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從早期央視的《贏在中國》到近年來深圳、浙江衛視相繼推出的《為夢想加速》、《合夥中國人》、《我是創始人》,國內的創投類節目在市面上並不少見,但一直以來很少有全民關注的“爆款”創投類節目出現。歸根究底,原因在於創投。這件事本身屬於一種專業化的小眾行為,對其電視化的呈現不僅在節目製作上很有難度,也很容易用力過猛導致商業行為的失真。

摒棄傳統“路演類”創投節目的固定模式,將美食與創投相結合,英國BBC電視臺在2018年5月製作了一檔全新的餐飲創投類真人秀——《Million Pound Menu》(譯為百萬英鎊菜單)。這是一檔聚焦於餐飲業者的創業圓夢企劃,這檔節目面向英國所有夢想擁有個人品牌的美食達人們,他們需要在節目中通過一系列考驗來獲得業內最有影響力的專業人士和投資者的投資。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本期模式推薦——

模式名稱:《Million Pound Menu》(譯為百萬英鎊菜單)

模式類型:餐飲創投類真人秀

首播時間:2018年5月24日

播出狀態:第一季

每期時長: 60分鐘左右

製作地區:英國

節目內容

1. 每期餐飲業內最有影響力的專業人士和投資者通過觀看介紹VCR從400多位尋找投資的美食達人中選出2組有潛力的選手進行考驗。兩組選手將在三天內分別經營兩個風格各異的餐廳,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需要展示自己的運營創意、商業理念和管理能力來打動投資人作出投資。

2. 節目設置一位主持人,通過主持人的採訪和旁白推進節目流程。每期節目以平行剪輯為主,分別展示2組選手三天內各自的試營業狀況,這兩組選手之間沒有競爭關係。每組選手被挑選出後,對他們的理念感興趣的投資人之間呈競爭關係,當他們對選手餐廳的審核通過後,他們要根據選手情況作出投資評估。

3. 在試運營的過程中,投資人會親自光臨餐廳品嚐菜品並觀察餐廳運營情況以監測選手的餐廳能否達到投資要求。在試運營的最後一天,投資人根據選手這三天的表現決定是否投資。如果超過兩位投資人選擇了同一家餐廳,這家餐廳的選手擁有反選的權利。投資人分別提供各自的offer細節,選手從中選擇一家接受投資。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推薦理由:

將小眾的創投類節目大眾化,通過場景化設置建立與觀眾聯繫

與傳統不限創業領域和項目的創投類節目相比,《Million Pound Menu》將創業領域限制在更貼近觀眾日常生活的餐飲業,這有利於將小眾的創投題材大眾化,使得觀眾更容易接受。一直以來,創投類節目因其涉及很多專業術語以及商業規則無法吸引主流觀眾群,以往“路演類”創投節目中商業大佬與創業者的博弈即使再精彩,觀眾也很難找到他們所談論內容與自己之間的直接聯繫。因此,創投類節目的受眾一直很小眾,也很難引起大眾討論。《Million Pound Menu》通過創業領域的鎖定解決了這一問題。相較於其他行業,餐飲行業門檻低、投資少、回籠快、回報高、容易快速複製。餐飲業是大眾最為熟悉也更傾向於去嘗試的創業領域,幾乎每位觀眾都扮演過服務者或消費者的角色。

在每期節目的開頭,節目組呈現了不同概念的運營創意提案,五花八門的美食創意在吸引投資人的同時也能夠引起觀眾興趣。觀眾在觀看這檔節目時,很容易將自己代入消費者的身份,面對不同概念的創意餐廳,想象自己如果作為顧客是否會喜歡他們的餐廳。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這些節目方案沒有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被投資人選定為潛在投資對象的美食達人得到了三天運營各自專屬餐廳的機會。而觀眾作為消費者的想象也在節目中得以延伸,建立在節目組對美食達人所提出的創意餐廳場景化設置之上。節目組在曼徹斯特真實建造了被選中的美食達人夢想中的餐廳。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此外,大到餐廳的裝修風格、菜單設計,小到餐廳的logo設計都是美食達人提前一個月設計的心血結晶。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中,每組選手試營業的第一天服務對象是曼徹斯特的當地居民,這一天他們可以用半價的價格品嚐這些概念餐廳的美食,並給予反饋。這個環節不僅是創業者面見投資人之前唯一的實踐和試運營機會,也是在進一步建立觀眾與創業者之間的聯繫。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總體說來,《Million Pound Menu》中具體餐廳的場景化設置大大拉近了觀眾與創投者之間的距離,餐廳美食的經營也相較於傳統創投項目而言增加可看性。下面,冷眼君將就《Million Pound Menu》的節目內容和節目形式具體分析,餐飲業的投融資過程在真人秀中是如何展現的。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模式亮點:

