,海拔最高的達3800m,最低的僅數百米。因此,土壤、作物、草原草山的植被類型差異懸殊,西門塔爾牛均能很好適應,除西藏彭波農場地處3800m以上宜從犢牛階段引種以外,各地均可自群繁殖種畜。

四、肉用特點

體格大、生長快、肌肉多、脂肪少:西門塔爾牛公牛體高可達150-160釐米,母牛可達135-142釐米。腿部肌肉發達,體驅呈圓筒狀、脂肪少。早期生長速度快,並以產肉性能高,胴體瘦肉多而出名。在雜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種時的優秀父本。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不同品種的牛,在體格、體型方面是不同的,這使牛的生長率、產肉量和胴體組成方面表現出較大差異。西門塔爾牛在育肥期平均日增重1.5-2公斤,12月齡的牛可達500-550公斤。而地方品種的牛日增重僅有0.7-1公斤,可見差距之大。肉的營養價值高:肉牛蛋白質含量高達8%-9.5%,而且人食用後的消化率高達90%以上。牛肉脂肪能提供大量的熱能。牛肉的礦物質含量是豬肉的2倍以上。所以牛肉長期以來倍受消費者的青睞。肉品等級高:西門塔爾牛的牛肉等級明顯高於普通牛肉。肉色鮮紅、紋理細緻、富有彈性、大理石花紋適中、脂肪色澤為白色或帶淡黃色、脂肪質地有較高的硬度、胴體體表脂肪覆蓋率100%。普通的牛肉很難達到這個標準。

五、黃牛雜交

我國自20世紀初就開始引入西門塔爾牛,到1981年我國已有純種該牛3000餘頭,雜交種50餘萬頭。西門塔爾牛改良各地的黃牛,都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山東省畜牧局牛羊養殖基地實驗證明,西雜一代牛的初生重為33千克,本地牛僅為23千克;平均日增重,雜種牛6月齡為608.09克,18月齡為519.9克,本地牛相應為368.85克和343.24克;6月齡和18月齡體重,雜種牛分別為144.28千克和317.38千克,而本地牛相應為90.13千克和210.75千克。在產奶性能上,從全國商品牛基地縣的統計資料來看,207天的泌乳量,西雜一代為1818千克,西雜二代為2121.5 千克,西雜三代為2230.5千克。

六、評價與展望

西門塔爾牛早在二十世紀初就參與我國三河牛的形成。建國以來,我國從五十年代有計劃地引進西門塔爾牛,經40多年的繁育對比,尤其在乳、肉生產性能和役用性能方面,發現西門塔爾牛在較大範圍內有良好效果。 西門塔爾牛的產乳潛力很大,目前尚未得到正常的發揮,如果擴大純種繁育,對鞏固乳品基地有極大好處。在東北、西北和四川盆地邊緣地區以及內地某些山區將可發展成純種繁育體系。在農區,對乳肉、乳役兼用牛的培育已在山西、浙江等省取得明顯效果,一代雜種在農區利用作物秸稈的情況下,一天可擠乳3.15kg。在飼草條件不夠充足的地區,雜交代數不宜過高,雜交體系將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七、防疫保健

西門塔爾牛的防疫保健,西門塔爾易地育肥的特點之一,是架子肉牛的流動性大,幾百千米,幾千千米距離當今公路交通條件下,1~2天內便可到達。西門塔爾牛易地育肥技術的推廣打破了原業一家一戶小農經濟經營及省,地,縣的西門塔爾牛養殖格局。大大促進了我國肉牛飼養業的發展,大大提高了我國肉牛養殖的飼養水平。架子肉牛的流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感染有害病菌的機會也增加了。因此,要十分重視和做好架子肉牛的防病保健。才能確保架子肉牛易地育肥的健康發展。 提高西門塔爾的飼養效益的重要技術措施是實施現代化的肉牛育肥技術,如高密度飼養,圍欄育肥,自由採食與自由飲水等,每一頭西門塔爾牛佔有的圍欄面積僅4平方米左右。在這樣的密集的環境條件下,如何使西門塔爾牛少生病。不生病。只有加大力度做好育肥肉牛的防病保健,,才能確保育肥肉牛健康生長。在最短暫的時間裡,獲得最高的肉牛養殖效益。這是肉牛養殖戶的最大心願。育肥肉牛沒有健康壯實的身體很難達到肉牛養殖者的期盼的要求。只有主動做好育肥肉牛的防疫保健,才能確保較高的西門塔爾肉牛效益剛開始發展西門塔爾牛生產,規模很小,產奶量少,往大型乳品加工企業送划不來,有些養牛戶乾脆不擠奶,只供犢牛飲用,孰不知這樣會影響西門塔爾牛以後的產奶性能。因此,西門塔爾牛散養戶應積極開闢當地的牛奶銷售市場,堅持正常擠奶,維持西門塔爾牛的正常產奶水平。

