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理性與感性之間,如履薄冰而勇毅篤定

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如履薄冰而勇毅笃定

理性起源於希臘詞"logos",即"真理的本性",與感性相對立,指處理問題按照事物發展的規律和自然進化原則來考慮的態度,考慮問題、處理事情不衝動,不憑感覺做事情。

"理性"是極好的立身之基,是開拓人生的"利刃"。在處理問題或事情上,理性的思考、判斷與執行能夠達到較好的結果;在做出抉擇的時候,理性能夠儘量保證不偏離"目標"......

但諸多的事情是不能完全用理性度量,比如:親友的情誼,熬夜到三更,保存十年的書,相伴多年的寵物......如此思考理性與感性常使人迷惘。

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如履薄冰而勇毅笃定

01

我們經常聽到男生這樣抱怨自己的女朋友:

只有兩隻腳,鞋盒卻可以堆到屋頂;

只有一張嘴,口紅卻要論箱買;

只有兩隻胳膊,包包卻是天天換著背;

……

女生的不理性消費更是遠近聞名,不分地域,不分語言,不分種族!

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如履薄冰而勇毅笃定

而音樂家和畫家更是需要感性來支撐他們的世界,梵高的畫給人帶來的是共鳴,強烈的震撼感。他曾這樣談自己的創作:“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險;由於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潰了;不過這都沒關係……”

如果我們大膽假設一下:如果梵高沒有靠弟弟提奧的接濟艱難度日?抑或生活上沒有任何挫折,給世人一個妥協的梵高?那他還會有哪些驚豔和震撼人心的作品問世們?!

還記得欣賞向日葵系列那種心靈上的深刻的觸感嗎?那是一種在低沉中喊出來的振奮,彷彿是內心中丟了的某種東西突然在這裡找到了,欣喜萬分,“啊,原來還真能找到啊!”

那種快感真的是難以形容。

到後來,看到《羅納河上的星夜》(Starry Night Over the Rhone 1888

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如履薄冰而勇毅笃定

和《星夜》(The Starry Night 1889

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如履薄冰而勇毅笃定

給人一種深沉的安全感,無論是柔和的漩渦,暖色調的懸星,還是不高的小平房,都有種童話世界的純淨、簡單。而到了一棵棵的絲柏和《麥田群鴉》(Wheatfield with Crows 1890

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如履薄冰而勇毅笃定

02

情感在這個拉鋸戰中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因為人們把情感和感情混淆,於是情感就淪為了感性的幫兇,也遭到了理性的排斥。

工作不開心,感性的我們會想辭職了事,不願意繼續被不愉快折磨;但同時理性也赫然存在著,它告訴我們,貿然任性辭去工作,我們就喪失了生活的保障,而這是我們立足於社會的根本。

和好朋友的伴侶接觸、相處久了,在不知不覺中暗生情愫,理性告訴我們這是不被允許和接受的,是不可原諒的;但感性的我們卻又無法忽視和欺騙自己心中真實的感覺,無論如何剋制,感情都真實存在著。

工作、學習的時候,理性的我們要求自己聚精會神、提高效率,可感性卻又讓我們的思緒不由自主地飄到窗外,遊移於別處,遐想連篇。

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如履薄冰而勇毅笃定

但是,放任靈魂的感性讓生命更有力量,因為掙脫"理性"的束縛而更加勇於保守初心,讓"理性"的行為更加坦蕩而無愧於心,使"理性"更加張弛有道——知之而無所畏懼,放任感性絕不是毫無理性!

情感不是感性,也不是理性,但是同時它與感性關係密切,與理性也有本質上的聯繫。它不與感性融為一體,也不與理性結成同盟,而是兩者之間的廣闊空間,有了這個空間的存在,才得以維繫理性與感性的相對平衡,否則世界將變成一個感性氾濫的世界,或者就會變成一個冷冰冰的理性的天國,而這兩個極端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行己有恥,君子不器",估計此生的最終底線就在於"做自己喜歡的人"而不是優秀的"人生演員"!更是為了更好地運用理性之力去捍衛感性內心並以感性內心作為理性的能量源泉,也許只有發自內心地熱愛自己才能能夠熱愛漫長的人生、熱愛身邊的人、熱愛平凡生命中所遭遇的一切——一邊身披戎裝奮勇前行,一邊揮灑筆墨書寫柔情。

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如履薄冰而勇毅笃定
活在理性与感性之间,如履薄冰而勇毅笃定

感謝堅持收聽的朋友

歡迎轉評贊

親愛的朋友們

告訴我們

關於理性和感性

你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