將大眾美食作為投創類節目切入點,還原真實餐飲業的投融資過程

亮點一:節目內容上,以投資人的視角揭秘餐飲行業潛規則

正如前文提到的,餐飲業具有成本低,回報高等優勢,因此常被人們作為選擇創業的熱門行業。但近年來也常有明星餐廳虧本倒閉的消息傳來,相較於其他行業,餐飲業面臨的競爭要高得多。數據顯示,2017年北上廣深每月餐飲店開店超過3000家,但每個月倒閉率超過10%,餐廳門店易主經營較為頻繁。餐飲行業風險與機遇並存,經營好一家餐飲店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Million Pound Menu》通過真人秀的形式呈現了美食達人試運營心中的夢想餐廳並尋求投資的全過程,為觀眾指出了一系列餐飲業的需正視的風險與機遇。

《Million Pound Menu》匯聚了一群英國餐飲業內最有影響力的專業人士和投資者。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他們有的是五星級酒店的負責人,有的是世界連鎖餐飲品牌的CEO,他們通過這檔節目告訴觀眾,從構想到真實經營一家餐廳需要滿足哪些必要條件,《Million Pound Menu》以投資人的視角揭秘這個行業的潛規則。

潛規則一:運營創意是餐飲業經營的第一要素。

每期節目的開頭呈現了投資者挑選有潛力投資對象的過程,借他們的嘴,道出了投資人在尋找投資對象的第一階段所看重的第一要素——運營創意。正如主持人Fred說的,一個偉大的創意不僅可以改變人們的飲食方式還可以賺取鉅額利潤。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在挑選投資對象這一環節,所有投資人匯聚一堂觀看超過400份提案和相應的VCR。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在第二期的節目裡,一份主打古巴街頭美食的運營創意引起了投資者的興趣。這個創意來自共同創業的三位好友,他們的餐廳名字叫Finca。他們選擇古巴街頭美食作為運營創意的原因是目前的英國市場還沒有類似的專業古巴美食餐廳,相較而言,擁有較大市場空間。此外,他們提出把古巴雞尾酒作為一大特色融入餐廳菜單。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Finca的創意吸引了4組投資人的眼光,在他們看來,這是一份有潛力且全新的創意提案。尤其,古巴雞尾酒的創意深得來自五星級酒店Rocco Forte Hotel 負責人Lydia Forte的心意。她看好天台酒吧在酒店經營上的巨大盈利空間。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因此,Finca獲得了4組潛在投資人的票數,這4組投資人將在其後的考驗環節品嚐Finca的菜品並觀察餐廳的實際運營狀況。與Finca同一期的另一組美食創意來自27歲的美食達人Chelsea,她主推的是健康的素食類垃圾食品Wholesome Junkies.將人們喜歡的炸雞漢堡這類垃圾食品都已素食的形式呈現是Chelsea的創意來源,她想要改變人們對於素食的看法,做出吸引所有人的素食美食。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投資人對於這一理念有了不同的看法,大部分人認為不健康是油炸的素食食物無法吸引顧客的限制所在,英國專業餐飲投資公司White Rabbit Fund的創始人Chris Miller卻選擇了這一方案。理由是漢堡類垃圾食品在英國擁有30億英鎊的市場份額,若Chelsea的食物足夠美味,在他看來這依然是一項值得投資的項目。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投資人對於潛在投資對象的考驗主要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試運營第二天的午餐時間裡他們對餐廳食物品質的鑑定。這也是對於整個餐飲業經營而言重要的一大因素。

潛規則二:食物品質是餐飲業經營的第二要素。

對於餐飲業而言,光有創意是不夠的,食物的品質是吸引顧客的根本因素。因此,投資人對於食物品質的要求很高。在第一期節目裡,美食達人Ewen經營的ShrimpWreck因為食物準備的不夠完美而錯失了得到投資的機會。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三天試營業接收後,在最後的投資人選擇環節,原來對ShrimpWreck這個品牌頗有興趣的兩位投資人都沒有出現,問及原因,知名連鎖餐飲Pizza Express的主廚兼投資人David Page坦言,主要原因在於品嚐的第一口食物味道欠佳。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由此可見,時刻保持完美的食物品質是餐飲業維持經營的不二法則。

面對滿客的人流量,選手如何在保證食物品質的前提下為客人提供最佳的服務,這是投資人考驗選手的第二階段。

潛規則三:經營方式是餐飲業經營的第三要素。

對於投資者而言,一家能夠成為世界連鎖的品牌餐廳光擁有美味的食物是不夠的,還需要提供高品質的服務。這與餐飲業者的經營方式密切相關,也是品牌文化與精神的體現。在第一期節目裡,Ruth和Emily經營的Epoch提供了高水準的食物,讓兩位投資人都十分滿意。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但在第三天的滿客營業考驗中,她們的經營方式出現問題,Ruth和Emily都專注於手上的工作,沒有人總控餐廳的整體運作而導致了很多服務問題。比如,前來用餐的投資人Lydia和Atul陷入了沒有刀具的尷尬境地。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這次服務上的微小失誤直接導致Lydia放棄了對於Epoch的投資,代表五星級酒店而來的Lydia要求的是100%的完美服務。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對於這些擁有餐飲夢的美食達人而言,只有同時做好以上三個元素才有機會得到投資人的橄欖枝,實現他們的美食夢想。

