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昨天,人類世界永遠失去了一個有趣的天才。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英國去世,享年76歲。

他是著名的天文學、理論物理學家,他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和黑洞面積定理,被譽為是愛因斯坦之後最傑出理論物理學家

有意思的是,從未有這樣一位科學巨匠,在逝世時引發全球性的刷屏,在遺憾之餘,人們紛紛表達了敬畏與喜愛之情。

因為對很多人來說,我們可能永遠也想不通宇宙大爆炸理論,卻看得懂他的生命力,看得到他被輪椅禁錮背後酷而有趣的一面。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比如說,他喜歡跳舞——沒錯,在輪椅上跳。霍金時常在去往辦公室的路上駕駛輪椅橫衝直撞,還在一次與查爾斯王子的會晤中因為表演旋轉輪椅而軋到王子的腳。

這位積極好動的癱瘓名人多次參與各種演出和活動。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霍金還是一位德藝雙馨的老藝術家。他親自作曲,聲音兩次出現在英國老牌搖滾樂隊“平克·弗洛伊德”的歌曲中。

《生活大爆炸》、《星際迷航:下一代》、《辛普森一家》中都有他出演自己的身影。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來到中國開微博講段子,不過八小時,就圈了百萬以上的粉絲。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霍金曾說:Life would be tragic if it weren't funny.(如果生活沒有了樂趣,那將是一場悲劇。)

這樣身患重病,卻玩得了學術,又幽默感十足的天才人設,早已超出中國人的傳統認知。這一切,與霍金從小所接受的家庭教育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今天,青欖君就帶著大家,回到霍金誕生的原鄉,一起來看一看這位可愛又可敬的科學巨匠的成長之路吧!

1942年1月8日,霍金在鼎鼎大名的英國牛津出生了,當天是意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去世300週年紀念日。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介紹一下,左邊這位是霍金的父親弗蘭克·霍金,牛津大學醫學院畢業,右邊這位是霍金的母親伊莎貝爾·霍金,牛津大學哲學、政治經濟學專業。

看到這裡,感嘆自己“已輸在起跑線”的普通父母們,請一定留步。

霍金的父母雖然面上都是學霸,但是這家人奇葩在不走尋常路,與我們印象中的學霸家庭簡直有著天壤之別。

強大的性格比什麼都重要

霍金家族世世代代是農民,直到19世紀初,有位祖先越過階級差別,當上一位公爵的管家,霍金家開始變成望族。到了霍金爺爺搞起大農場,當上農場主,一度那是相當有錢,結果一戰打響,“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霍金奶奶很厲害,她又想賺錢又想讓5個孩子受教育,唯一的出路就是自己辦了所學校,學校辦得很成功:家業發達,霍金父親弗蘭克還上了牛津大學醫學院,成了熱帶病專家。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霍金父親弗蘭克

奶奶的強大性格,打開了天才家族的成才之路,成了家人最看重的特點,他父親弗蘭克也信奉堅強至上。家境不錯的弗蘭克,原本可以在英國輕輕鬆鬆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可是他為了研究熱帶病,經常要到非洲工作,艱苦的條件,乃至二戰的爆發,從未讓他退步。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霍金母親伊莎貝爾

霍金的媽媽也是一個內心強大的姑娘。家裡有7個孩子,母親伊莎貝爾排行老二,在那個女孩子沒什麼機會接受高等教育的年代,伊莎貝爾不但堅持上學,考進了牛津,還連讀了三個專業:哲學、政治和經濟學。

那個年代,一個女孩,就算從牛津大學畢業,還是很難找工作。但伊莎貝爾不願待在家裡啃老,先幹過稅務稽查員,後又找到一家醫學研究所當秘書,這工作跟她的高學歷比起來還是不搭,但打交道的人都很優秀,她在這裡邂逅了霍金老爸。

一個性格堅毅的爸爸,加上一個內心強大的媽媽,成了孩子們日後堅強性格的基石。

霍金21歲時患上肌肉萎縮症,接受現實之後的他卻說:“在我21歲時,我的期望值變成了0。自那以後,一切都變成了額外津貼。”

他甚至認為他的殘疾並沒有給他帶來太多的障礙,相反有助於他靜靜地思考純理論問題。

他說自己是一個幸福的人,因為“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和愛我的親人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