喂草料時間

西門塔爾牛犢喂料過早或過晚,對其生長髮育和健康都不利。實踐證明,牛犢3周齡開始餵給草料最為適宜。

西門塔爾牛犢在3周齡以內,前胃(瘤胃、網胃、瓣胃)都很小,不具備消化草料的能力,也沒有微生物和纖毛蟲存在,只能靠吃乳汁進入真胃供吸收利用。此時餵給草料,會加重牛犢前胃的負擔,引起疾病。如果喂草料過晚,胃腸得不到鍛鍊,前胃生長髮育慢,容積過小,也會影響生長髮育和健康。西門塔爾牛犢3周齡以後,前胃迅速增大,而且由於接觸少量食物和飲水,微生物隨著口腔進入前胃,這時,牛犢開始出現反芻。此時開始喂鮮嫩的青草、野菜、優質幹青草、粉碎的精飼料等,並隨著周齡的增長增加喂量及粗飼料的數量,既可避免引起疾病,又可使前胃發育加快,促進瘤胃內微生物和纖毛蟲的繁殖,使其消化飼草和飼料的功能逐漸加強,為牛以後採食大量的粗飼料,長大個、多增重打下良好基礎。

西門塔爾養殖區

八、牛舍建設

牛場場址的選擇要有周密考慮,統盤安排和比較長遠的規劃。必須與農牧業發展規劃、農田基本建設規劃以及修建住宅等規劃結合起來,必須適應於現代化養牛業的需要。所選場址,要有發展的餘地。

1、地勢高燥。肉牛場應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較低,具有緩坡的北高南低,總體平坦地方。切不可建在低凹處、風口處,以免排水困難,汛期積水及冬季防寒困難。

2、土質良好。土質以沙壤土為好。土質鬆軟,透水性強,雨水、尿液不易積聚,雨後沒有硬結、有利於牛舍及運動場的清潔與衛生乾燥,有利於防止蹄病及其他疾病的發生。

3、水源充足。要有充足的合乎衛生要求的水源,保證生產生活及人畜飲水。水質良好,不含毒物,確保人畜安全和健康。

4、草料豐富。肉牛飼養所需的飼料特別是粗飼料需要量大,不宜運輸。肉牛場應距秸稈、青貯和乾草飼料資源較近,以保證草料供應,減少運費,降低成本。

5、交通方便。架子牛和大批飼草飼料的購入,肥育牛和糞肥的銷售,運輸量很大,來往頻繁,有些運輸要求風雨無阻,因此,肉牛場應建在離公路或鐵路較近的交通方便的地方。

6、衛生防疫。遠離主要交通要道、村鎮工廠500米以外,一般交通道路200米以外。還要避開對肉牛場汙染的屠宰、加工和工礦企業,特別是化工類企業。符合獸醫衛生和環境衛生的要求,周圍無傳染源。

7、節約土地。不佔或少佔耕地。

8、避免地方病。人畜地方病多因土壤,水質缺乏或過多含有某種元素而引起。地方病對肉牛生長和肉質影響很大,雖可防治,但勢必會增加成本。故應儘可能避免。

九、設計原則

修建牛舍的目的是為了給牛創造適宜的生活環境,保障牛的健康和生長的正常運行。花較少的資金、飼料、能源和勞力,獲得更多的畜產品和較高的經濟效益。為此,設計肉牛舍應掌握以下原則。

