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案、湖北优等生弑师案:千万别在这点上欠了孩子

江歌案、湖北优等生弑师案:千万别在这点上欠了孩子

前阵子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的江歌案,相信大家一定早有耳闻。案中据说是优等生的陈世峰因为求女友复合无果而对无辜的女友闺蜜大开杀戒。

无独有偶,在江歌闹得沸沸扬扬之际。湖南益阳市沅江三中高三某班成绩优异的学生罗某因为不服班主任训话用他随身带着的弹簧跳刀刺了其班主任鲍老师26刀致其死亡。

为什么人们眼里的优等生会做出这样泯灭人性的举动?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

01.

无论是刺杀老师的罗某、捅死江歌的陈世峰,还是药家鑫、马加爵,这一个个带血的名字背后,他们都曾是成绩优异的学生。但优异的成绩并没有阻挡他们成为杀人凶手。反而因为成绩优秀,他们被推向地狱的深渊。

江歌案、湖北优等生弑师案:千万别在这点上欠了孩子

曾经差点被陈世峰杀害的前女友回忆当年与陈世峰同校时,一言不合就遭陈世峰暴打。但因为陈世峰学习好,校方对其非常袒护,非但没有对陈处罚,还给他升级了宿舍,把他的宿舍换到招待留学生的高级单间中。还让这个被打的女生休学一学期,防止其“带坏”陈世峰。

也许就是这样对优等生的偏袒,才会培养成出今天一言不合就杀人的陈世峰吧!如果当初校方能够正视陈的错误,对他进行处分,给他一个深刻的教训,也许江歌就不会惨死。

在应试教育久居社会主流思想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也确实有很多人因为知识改变了命运,实现了阶级的跨越。

但在这样的形势下越来越多悲剧产生,也越来越多人强调素质教育,高喊教育改革,但人们评判一个人的好坏全凭成绩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对优等生充满偏爱,这样的悲剧依然层出不穷。

好成绩代表一切?成绩好意味着品行好?由成绩来判定一个人的好与坏,是否科学?

很显然这样单一的评判标准是远远不够的。

02.

现实中不乏虎爸虎妈,把孩子当作自己的附属品,一厢情愿地对孩子严格要求,不管孩子的真实想法和实际情况,只一味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对孩子的其他情况一概不知;也不乏严师,一味地希望学生成才,对学生缺乏沟通和了解。

江歌案、湖北优等生弑师案:千万别在这点上欠了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出来的孩子只有满肚子的委屈和不理解,甚至是怨恨,孩子更无处宣泄自己内心的负面情绪,最终以悲剧的形式爆发。

不光是家长和老师,周围的亲戚朋友对孩子的关心也是表现在询问孩子的成绩上。记得我小时候过年,最怕的就是来访的亲戚朋友问我期末考试成绩,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童年阴影。

好像很少有人关心孩子们在学校到底快不快乐,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学习?

03.

有些孩子性格古怪阴郁,或者脾气忽好忽坏,甚至出现心理疾病,都是因为和父母老师缺乏沟通所导致。

陈世峰的同学说他是从小就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的,那么他和他父母的沟通肯定是少之又少。

罗某杀害老师之前曾经在书桌上刻过一个"杀“字,如果老师和他父母能及时地发现,及时地和他沟通,及时疏导他,也许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

04.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成长就是一个不断战胜生活中的不如意进而使自己强大的过程。但很多孩子都没办法正确对待挫折,没办法正确地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久而久之,这些不良情绪就会累积在心里,变成心理疾病。

记得大学时我们的心理老师说过她和她女儿的事情。心理老师是学心理学的,所以她特别注重女儿蕾蕾的心理健康问题。

江歌案、湖北优等生弑师案:千万别在这点上欠了孩子

她说她每天都会有两个固定的时间和蕾蕾进行交谈,就是在蕾蕾每天起床之后还有晚上睡觉之前。只要到点了,不管多忙,她都会雷打不动地在蕾蕾的床上抱着她和她交谈一会儿。

因为有这个好习惯,所以她和蕾蕾的感情特别好。在蕾蕾心里,心理老师是妈妈,更是自己的知心好友。蕾蕾会主动和老师说她的困惑和遇到的难题。

有一段时间,蕾蕾经常和老师说她不想去上学了。老师很奇怪,一向乐观开朗,学习也很优秀的蕾蕾一直是很喜欢去学校的。怎么突然不喜欢去学校了?老师没有着急,问了蕾蕾原因,蕾蕾才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蕾蕾在数学竞赛中得了第一名,本来是该高兴的事。但得奖之后蕾蕾发现原来跟她要好的几个同学都不跟她玩儿了,她对此感到特别郁闷。小小年纪的蕾蕾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自己得奖了,她们就不和她玩儿了。没了小伙伴的蕾蕾在班里总是形单影只,上学的时间特别孤单,于是她有了不去上学的念头。

老师听说了事情之后,很耐心地给女儿讲了几个关于嫉妒的小故事,为女儿解答了困惑。从那天起,女儿再也没有说不去上学的事情了。反而能够很坦然地面对同学对她的疏远,还在学习上更加努力了。因为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升上一所更优秀的学校,结交和她一样优秀的同学,而不是为不值得的人和事伤心。

如果不是老师及时地发现蕾蕾的异样,及时地对蕾蕾进行心理疏导,为她解答疑惑,恐怕蕾蕾很难克服这个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恐怕会一直产生厌学情绪,对她学习和生活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而我们的心理老师也非常庆幸自己有这个好习惯,能够陪伴蕾蕾成长,和她一起及时克服困难,让蕾蕾有一个健康的身心,能够快乐地成长。

江歌案、湖北优等生弑师案:千万别在这点上欠了孩子

优秀的教育少不了良好的沟通。每个孩子都会在成长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在孩子遇到问题时能够及时倾听孩子的声音,对孩子进行疏导,解答困惑,给孩子一个发泄不良情绪的渠道,那么孩子一定会健康快乐地成长。

05.

还听说过一个小故事。

是说一个5岁的孩子在无意中说她想去死,被旁边的爸爸听见了,爸爸当时非常震惊。马上就问孩子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孩子回答很随意:”我也不知道,他们都在说死。我也不知道死是什么,就想死啦。"

爸爸听完松了一口气,说:“傻孩子,你死了就再也看不到爸爸妈妈了,也看不到小伙伴,玩不了好玩的,吃不到好吃的了。”孩子听完似懂非懂地摸摸脑袋:”原来死这么不好玩啊,那我不去死了。“说完就跑到别的地方玩儿去了。

故事中的爸爸并没有做什么高明的事儿,他只是在孩子有悲观念头时及时发现并适当引导,便轻松地解决了孩子成长中的一个小困惑。倘若没有这次沟通,不知道这熊孩子会做出什么傻事儿。

江歌案、湖北优等生弑师案:千万别在这点上欠了孩子

养育孩子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很多时候她们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会让大人们感到匪夷所思。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听过别人不经意的哪句话或者看过哪件事情,而那些话和事情经过他们的脑袋内化之后,会对他们产生什么影响。她们又会把那些影响通过怎样的方式传达出来呢?这是大人们不可控制的。

大人们唯一可以控制的是在孩子慢慢形成自己思想观点的过程中给他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而沟通就是最好的控制方式。在沟通中,大人们倾听孩子,让孩子得以发泄不良情绪。在此过程中大人们也引导孩子,为孩子解答困惑,打开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郁结所在。

多和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声音吧!千万别在这点上欠了孩子!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