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 關注秦朔朋友圈
  •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064篇原創首發文章

又一位CEO因為私生活醜聞被曝光而被迫辭職,他就是世界芯片巨頭英特爾的首席執行官Brian Krzanich。據悉,Brian Krzanich在擔任CEO之前,曾經與一名英特爾女員工有一段雙方自願的親密關係,這段感情早就已經結束。但這個“陳年舊案”卻在2018年發酵,最終斷送了Brian Krzanich的CEO之位。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2018年剛剛過去一半,就有數位CEO因為各種各樣的私生活醜聞而被迫離職,這其中就包括:世界上最大的傳播集團WPP的首席執行長Martin Sorrell,他因為涉嫌公款招妓而離職;拉斯維加斯的賭場大亨、永利集團的首席執行官Steve Wynn則是被爆數十年來性侵與性騷擾旗下女員工,後來被迫離職;服裝品牌Guess的聯合創始人Paul Marciano在被指控對女性進行不正當性行為之後,接受內部調查的過程中,宣佈將於明年離開公司......

曾經高高在上的CEO們如今是風聲鶴唳,因為即便是早就過去的往事,也可以成為今天的致命罪證。當然,CEO們可以把這個趨勢“歸罪於”2017年10月從好萊塢開始的“性醜聞受害者運動”(#metoo運動)。這個運動鼓勵那些受強權壓迫、忍受各種性別暴力的人,勇敢地打破沉默,說出自己的受害經歷,共同譴責這些濫用權力、犯罪卻逍遙法外的人。結果這場好萊塢女演員引發的社會運動在商業世界達到了高潮,幾乎每天都有CEO被解僱、商業大佬名譽掃地等等事情發生。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但是如果CEO們僅僅把自己因為私生活問題而被炒魷魚這件事,看作是運氣不好,因為趕上了“#metoo運動”,或者是很委屈,因為自己犯錯的年代這些事情都不叫事兒,還為自己喊冤的話,那麼就大錯特錯了。《華爾街日報》的一篇評論就給這些CEO們提了一個醒:大權在握就可以亂來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即便是高高在上的CEO們也要跟群眾一樣,接受道德的約束;公司的董事會和投資人也不再會容忍一個業績不錯、但是卻在生活上有瑕疵的CEO。

那些希望成為CEO的人尤其要注意:僱傭私人偵探公司對CEO的過往私生活,甚至是學歷是否真實、以及社交網站上的所有各種言論進行調查等等方式,將成為董事會遴選CEO新的必選項。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業績,不再是私生活的擋箭牌

在英特爾半個世紀的歷史上,一共只有六任CEO(截止到Brian Krzanich)。下面這張圖是歷任CEO在任期內英特爾股價的漲幅情況。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可以看出,Brian Krzanich的業績還是相當不錯的。自從1982年加入英特爾以來,Brian Krzanich已經為英特爾服役了36年,他自從2013年接任CEO之後,更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復興了英特爾,面對來勢洶洶的英偉達等後來的競爭者,英特爾的表現不僅跟上了時代的步伐,還引領了很多創新。從業績上來看,Brian Krzanich絕對是公司的大功臣。

即便如此,Brian Krzanich還是不得不遞交辭呈。從中可以看出英特爾董事會對這件事情的重視程度前所未有,而且也根本不打算採取任何姑息政策,有著非常堅決的態度。其實,英特爾董事會本可以大事化小的。

Brian Krzanich的這段“辦公室戀情”開始於十年前。據瞭解,戀情的女主角現在仍在英特爾公司上班,到現在她也只是一名普通的中層員工,並沒有擔任高級管理職務,也不是直接向Brian Krzanich彙報的關係。不過這位女主角卻是Brian Krzanich突然離職的導火索。她向一位同事談論起自己跟CEO的這層特殊的關係。這位同事知道公司2011年頒佈了“嚴格禁止各種形式辦公室戀情、性關係”的規定,於是TA就偷偷向公司的總法律顧問舉報了。這大概是6月中旬發生的事情,英特爾相關部門接到舉報之後,便展開了對Brian Krzanich從內部到外部的全面調查。僅僅一週多之後,Brian Krzanich便向董事會主動遞交了辭呈。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 英特爾公司宣佈了CEO兼董事會成員Brian Krzanich的辭職。董事會已任命首席財務官Robert Swan為臨時首席執行官,該任命立即生效。

