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房價“黑洞”,死灰復燃的“百城房價”

全中國老百姓最希望知道什麼數據?最缺什麼數據?

答案很肯定,房價漲了多少?但恰恰是因為缺失了這個數據,很多地方政府的調控更多是簡單的控制這個網籤的價格數據,出現了各地的搖號現象。

這個數據是個黑洞,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準確的房價數據存在和公佈。

2018年中國房價“黑洞”,死灰復燃的“百城房價”

在2017年前有好幾家機構公佈動不動100城市、288城市房價的數據,隨著樓市調控,幾個網站公佈的房價指數,都在2016年12月的某次會議上被高層叫停了。

2018年中國房價“黑洞”,死灰復燃的“百城房價”

2018年中國房價“黑洞”,死灰復燃的“百城房價”

但這個月又開始出現了:

2018年中國房價“黑洞”,死灰復燃的“百城房價”

之前偉哥曾經探討過這種數據的真實性,今天繼續聊聊:因為這個價格,導致的最近各地樓市限價、搖號等影響。

當然這個數據錯誤的離譜,比如針對北京周圍的房價,即使與地方網站的數據相對比,也漏洞百出。

http://60.10.45.218:8088/LicenseSearchF.aspx#

市場是呼喚真實房價的,當下的網籤數據並不代表真實市場情況。

—房價的黑洞!—

2018年中國房價“黑洞”,死灰復燃的“百城房價”

1:均價與房價混淆各種混亂

到目前公開場合可以看到的房價,其中政府官方公佈的70大城市數據是指數,而其他各種機構公佈的基本都是均價,這就導致了均價並不代表房價的現象。

對於購房者而言,均價沒有任何意義,特別是在市場分化的趨勢下。均價受到成交結構影響非常大。

所以有些城市出現了,排隊網籤的現象。低價盤與高價盤按照比例簽約。

2:官方的數據滯後且有疑問:

2018年中國房價“黑洞”,死灰復燃的“百城房價”

從房價數據角度看,中國官方數據只有每個月的18日左右會發布前一個月的70大城市房價數據,從實用角度看:70大城市基本都是一二線和小部分的三線城市,並不能代表全國數據.

比如在2018年市場已經全面分化,一線城市的確平穩,二三線上漲,另外同比與環比對購房者的影響不一樣。

從數據發佈時間看,18號時間太晚,在訊息飛速發展的今天,採集數據完全可以網絡化,巨大的時間差,這導致了房價數據意義有限。

數據基礎的問題,即使是這70個城市的房價,其中公佈的二手房與新建商品房住宅,也都來源網籤。

二手房不用說,事實上現在基本全部存在陰陽合同的問題,新建住宅也存在部分地方政府為了完成調控目標,可能會通過延緩限制高價房簽約的情況。

在中國房價數據是最大的機密,而這一情況,在很多城市所有交易全部公開可查,比如香港,所有二手房的每一任業主購買價格,都可以在官方網站查詢得到。

3:機構的數據早產但肯定錯:

一般人關注房地產數據,有成交量數據和價格,成交量數據一般來源網籤,因為中國各級城市房地產網籤系統的問題,所以導致了房地產的基礎數據缺失。這樣就給了一些民間機構生存的土壤。包括所謂的排名熱、動不動發佈100個城市288個城市的房價。

其實這些數據來源從來沒有得到驗證:

早產:為了和競爭機構搶奪房價、排名發佈的話語權,提前到月末當月還未結束就發佈價格、排名。

冠名:動不動以全國、中國,註冊高大上的機構名,誤導購房者、機構以為這些數據來源官方。實際這些數據根本沒有準確來源。特別是288城市數據,很多城市甚至現在連網籤都沒有,這種價格是如何得來?

4:傳媒更愛個案易導致恐慌:

從媒體報道的角度看,天然存在放大個案的可能性,特別是在沒有數據的現在。比如100城市。288城市房價數據,這些能夠生產出來的原因其實更多也是未來滿足媒體需要在每月提前出報道的需要。

從報道角度看,個案也更加活靈活現,但這一點其實應該學習香港媒體,實際個案有跡可循,而並非似是而非的虛假個案,在香港報章上,經常有實際成交案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