「畜牧业常识」西门塔尔牛

牛舍設計圖

1、為牛創造適宜的環境。一個適宜的環境可以充分發揮牛的生產潛力,提高飼料利用率。一般來說,家畜的生產力20%取決於品種,40%-50%取決於飼料,20%-30%取決於環境。不適宜的環境溫度可以使家畜的生產力下降10-30%。此外,即使餵給全價飼料,如果沒有適宜的環境,飼料也不能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畜產品;從而降低了飼料利用率。由此可見,修建畜舍時,必須符合家畜對各種環境條件的要求,包括溫度、溼度、通風、光照、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氨、硫化氫,為家畜創造適宜的環境。

2、要符合生產工藝要求,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和畜牧獸醫技術措施的實施。肉牛生產工藝包括牛群的組成和週轉方式,運送草料,飼餵,飲水,清糞等,也包括測量、稱重、採精輸精、防治、生產護理等技術措施。修建牛舍必須與本場生產工藝相結合。否則,必將給生產造成不便,甚至使生產無法進行。

3、嚴格衛生防疫,防止疫病傳播。流行性疫病對牛場會形成威脅,造成經濟損失。通過修建規範牛舍,為家畜創造適宜環境,將會防止或減少疫病發生。此外,修建畜舍時還應特別注意衛生要求,以利於獸醫防疫制度的執行。要根據防疫要求合理進行場地規劃和建築物佈局,確定畜舍的朝向和間距,設置消毒設施,合理安置汙物處理設施等。

4、要做到經濟合理,技術可行。在滿足以上三項要求的前提下,畜舍修建還應儘量降低工程造價和設備投資,以降低生產成本,加快資金週轉。因此,畜舍修建要儘量利用自然界的有利條件(如自然通風,自然光照等),儘量就地取材,採用當地建築施工習慣,適當減少附屬用房面積。畜舍設計方案必須通過施工能夠實現的,否則,方案再好而施工技術上不可行,也只能是空想的設計。

十、牛場配置

牛場內建築物的配置要因地制宜,便於管理,有利於生產,便於防疫、安全等。統一規劃,合理佈局。做到整齊、緊湊,土地利用率高和節約投資,經濟實用。

1、牛舍。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東西氣候相差懸殊。東北三省、內蒙古、青海等地牛舍設計主要是防寒,長江以南則以防暑為主。牛舍的形式依據飼養規模和飼養方式而定。牛舍的建造應便於飼養管理,便於採光,便於夏季防暑,冬季防寒,便於防疫。修建牛舍多棟時,應採取長軸平行配置,當牛舍超過4棟時,可以2行並列配置,前後對齊,相距10米以上。

「畜牧业常识」西门塔尔牛

牛舍設計圖

2、飼料庫。建造地位應選在離每棟牛舍的位置都較適中,而且位置稍高,即乾燥通風,又利於成品料向各牛舍運輸。

3、乾草棚及草庫。儘可能地設在下風向地段,與周圍房舍至少保持50米以遠距離,單獨建造,既防止散草影響牛舍環境美觀,又要達到防火安全。

4、青貯窖或青貯池。建造選置原則同飼料庫。位置適中,地勢較高,防止糞尿等汙水入浸汙染,同時要考慮出嵙時運輸方便,減少勞動強度。

5、獸醫室,病牛舍。應設在牛場下風頭,而且相對偏僻一角,便於隔離,減少空氣和水的汙染傳播。

6、辦公室和職工住舍 設在牛場之外地勢較高的上風頭,以防空氣和水的汙染及疫病傳染。養牛場門口應設門衛和消毒室、消毒 。[3]

十一、效益分析

簡介

一:幼牛期,每天每頭牛需要青貯玉米杆 5--8 斤,可以少量用一些酒糟或其他一些雜草。需精細料 3 --5 斤,包括玉米麵 60% ,麥麩 30% (豆餅或棉籽餅、菜籽餅)任選一樣 10% 。 30 頭牛每天需一市斤食鹽,每隔兩星期牛舍消毒一次,定期預防免疫。牛進圈後間隔一週開始驅蟲,初次與第二次要間隔四天,兩次可以用驅蟲淨去清。

