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柳青逝世四十週年座談會暨《柳青在皇甫》新書發佈會在北京召開

在座談會上,專家學者認為習總書記期待柳青精神,人民呼喚柳青精神,時代需要柳青精神。柳青以他的生命和實踐,為共產黨人樹立了一個標杆。柳青精神所昭示的“紮根群眾,獻身人民”的道路,就是黨政幹部和文藝工作者的道路。《柳青在皇甫》一書將真實性、思想性、趣味性融為一體,給人以強大的感染力和心靈震撼。

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表示,他參與了本書和座談會的籌辦,柳青是典型的作家,在皇甫村生活了十四年,這是唯一的,習總書記重視柳青的最核心的一點就是他的人民性,,最典型例子就是柳青把自己的第一次稿費捐給了公社,他做到了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柳青的遺產影響了很多人,比如說陳忠實、路遙。和外省的一些作家,他是一面旗幟,他的遺產必將厚澤後人。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陳光偉表示,這本書所展示的與柳青創作《創業史》時的思想生活聯繫了起來,有價值的柳青是指他的創作、思想、精神等遺產。希望能夠見到柳青的回憶錄單行本。

《柳青在皇甫》一書,以新時代弘揚柳青精神為視角,以柳青思想作風人品人格為重點,通過“安家皇甫村的‘九級幹部’”“克己奉公的共產黨人”和“春風到處說柳青”等七個部分,立體呈現了柳青文學典範、人格楷模的真實形象,詮釋了他傾盡畢生心血勇攀藝術高峰的人格魅力,恪守信念百折不撓的奮鬥情懷,克己奉公無私捐款的崇高境界,不懼辱陷敢講真話的求實品格,獨立思考理性洞察社會的思想者風範,深入生活紮根群眾,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為人民奉獻一切的公僕精神。本書通過柳青生前摯友,與柳青工作生活多年的基層幹部、農民等,他們以親身經歷、耳聞目睹的真事趣聞敘說了柳青紮根農村,與農民通生活、共命運的經典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