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碩士考研參考書怎麼選?怎麼看?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金融碩士也不例外。金融作為一門帶有文科性質的學科,所有的知識點都來之於課本,讀書是必修課。只有做到深入書本,然後跳出書本,才能為專業課奪取高分打下堅實的基礎。今天就簡單介紹一下金融碩士,以及參考書的複習方法、以及如何看!

金融碩士考研參考書怎麼選?怎麼看?

參考書的複習方法

金融學綜合主要包括:投資學、公司理財和金融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

參考書目:

《投資學》——博迪

《公司理財》——羅斯

《貨幣銀行學》——易綱

《國際金融新編》——姜波克

注意: 市面上各種參考書目非常多,但是這四本書必須熟記!

1.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學的教材基本沒有爭議;

2.《投資學》一定要買中文第九版的,因為前面的版本中文翻譯不敢恭維,有時候會因為翻譯的問題對書上簡單知識的學習起到負面作用;

3.羅斯的《公司理財》中文第九版也是必讀書目,但很多同學會發現英文版和中文版的課後習題對不上,這是因為中文翻譯版刪了一些習題,這些在英文版上都有,刪的基本上都是無關緊要的題目,因此不必糾結與中英文版本不同的問題;

4.建議複習時先同時學習貨幣銀行學和公司理財,再學習國金和投資學;

5.習題練習買與參考書配套的即可。

名詞解釋答題方法 名詞解釋最簡單,最容易得分。在複習的時候要把參考書中的核心概念和重點概念夯實。近5-10年的真題是複習名詞解釋的必備資料,通過研磨真題你可以知道哪些名詞是出題老師經常考察的,並且每年很多高校的名詞解釋還有一定的重複。

名詞解釋答題方法: 按照核心意思+特徵/內涵/構成/案例,來作答。(回答出名詞本身的核心含義,力求尊重課本。這是最主要的。簡答該名詞的特徵、內涵、或者其構成、或者舉一個案例加以解釋。如果做到,基本上你就可以拿滿分。) 如果除非你根本不懂這個名詞所云何事,或者壓根沒見過這個名詞,那就要運用類比方法或者詞義解構法,去儘可能地把握這個名詞的意思,並組織下語言並加以潤色,最好是以很學術的方式把它的內涵表述出來。

行政責任的特徵包括:①行政責任是一種責任;②行政責任是一種義務;③行政責任是一種任務;④行政責任是一種理論;⑤行政責任是一種制度;⑥行政責任是一種監控體系。

名詞解釋題答題注意事項 第一,控制時間作答。由於名詞解釋一般是第一道題,很多考生開始做題時心態十分謹慎,生怕有一點遺漏,造成失分,故而寫的十分詳細,把名詞解釋寫成了簡答或者論述,造成後面答題時間緊張,專業課老師提示,要嚴格控制在5分鐘 以內。 第二,在回答名詞解釋的時候以150-200字為佳。如果是A4的紙,以5-8行為佳。

那麼參考書如何來看呢?

這個分為兩個過程:1書籍的初讀、2書籍的精讀

金融考研初期閱讀方向:書籍的初讀

對於初學者,建議先快速看完一遍書,瞭解經濟學的基本框架,一般教科書在第一章都會對一些思維方法基本脈絡等做介紹。

比如學習貨幣銀行學,至少在讀完之後,你應該明白貨幣銀行學是研究什麼的?包含那些知識板塊(可劃分為幾個章節)?每個章節大致講什麼內容?貨幣銀行學和其他學科相比有什麼特點?學習過程中需要注意什麼?

在初讀過程中,尋找學習專業課的感覺是十分重要的,最好在這個過程中和專業課建立一定的親密感,不要一開始就“上大量”,導致內心的抗拒感,不利於後期的學習。

本專業的學生可以省略上面的步驟,直接從下一個步驟開始。

對照大綱和一些考研輔導書籍,結合第一遍的總體把握,建立大體的知識結構,區分需要學習的重點難點章節。

考研大綱的內容特別多,似乎恨不得囊括金融學的所有知識點,有人說第一遍複習過專業課後,什麼內容都記不清,其實這很正常,不必過於失望,應以更大的熱情投入下一步的學習。

金融考研初期書籍閱讀方向:書籍的精讀

這個階段一般又分成兩個小階段,不同的考生可以靈活把握:

1.對知識點各個擊破

一般情況是,學習一章,然後完成一章的習題,達到靈活運用、舉一反三的效果。

重點原理的突破可以通過請教老師和同學、自己鑽研的方式來解決,但不能輕易放棄某些難點。每個理論的推導過程也需要理解和熟練。

投資學和金融市場中有很複雜的數學公式,實在看不懂可以忽視,但是切記考前要背下來。看書時一定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試的側重點上,一些雖然有趣但很少考到的知識點應該一帶而過,把好鋼用在刀刃上。

2.整理知識點,把零散的內容分類串聯起來,建立完整的的知識結構。

比如“通貨膨脹“這個知識點,可以總結為:

(1)通貨膨脹的定義

(2)通貨膨脹的類型

(3)通貨膨脹的成因

(4)通貨膨脹的後果(效應)

(5)通貨膨脹的解決辦法

(6)適當結合實際分析

其它知識點可以參考這個模式,最後畫成樹狀框架結構圖,看著書目就能回憶起每部分大體包含的內容。有些邏輯性比較強的章節,可以從微觀層面、宏觀層面、現實層面進行歸納分析,在對每一章節都比較熟的基礎之上,按照專題進行跨章節的知識點整理。除了這種類型的歸納,還有一種是題型的歸納。比如有些學校特別喜歡考名詞解釋,這就需要把這些重要的名詞整理出來。

在精讀過程中,我們一直都在不斷地理解知識。特別提醒,在這個理解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記憶(不是背誦),特別重要,效果也非常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