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一座永遠“不服周”的城市!

武漢,一座永遠不服周的城市。

“不服周”來歷

湖北在古代曾是楚國,楚國的開創者是熊繹,他爺爺被周文王奉為老師,為建立周朝立下了犬馬功勞。然而到了論功行賞時,卻得到了“公侯伯子男”中幾乎最末等的“子”爵位。

武漢,一座永遠“不服周”的城市!

等到熊繹出席諸侯盟會時,各位公爵、侯爵、伯爵都依次就座完畢,熊繹作為堂堂一個楚國諸侯,卻被大臣安排去看守火炬,猶如 奴僕一般,還被嘲笑是“楚子”。

武漢,一座永遠“不服周”的城市!

熊繹忍氣吞聲,但等他一回到楚國,楚人就立馬喊出了“不服周”。不只是嘴上說不服,楚人說幹就幹,穿著破爛衣服開闢山林,艱苦創業。

50年後,周昭王見楚國發展起來了,就想“碰瓷”。救國被楚人在漢水打了埋伏,周昭王因此溺水身亡。

現在的武漢人常常將“不服周”用在不服氣不甘心的時候。

2000年後,武漢掀起了“武昌起義”。清末的中國,只剩下最後兩支能打的軍隊,一支是北洋新軍,另外一支是湖北新軍。湖北的革命軍從10月18日出站漢口,到11月27日漢陽失陷,前後清軍戰鬥了42天,史稱“漢陽保衛戰”。

而在這42天中,湖北新軍為辛亥革命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在短短的兩個月內,湖南、陝西、江西等關內十八省紛紛響應湖北佬,清朝氣數已盡。

武漢,一座永遠“不服周”的城市!

武漢在那一戰無比耀眼,而這榮譽與一個人有關——張之洞

從這種種事件來看,武漢就是一座“不服周”的城市!

武漢人天不怕地不怕,很多外地人過來表示,看到武漢人火爆的一面會感到很驚訝,但是如果你在武漢生活久了,你就會發現,武漢人是最直爽的人,並且還會佩服他們的“韌性”和“蠻勁”。

武漢,一座熱死過日本人的城市,你服不服周?

當年抗日戰爭中的武漢會戰打響時,正值武漢的6、7、8、9、10月份,我相信這樣一說大家都懂了。

這幾個月份在武漢意味著高溫,而武漢也不辜負“火城”的稱號,那幾月在戰場上一度超過了40度!一個日軍聯隊,有一半的人因為高溫中暑或者掉隊!並且被武漢的夏天干掉的日本人,比國軍幹掉的還要多!

武漢,一座永遠“不服周”的城市!

其實一直很好奇武漢人是怎樣生存下來的...

武漢,一座中部唯一上榜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榜TOP10的城市,不服周不行!

2017年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行榜武漢處於第10名。

武漢,一座永遠“不服周”的城市!

2017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排行榜武漢處於第8名!

武漢,一座永遠“不服周”的城市!

網上很多人表示武漢很“糟糕”,在某些方面上看,武漢確實不太好,但是現在的武漢今非昔比,你看見的武漢可能是十年前的武漢,經過這幾年的建造,武漢的工業、交通、住房、環境等等方面都已經變了樣。所以,武漢的發展指日可待!

請讓我們一直愛這座不服周的城市吧!

部分內容來自網絡

圖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