這件事情,給所有上市公司的管理層,尤其是CEO們上了一堂課:長期以來,董事會評價和管理CEO的標準就是公司股價和投資回報,業績好一切都好,至於CEO的私生活嘛,那就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事情,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當董事會僱傭私人偵探調查CEO的私生活

董事會在遴選CEO的時候,已經在採取更加嚴厲的態度和更加專業化的手段來審核潛在的首席執行官人選。包括僱傭私人偵探對這位候選人的私生活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背景調查,“以防止任何有毒的文化入侵公司”,一位諮詢公司負責人表示,他的客戶包括數家上市的世界500強董事會。

“聲譽管理正在成為企業估值中越來越重要的組成部分”,思科公司的董事Saunders先生如是表示。不斷強化的透明制度、前所未有的審查力度,都在引發首席執行官辦公室的一場風暴,CEO們要開始習慣在“顯微鏡”下生活。

以往董事會在遴選CEO的時候,也會經過漫長的背景調查、精神層面等各方面的審核過程,但是那大多侷限在財務情況、是否酒駕這樣的一般犯罪事實,或者是婚姻狀況等層面。但如今,提出需要對更多的私生活進行調查,譬如有沒有性騷擾、有沒有婚外情,甚至是有沒有簡歷造假等等道德問題。

比如雅虎的首席執行官

Scott Thompson就因為學歷造假而被炒魷魚。公司董事會在僱傭調查公司進行調查發現,Scott Thompson並沒有他在簡歷中宣稱的獲得計算機科學的學位。Scott Thompson也因為道德問題離職之後,失去了豐厚的獎金和公司的股票。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今天,董事會都想要一個乾淨的基因”,一家高管調查公司的負責人Peter D. Crist在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的時候如是表示,“以前董事會成員會有意忽略掉一些負面的道德信息”。

Peter D. Crist表示,現在自己在幫助董事會尋找CEO這樣級別的潛在候選人,都是帶著放大鏡在看,任何可能對公司產生不利的信息都不能被放過。他在不久之前為一家行業頂級的公司物色CEO候選人,其中一位候選人所有的條件都很不錯,但是有一點讓他感到疑惑:這麼優秀的人為什麼會從上一份很有前景的工作裡離職?

經過各種調查,Peter D. Crist終於搞清楚了,原來是這位候選人在公司的party上喝了幾杯酒之後,挑逗了一個年輕的女職員。結果這件事情被在場的人發到了社交網站上,“他根本沒辦法脫身,因為社交平臺上的傳播,公司上下都知道了”。Peter D. Crist立刻放棄推薦這位候選人。可想而知,這位候選人在今後的求職過程中,這個問題依然是阻礙他通往CEO路上的巨大障礙。

另外一位軟件公司的董事表示,他們之所以決定聘用一位候選人擔任CEO,是因為“搜索了互聯網社交平臺之後,發現這位候選人並沒有任何負面信息”。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CEO越來越不道德,所以失業率越來越高?

