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 仲夏的儀式感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

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那小堡今天就帶你一起體驗不一樣的端午節儀式

端午节 仲夏的仪式感

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後來,屈原的主張遭到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著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著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

《離騷》《天向》

端午节 仲夏的仪式感

公無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著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襄王倉惶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

從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端午节 仲夏的仪式感
端午节 仲夏的仪式感

“情繫端午,手縫香包”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鎮北堡西部影城明城長坂坡街道將有民間藝人現場製作香包供你參與,這個端午節你是幸運噠!可以帶上自己製作的香包包啦.

端午节 仲夏的仪式感

帶五彩絲繩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寓意著祈福納吉辟邪。而兒童戴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而端午節又稱“小兒節”,在“毒日”中佩戴五彩繩可保護驅邪除魔,祛病強身。正是因為有這麼重要的意義,因此端午節戴五彩線的習俗仍延續至今而不衰。

景區免費給來的遊客帶五彩絲繩!

端午节 仲夏的仪式感

吃粽子

粽子傳說是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傳承下來的,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景區老銀川一條街現場教大家包粽子!

端午节 仲夏的仪式感

景區帶你感受濃郁的民俗氣息。

懸掛艾草

每到端午節,按照民間傳統,家家戶戶門前都掛上艾葉,據老輩人說,這是為了"辟邪 保平安“

端午节 仲夏的仪式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