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南阳特色毒品治理之路 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走南阳特色毒品治理之路 打赢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

2016年以来,全市各级禁毒部门在市委、市政府和省禁毒委员会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禁毒工作系列决策部署,以落实禁毒工作责任为核心,以创新禁毒工作机制为动力,以强化禁毒工作基础为保障,统筹各方面资源,动员全社会力量,深入开展禁毒斗争,综合治理毒品问题,全面掀起禁毒人民战争新高潮,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效遏制了毒品问题快速蔓延势头,实现了禁毒斗争形势持续好转。

一、不断强化禁毒工作组织领导。坚持把定位毒情、凝聚共识、加强领导作为禁毒工作的“制高点”,积极向党委政府报告,全力争取支持。一是提升政治站位。清醒认识并准确把握禁毒斗争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意识和工作危机感、紧迫感,不折不扣落实禁毒系列决策部署,积极组织各成员单位及公安机关各警种,联防、联控、联管、联治,凝心聚力保稳定、全力以赴促发展,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二是党政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禁毒工作汇报,调整充实市禁毒委领导机构;市领导张文深、霍好胜、张生起、朱海军多次对禁毒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提出明确具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先后六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禁毒工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禁毒委主任张生起,副市长、市禁毒委常务副主任、市公安局长朱海军出席会议并讲话。三是组织更加有力。全市17个县市区(含高新区、南阳新区、鸭河工区、官庄工区)全面落实禁毒工作党政主导主责要求,全部成立由同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禁毒委员会,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禁毒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四是综治效能显现。积极构建综合治理格局,推行成员单位禁毒责任清单和分包县(市区)督导督查工作机制,完善工作考评体系,落实旬排名通报、约谈措施。各成员单位将禁毒工作与本系统业务工作同步安排推进,政法部门对毒品犯罪活动坚持“零容忍”,严厉打击惩处;综治部门将禁毒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财政部门不断加大禁毒经费、装备、设施投入;公安、邮政、交通部门在堵源截流毒品查缉工作中,分兵把守,协同作战。教育、共青团部门针对青少年等易染毒群体,深入开展毒品预防教育;妇联组织深入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文化、公安、工商部门对公共服务场所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卫生、药监部门加强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为戒毒康复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指导;宣传部门为禁毒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三、始终保持毒品犯罪严打高压态势。坚持把打击惩处作为禁毒工作的重点与抓手,主动进攻、重拳出击、严打严惩。一是常态严打震慑。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58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10名,判刑审结640人,侦破公安部毒品目标案件3起、省公安厅毒品目标案件18起,抓获网上涉毒逃犯36人。二是打击制毒“4.14”专案推进有力。市县两级成立专班、健全机制、明确重点、有力推进,成功侦破公安部“2016-911”制毒目标案件,捣毁制毒加工厂2处,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三是“5.14”毒品堵源截流专项行动成效突出。依托治安检查站点,严密毒品查缉体系,启用环豫查缉站5个、环宛查缉站6个,破获毒品犯罪案件38起,抓获涉案人员225人。省公安厅、省禁毒办发贺电表扬,并在桐柏召开全省经验交流会议,实地观摩、推广焦桐高速桐柏月河查缉工作先进做法。四是积极开辟网上禁毒斗争新阵地。严格落实互联网涉毒集群攻坚部署要求,对涉毒网上人员开展核查、抓捕、审讯、扩线深挖,抓获涉毒人员92人、延伸查获184人。

四、持续加大吸毒人员管控力度。坚持把防范吸毒人员肇事肇祸、引发其它违法犯罪作为工作重点,持续推进排查发现、查处收戒常态化,严查严管。一是“逢嫌必检”“逢疑必检”落实到位。公安机关对抓获的吸贩毒前科、抢劫、盗窃、涉黄、涉赌等七类重点人员,一律进行吸毒检测;对高危场所清查、酒驾可疑人员,一律进行吸毒检测,累计查获吸毒人员3100余人次、新发现吸毒人员1630人、强制隔离戒毒1189人、社区戒毒1892人,注销吸毒成瘾人员驾照610本。二是扎实推进社戒社康“8.31”工程。出台《全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规划》,健全机构、夯实责任、明确流程、稳步推进,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全部建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办公室,配备专兼职人员887人,比例达1:7,超额完成省禁毒委1:30的目标;官庄工区禁毒委被省禁毒委评为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单位,方城县独树镇人民政府被河南省禁毒委员会评为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推进吸毒人员网格化管理,落实衔接通报、出所接送、定期随访、谈话检测、帮扶救助等重点环节管教措施,乡镇(街道)开展覆盖率达98.16%。三是滚动开展“两违两超”脱失人员清查。累计找回管控635人,全市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动态保持97%;开展社会面吸毒人员核查管控,逐人见面、逐人谈话、逐人尿检、逐人评估、分类管控,核查管控率达100%。

五、全面加强易制毒化学品、精麻药品管制。坚持把管制措施落实作为源头防控基础工作,广泛排查、动态管控、联管联治。一是全面排查登记。围绕生产、销售、使用、运输、仓储、进出口等环节,深入企业逐一登记,重点排查以反应釜为代表的制毒设备、以溴素为代表的重点制毒物品;将制毒犯罪信息分析纳入“大情报”整体研判体系,全面关注制毒前科人员和高危人群在宛活动轨迹。二是实施动态管控。公安机关依托“全国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系统”“制毒化学品和制毒设备排查管控系统”,对全市203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374家制毒物制毒设备企业实时监控;卫生部门在全省首批运行“精麻药品医疗机构印鉴卡系统”,对全市372家医疗机构精麻药品使用情况实时监管。三是加大宣传培训。公安、安监、药监、卫生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常态管控,不断提升企业自律;开展面向一线公安民警制毒识别观摩培训,提升发现制毒窝点和侦办案件的能力和水平。

六、强力组织突出毒品问题治理攻坚。坚持把禁毒重点整治作为推动基层党政落实禁毒主体责任的突破口,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按照禁毒重点整治党政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的工作体制机制要求,对国家关注2个县区、省挂牌5个县区、市挂牌11个乡镇(街道)实施禁毒重点整治“2-5-11”工程,理顺职责、综合施策,多元共治、整体发力,取得明显成效。南召县非法种植罂粟问题取得近十年来最好效果,基本实现“零种植”,省禁毒办在该县召开全省现场会议,推广经验做法;官庄工区整治工作受到国家、省禁毒办的肯定,两县区实现了在国家关注期内未升级,并按期摘牌。唐河、方城、南召、宛城、官庄五县区顺利通过省禁毒委检查验收,实现甩帽。市级挂牌整治11个乡镇(街道)的突出毒品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实现了不蔓延、不升级,达到了预期整治目标,顺利脱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