育肥期

每天每頭牛需草 8--12 市斤,精細料 5--8 斤,後期追肥每天需草 12--15 斤,精細料 8--10 斤,青草加量 30% 。

二:一頭體重 300 斤左右的改良肉牛公牛牛犢,需投資 1900--2100元左右,每月平均用草 300 斤左右,折現金 30 元上下。精細料每月 240 斤左右,折現金 150 元上下。如牛有各種疾病的預防與食鹽,每月按 30 元計算。飼養 200 頭牛需飼養員 2 人,籌備草料與管理 2 人。人均工資每月按 600 元計算,飼養半年總計工資一萬四千四百元。每頭牛合工資費用不過 80 元。如每月平均生長 120 斤那麼半年就可以生長 720 市斤,加上原來買的 300 斤總計就可以達到 1000 斤以上。就可以算出每頭牛的飼養成本如下 ( 一 ) :每頭有牛需投資 1300 元左右(二):運輸、檢疫等各種費用預計 100 元左右(三):飼養與管理工資 100 元左右(四):草加精細料共計 1100 元左右(五):疾病預防與食鹽 200 元左右(六):每頭牛到出欄總計費用 4600--4800 之間

三:飼養六個月加上買牛時的體重按 1000 斤計算每頭牛可賣到 6800--7100 元左右,除去上述每頭牛的全部費用 4600--4800 元那麼一頭牛的純利潤就是2200-2300 元,在管理不好的情況下飼養半年也不低於 2000 元。

十二、食牛肉十大裨益

1.牛肉富含肌氨酸

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這使它對增長肌肉、增強力量特別有效。在進行訓練的頭幾秒鐘裡,肌氨酸是肌肉燃料之源,它可以有效補充三磷酸腺苷,從而使訓練能堅持得更久。

2.牛肉含維生素B6

蛋白質需求量越大,飲食中所應該增加的維生素B6就越多。牛肉含有足夠的維生素B6,可幫你增強免疫力,促進蛋白質的新陳代謝和合成,從而有助於緊張訓練後身體的恢復。

3.牛肉含肉毒鹼

雞肉、魚肉中肉毒鹼和肌氨酸的含量很低,牛肉卻含量很高。肉毒鹼主要用於支持脂肪的新陳代謝,產生支鏈氨基酸,是對健美運動員增長肌肉起重要作用的一種氨基酸。

4.牛肉含鉀和蛋白質

鉀是大多數運動員飲食中比較缺少的礦物質。鉀的水平低會抑制蛋白質的合成以及生長激素的產生,從而影響肌肉的生長。牛肉中富含蛋白質:4盎司瘦裡脊就可產生22克一流的蛋白質。

5.牛肉是亞油酸的低脂肪來源

牛肉中脂肪含量很低,但卻富含結合亞油酸,這些潛在的抗氧化劑可以有效對抗舉重等運動中造成的組織損傷。另外,亞油酸還可以作為抗氧化劑保持肌肉塊。

6.牛肉含鋅、鎂

鋅是另外一種有助於合成蛋白質、促進肌肉生長的抗氧化劑。鋅與穀氨酸鹽和維生素B6共同作用,能增強免疫系統。鎂則支持蛋白質

的合成、增強肌肉力量,更重要的是可提高胰島素合成代謝的效率。

7.牛肉含鐵

鐵是造血必需的礦物質。與雞、魚、火雞中少得可憐的鐵含量形成對比的是,牛肉中富含鐵質。

8.牛肉含丙胺酸

丙胺酸的作用是從飲食的蛋白質中產生糖分。如果你對碳水化合物的攝取量不足,丙胺酸能夠供給肌肉所需的能量以緩解不足,從而使你能夠繼續進行訓練。這種氨基酸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它能夠把肌肉從供給能量這一重負下解放出來。

9.牛肉含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對細胞的產生至關重要,而紅細胞的作用是將氧帶給肌肉組織。維生素B12能促進支鏈氨基酸的新陳代謝,從而供給身體進行高強度訓練所需的能量。

10.牛肉的食用多樣化

如果連續幾周甚至幾個月日復一日地食用,雞胸顯得令人生厭。牛肉則不同,後腿肉、側腹肉、上腰肉和細肉片在滋味和口感上都有所不同,與單調乏味的雞胸肉的確不可同日而語。

「畜牧业常识」西门塔尔牛

物華人傑馬蓮川

審 核:單澤民

物華人傑馬蓮川

『掃描二維碼關注我們有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