開眼界、開腦洞比成績好更重要

打開霍金的小學成績單,他和普通小朋友根本沒有任何區別,甚至成績更差。但霍金父母從不過問他成績,也不逼他考前幾名。

他的媽媽甚至問過他:“孩子,你在學習方面真的這麼弱嗎?”霍金的回答是:“嗯……其他人也差不多。”這機智的回答,媽媽無言以對。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少年時期的霍金

一直到青少年時期,霍金都是一名極普通的學生。若說有什麼和別人不同,那可能是口齒不清、行動緩慢吧。

霍金和他的父親弗蘭克有點兒像,說話吐字不清,旁人都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但倆人自己交流得挺起勁。同學們笑霍金說話是“霍金語”,還打賭說霍金以後一定沒什麼大成就,可是父母絲毫不以為然。

二戰結束後,霍金父母帶著他和妹妹遷到了一個偏僻小鎮。小鎮挺保守的,這更顯得這兩位牛津大學畢業生的格格不入。

作為小鎮上稀有的高級知識分子,霍金一家的生活方式自然與眾不同。

他們花50英鎊搞來一輛破舊出租車,那個年代大多數英國人都買不起汽車,紛紛投來異樣的目光……可這對夫婦依然我行我素,他們還開著這輛車去了印度旅行。

後來,他們又換了一輛綠色的福特,再後來又搞了一輛吉普賽人的大篷車,據霍金回憶,他父母每逢暑假就拖家帶口地開著車到海邊,在那兒度過一整個假期。

如果你因此認為霍金家生活奢靡,那你就錯了。有車只是方便他們出遊、探尋自然,不是為了顯擺。相反,他們對於物質上的要求基本為零。

他們家房子基本沒怎麼裝修,到處都堆著書啊、畫啊,還有不知道從哪兒蒐羅來的奇石、標本,地下室還養了蜜蜂……其他地方都是光禿禿。

對霍金父母而言,讓孩子打開眼界、追求知識才是值得花費精力的。

霍金臨終時,身體狀態已經很糟糕了,但在面對“能不能用一個詞,表明您想對這個世界說的話?”的提問時,他仍使出全身力氣,打出了三個字母:WOW。

這一聲充滿好奇的驚歎,可見他對於這個世界,依然像一個孩童般熱愛。

有閒就讀書,有錢就買書

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並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在十三四歲時,霍金髮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裡的問題。

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父母就成了他的“教練”。對他們而言,有閒就多讀書動腦筋思考問題,有錢就都花在孩子讀書上面。

霍金的家裡連傢俱都不齊全,但隨處可見的都是一堆堆的書,這些書是父母買來的,或是從圖書館借的,即便是開車旅行,他們也會帶書在車上,基本是人到哪,書就到哪。

在這樣的耳濡目染下,霍金一家人都愛讀書,他們最喜愛的集體活動就是集體看書。

一家人都不愛說話,在餐桌上也經常是爸爸媽媽、霍金和兩妹妹每個人捧著本書邊看邊吃完,偶爾遇上精彩的內容就交流幾句心得。

雖然父母不苛求一時一刻的成績,但是思路活躍、博覽群書,還喜歡動手設計各式遊戲的霍金,竟然輕輕鬆鬆考上了牛津。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霍金在大學的留念

霍金成年後,沿襲了父母的教育觀念,三個孩子也很牛:

大兒子羅伯特,是微軟公司總部工程師;女兒露西,牛津大學英語、俄語專業,是名作家;小兒子蒂姆,埃克塞特大學語言學系畢業,是英國樂高市場部領頭。

你鍾愛霍金有趣的靈魂,我卻羨慕他奇葩的家庭

霍金、妻子和三個孩子

如今,這枚科學巨星已然脫去了肉體凡胎,迴歸星辰宇宙,但他留給我們的是無盡的財富。

我們對父親的突然離世感到痛心,他是一位偉大而傑出的科學家,他的勇氣、堅持以及他的傑出及幽默鼓舞了世界各地的人。

我們將永遠懷念他。

作為普通父母的我們,也許並不奢望把孩子培養成科學巨匠,但霍金身上的閃光點,恰恰也是讓孩子一生幸福的砝碼,值得每一個人思考與學習。

願我們和孩子,都能活出堅強又快樂的模樣,在臨別地球時,有底氣說一聲:“我的一生是充實而滿足的。

更多教育資源,請關注青欖家長地帶(ID:educoo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