亮點二:節目形式上,真實還原商業創投過程

與傳統創投類節目相比,《Million Pound Menu》沒有放大參賽選手之間的競爭關係,採用了更加自由的節目設置。每期的兩組潛在投資對象都有機會獲得投資,但同時,他們也都有可能會融資失敗。每一期節目沒有硬性規定投資人必須做出投資,這也比較符合商業創投的現實情況。

《Million Pound Menu》基本還原了商業創投的全過程。一般商業創投項目裡,首先創業人就自己的創意方案做出陳述並提出需要融資的金額數目,在這檔節目中,以一段VCR和投資人手中翻閱的文字方案呈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然後,投資人就以上創意方案開會決定潛在投資對象。確定對象後,投資人設置重重考驗以判斷潛在投資對象的項目方案是否符合投資要求。在這段時間內,一旦投資人發現潛在投資對象的方案與預期不符,他有權立即退出創投項目。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在第二期的節目裡,投資人Lydia在第一次考察完Finca餐廳的食物後決定放棄,理由是他們所標榜的古巴食物可信度存疑,Finca的三位廚師都不是古巴人,所研製的菜餚不是正宗的古巴菜,只是受古巴食物啟發而研發的菜品。對於Lydia而言,她想要創意背後更加真實的故事。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此外,投資人在考察的過程中會隨時對創業者提出餐廳運營和管理的建議,小到員工服裝搭配,大到餐廳菜單設計,創業者是否能夠及時吸取這些建議並做出改變,這一點同樣也會影響他們的融資結果。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在每一期的最終考驗之前,節目組還設置了商業談判的環節。在這個環節裡,創業者與每位投資人開會,他們需要應對投資人對於他們的餐廳經營和管理提出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商討雙方創投的合作方案。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最終,經過三天的試運營,每位創業者在自己的餐廳等待投資人決定是否投資。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當時鍾走過規定時限,如果投資人沒有出現,創業者即融資失敗。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如果投資者出現,經過評估後給出offer,創業者接受即創投成功。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但如果出現兩個以上投資人,創業者將擁有主動權,他可以根據不同投資人提出的不同投資方案而決定最有利於自己的一個,選擇其中一家進行合作。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最終互相選中的投資人與創業者開香檳慶祝合作成功。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這樣的節目設置使得節目的結尾充滿懸念,因為每組創業者的結果都有多種可能,而創業者反選環節裡投資人之間的競爭也成為一大看點:他們會開出怎樣的條件吸引創業者。這個節目不僅是創業者與投資人之間的博弈,更是幾位投資人之間的比賽。商場如戰場,選擇一個真正有潛力的投資對象對於每個投資人而言是一項重要決策。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本土化思考

1. 如何建立小眾創投題材與觀眾之間的聯繫,使之大眾化

電視觀眾對於真人秀節目的要求一向嚴格,不僅要求內容有趣,又要求內容真實且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以《合夥中國人》為代表的這類以路演談判形式的創投節目往往容易顯得枯燥無聊,談及的創投項目也常常偏離觀眾的日常生活。而以《我是創始人》為代表的增加戶外真人秀的創投節目卻常常顯得很假,看創始人玩商戰實驗比拼不夠真實也沒有實質性的獎懲結果。事實上,無論是路演類節目還是商戰類節目,打著創業的幌子,以“秀”為主,難以與觀眾產生共鳴和有效的互動,是這類投創節目的通病。

基於此,《Million Pound Menu》提供的新思路就在於如何將小眾的創投題材大眾化。選擇觀眾熟悉的餐飲業作為創投項目是《Million Pound Menu》的具體措施,冷眼君認為這一點同樣適用於國內的創投類節目策劃。正所謂,“民以食為天。”餐飲確實是最容易走近觀眾群的一個切入點,且國內的明星老闆有很多。胡歌、黃曉明、陳赫、薛之謙、任泉,包貝爾他們的餐飲品牌都很有知名度。如果將他們設置為投資人的角色,符合國內綜藝明星流量的需求也更容易吸引觀眾。

《Million Pound Menu》:“美食+創投”,創投類節目如何走近觀眾

除了餐飲業外,與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衣食住行”都可以成為具體的創業領域,冷眼君認為,聚焦於一個擁有廣大受眾的創業領域是創投節目製作的新思路。

2. 構建真實的商業環境,更真而非秀,可增加後期追逐環節設置。

選定創業領域後,還需要構建真實的商業環境。在《Million Pound Menu》中,真實的餐廳設置和麵向大眾的營業是幫助觀眾進入創投世界的一把鑰匙。空口無憑的紙上談兵不利於電視呈現也不容易打動觀眾。其中,真實是關鍵,只有真實環境下的真實行動可以打消觀眾對於節目作秀的懷疑。

此外,冷眼君認為可以在展現創投過程的基礎之上,適當增加後期追蹤環節。當創業者融資成功後,追蹤創業發展的進程和業績可以呈現真實的商業。得到資金後的創業者是否就能一帆風順的完成自己的夢想?投資人的投資是否會打水漂?這些都是過去創投類節目很少展現過的,卻也是觀眾好奇想要了解的商業故事。

總而言之,加強節目內容與觀眾的聯繫,增加商業的真實感與可看性,未來的創投類節目也有望產生“爆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