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縣好弟媳李玉枝40載照顧聾啞大伯哥

今年63歲的李玉枝,是東臨河村附近登雲寺村人。自小便得到了父母滿滿的愛。8歲時,當知道自己是被領養的真相以後,李玉枝格外孝順懂事:“父母的養育之恩比天大,我今生今世都難以報答!”

邱县好弟媳李玉枝40载照顾聋哑大伯哥

大哥郝連勤豎起大拇指感謝弟媳婦。霍飛飛供圖

22歲嫁到東臨河村,李玉枝就知道丈夫有個聾啞哥哥。面對眾人一致的反對聲,李玉枝給出了她選擇的理由:“結婚不想離父母太遠,好照顧老人!”李玉枝柔情的目光裡還藏了一份堅定,“丈夫是當兵的,就一樣人品好就行,其他都不是困難!”

丈夫郝連坤在家排行老小,上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結婚時,姐姐們都已經出嫁,李玉枝面對的是年邁多病的公婆和三十好幾仍未婚的聾啞大哥。

公婆在世時,兩家人始終在同一個灶頭吃飯。丈夫復員後,在縣城謀取了一份固定工作。李玉枝便幫著公婆一起顧家。老人去世後,李玉枝還是延續了之前的習慣,始終在一起吃飯。“大哥沒有成家,腿腳也不方便,總要照顧一下。”就這樣,李玉枝默默地從婆婆手中接過了照顧大伯哥的重擔,並且一照顧就是40年。

“天好的時候,大哥能過來跟我們一起吃飯,天不好的時候,大哥走路不方便,我就把飯端過去,讓大哥吃!”李玉枝每次吃飯,都會先用個大碗給大哥盛飯,大哥吃上,他們才開始動筷子。

邱县好弟媳李玉枝40载照顾聋哑大伯哥

給大哥送飯中的李玉枝。霍飛飛供圖

“玉枝是個好人,攤上這樣的大伯哥,她二話不說,當自己親人一樣對待!”提起李玉枝,村裡人都是這樣稱讚道。

平時丈夫上班,所以,無論家裡的活還是地裡的活,在這個家,李玉枝是挑大樑的。公婆多病,為了不讓姐姐們牽掛,每次生病,她總是盡心伺候到病好,才讓大家知道。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她總是比別人早到地裡開始幹農活。等到別人開始下地,她已經幹完活,回家給老人孩子做飯了。李玉枝用勤奮和善良,撐起了一個家。

沒有學過正規聾啞語的郝連勤,與人溝通起來總是吱吱嗚嗚,常人很難理解。只有與他朝夕相處的李玉枝能“聽”懂他的“手語”。所以,無論走到哪,郝連勤都願意帶著弟媳這個“翻譯”。

如今,公婆早已去世,李玉枝的兒女都已成家立業。女兒在市裡做老師,兒子兒媳在北京開辦了一家幼兒園,丈夫退休後就一直在北京給兒子兒媳幫忙。

本該追隨兒女樂享晚年生活的李玉枝,為了照顧大哥,選擇留在家裡。六年前,孫女出生,李玉枝這個奶奶只在兒子家呆了3天。誰家有事要幫忙,她都是帶著大哥去。

“他是丈夫的大哥,就是我的親人。只要大哥需要,我會一直照顧他到底!”李玉枝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