普華永道不久前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2011年到2016年這五年期間,首席執行官因為倫理、道德問題被解僱的比例較之2007年到2011年這五年上升了36%。看起來,CEO們是越來越不道德了。

與普華永道數據相呼應的,是調查公司Equila的一個數字:從2011年到2016年,全球公司的CEO任期時間較之以往也有明顯縮短,也就是說CEO們的失業率也在增長。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普華永道在報告中對“為什麼CEO越來越不道德”的現象做出了分析,其中五點最為關鍵:

  • 首先,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公眾對於各大公司的負面新聞、不道德行為的容忍度越來越低,這些民意能夠從很大程度上影響公司公眾形象、進而引發估值變化,這讓公司格外重視;
  • 第二,許多國家的治理和監管變得更積極主動,更具懲罰性;
  • 第三,越來越多的公司在不斷開拓全球市場,公司要形成成熟的治理結構,若是公司內部道德問題嚴重,將會給公司治理埋下重大的隱患,這引發公司董事會的重視;
  • 第四,數字時代所有的信息都會在網上留下痕跡,使得高官們不得不加強自身的透明度和潔身自好,否則不論是公司內部的揭露者,還是潛伏在暗處的黑客都可以讓他們的真實面目曝光於公眾面前;
  • 第五,7/24小時工作制的數字媒體和社交平臺,會讓一些過去認為只是小瑕疵的道德問題迅速被放大,甚至形成公司危機。

在普華永道的這份報告裡,還有幾個有趣的趨勢:

  • 首先,公司越大,CEO越容易因為私生活等道德問題下臺。數據顯示,2011年到2016年,大公司CEO出現道德問題的達到了7.8%,而中小型公司大約為3%。當然,這並不能表明,大公司的CEO道德就更墮落,而是因為越大的公司,越是所有人關注的目標,就必須更加公開、透明,不能容忍任何瑕疵;
  • 第二,CEO任期越長,越容易出事。數據顯示,CEO因為道德問題被趕下臺的時候,平均在公司裡工作了6.5年。按理說,工作了這麼長時間,應該更加德高望重、遵紀守法、愛惜自己的羽毛。但實際上,往往卻是相反。這是因為,CEO工作了五六年,甚至更久,他已經在業績上證明自己了,來自董事會的監督和媒體的關注就會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多,所以在外界壓力減少的情況下,CEO這時候比較容易“幹壞事”;還有,CEO日積月累把公司風氣帶壞了,以至於下層職員都已經習以為常,在沒有更大丑聞爆出來之前,一切看似都風平浪靜。
  • 第三,CEO如果兼任董事會主席,出現道德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數據顯示,24%的CEO兼董事會主席出現了道德問題,而只有17%的CEO(沒有兼任董事會主席)的出現了問題。這樣看起來,為了公司的長久利益,董事長和CEO不能只讓一個人幹。

當然,以上並不是絕對正確,而只是一些數據展示的可能趨勢。但不管如何,社會和時代變化,帶來了公司治理,尤其是公司最頂層管理的鉅變,這件事情的確正在發生。過去僅僅靠業績說話就可以一手遮天的CEO們,如今要面對更加透明、嚴格的審核制度和更加高的道德考核標準。

這不僅僅發生在海外,對於中國的商業領袖們來說,也是很深刻的提醒。

一則是,中國改革開放也已經走過四十年,很多企業在創始人和第一代領導人的帶領之下,已經有很多成為了很有實力的企業,到今天這些企業大多進入交接班和遴選接班人的階段,如何能夠找到一個更加合適的人選,比如究竟是找一個道德完美、但是能力差一點的CEO,還是找一個道德有瑕疵,但是能力很強的CEO呢?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擺在大佬們面前的難題。

二則是,公司有沒有準備好制度來約束和管理CEO們的私生活和道德,誰來監督?當然,如何拿捏好盡職調查和侵犯隱私之間的分寸,也是一個不小的難題。中國社會急需法治精神和現代公司治理理念的普及。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 資料:
  • Wall Street Journal, The Lesson from Intel: Times Are Changing, Even at the Top
  • Wall Street Journal, Sexual-Harassment Scandals Are Reshaping CEO Searches
  • PWC press, Global study on CEO trends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uptick in CEOs forced out of office for ethical lapses
  •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CEOs Are Getting Fired for Ethical Lapses More Than They Used To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為什麼私生活是CEO們的新殺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