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懂效率的人,才喜歡“管理時間”

只有不懂效率的人,才喜欢“管理时间”

只有不懂效率的人,才喜欢“管理时间”

在這個時代,人人都像上緊了發條的機器。

成名的大佬,像蔡文勝等人,為了趕上區塊鏈熱潮,3點鐘都不睡覺。

在中關村、國貿、陸家嘴這些地方,行人走路速度很快,恨不得三步並兩步。

慾望多,事情雜,因此就著急。最後的結果,就是“時間太不夠用了”

關於時間管理,有很多流傳已久的知識,比如做“重要而不緊急的事”。我們拋開這些,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時間管理,會得到不一樣的收穫。

01

別讓自己累成狗

在做一件事之前,我們最好問自己:目的是什麼?

在很多人看來,管理時間,是為了讓日程表非常齊整,按部就班地完成所有事項。

實際上,管理時間,最根本的作用,是為了讓我們高效地完成任務。

時間是表象,效果才是核心。療效說明一切。

怎樣衡量效率和成果呢?有一個等式:效果= 投入時間長度 X 單位時間效率

我們常常把注意力放在“投入時間長度”上,所以,希望能規劃好時間,一天工作10小時、12小時甚至14小時。

因此,那些“大佬比你還成功,還比你努力”的雞湯文章非常流行。

在這些文章中,企業家們能成功,是因為他們工作時間特別長,對自己下狠手。有些作者,甚至塑造出“大佬們不睡覺”的錯覺。

大錯特錯。比如Elon Musk,經營3個公司,而且還在不同的城市,是不是得像超人一樣不眠不休呢?在一次採訪中,他自己說:每天要睡6個小時。

每個人每天能投入的時間是有限的,最重要的是,提升“單位時間效率”。

同樣一個小時,高效工作者能完成2000字文章初稿;拖拖拉拉的人,打開Word文檔後,思路混亂,只敲打了200字。

人與人之間的“單位時間效率”,可以有2倍甚至3倍的區別,所以,提升它,比增加工作時間更重要。

吳軍甚至說,一個頂尖的程序員,效率會是普通程序員的10倍或者100倍。

為什麼每個人的“單位時間效率”如此不同?根源在於你的精力值。

精力值越高,效率越高。在一天中的不同時間段,我們的精力值在不斷變化。

精力分為三部分:體力、情緒管理能力、思考能力。

很多時候,你感覺工作太累,效率很低,只是因為體力跟不上。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如果一整天,你遇到的都是正面的情緒環境,即使工作強度大,你也不會感到疲倦。憤怒、焦慮、難過,會對效率會產生非常大的傷害。

思考能力,就是專注地處理信息、找到解決方案的能力。你的思考水平,在一天鐘也會產生劇烈波動。

想提高精力值,就要深入瞭解自己,做一份“精力使用手冊”。

比如,我的精力手冊就包含以下內容:

為了保持體力,每週需要做兩次30分鐘深度運動;

為了保持情緒調整能力,每天至少做一次10分鐘冥想;

為了讓大腦始終在線,晚上睡覺7個半小時,每天午睡20分鐘。

每個人的身體差異很大,所以不用照搬方案。

最關鍵的是,你要找到自己的精力模式,從三個角度入手,提升“精力值”。這是讓你變身“效率超人”的關鍵。

02

為工作安上正確的彈簧

你有沒有注意到一個現象:那些忙碌的人,效率比較高?而生活清閒的人,效率反而低?

這件事看上去令人費解,但背後有一個重要的規律:不論你有多少項工作,它們都會把你的一天塞滿。

舉個例子,如果你今天有做一個方案,你很可能花2個小時瀏覽信息,花1個小時討論,最後花1個小時寫出來,到下班時,方案終於出驢了。

但,假設你今天要做方案,還要開個電話會。你就會壓縮做方案的時間,整體安排得更緊湊,一天結束後,你就會發現:自己做了更多事情。

更神奇的是,相比第一種情況,你會覺得自己更充實了。

我看到最經典的案例,就是李一諾,我們叫她一諾姐。她同時做三份工作:蓋茨基金中國區首席代表、一土學校創辦人、“奴隸社會”自媒體創始人。

此外,她還是三個孩子的媽媽,花不少時間教育孩子。

她說,時間管理的真相,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況:

你的活動永遠會膨脹,直到佔滿你所有的時間。

人就像一個彈簧,保持適當的緊張度,是最好的狀態。因此,不要讓自己承擔無法承受的重負,但也不能讓自己太過清閒。

因此,如何讓自己更高效、更充實?每天給自己安排適當的工作量,然後把它們完成。

早上到辦公室,我習慣拿出一張白紙,將它分為三個部分,梳理一天的工作:

1.需要專注完成的事項;


2.需要協調、溝通完成的事項;


3.臨時增加的事項。

大概估算每項工作的時間,然後總體做個計算,這樣就會讓你一天的工作量,處在“飽和但不過量”的狀態。

如果你發現工作實在做不完,有兩個解決辦法。

首先,你可以明智地說不,拒絕掉一些些工作;其次,你可以分派工作,在合理範圍內,請其他同事或者供應商,幫忙完成。

03

刻意“留白”,創造“驚喜”

最近,關於“中年人失業”的文章越來越多,現象背後,透露出一個道理:我們不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當下的任務上,要學會“留白”。

有留白的畫,不把線條塗滿整張紙,給人創造了想象的空間,有更多美感。

有留白的生活,留出一些時間給“不功利的事”,會給我們的未來創造驚喜。

有兩件“不功利的事”,在當下看上去不重要,但對整個人生來說,非常關鍵:

1. 心態開放,對新趨勢敏感;


2. 關注社交,不斷建立新連接;

這個世界變化的速度,超過以往。企業不關注新趨勢,有死亡的危險。

當人們開始用智能手機時,摩托羅拉、諾基亞對它們的產品很自豪,最後帝國很快瓦解了。

對個人來說,也是如此。中興員工之前被“變相離職”,本質是因為近年來通信行業飽和、利潤率極低。

人民網的一篇報道里寫道,銀行櫃員、出租車司機、加油站工作人員、有線電視安裝人員······這些行業都是未來10年很可能消失的行業。

如果你處在一個走下坡路的舊趨勢中,無論怎麼提高效率,長遠來看都是徒勞。

與此同時,很多新的行業正在蓬勃發展,比如區塊鏈,跨境電商。

區塊鏈大家都聽過,但很多人沒認真瞭解就下斷言:這不就是傳銷 龐氏騙局嘛。說真的,這種封閉心態,哪天被時代淘汰,也是活該。

跨境電商,是指把中國商品通過電商平臺賣到國外,隨著中國生產技術的提高,這個行業正迎來蓬勃發展階段。

我有一個朋友,在一家涉及到海外市場的公司做高管,今年他給負責亞馬遜運營的同事直接漲薪2倍,為什麼?因為“行業發展太快了,好的人才太少”。

未來已經發生,只是尚未流行。

在新趨勢普及的過程中,先知先覺,敢於行動的人,會收穫一波紅利。

在中國教育體系中,對社交這件事談得很少。在很多人眼裡,社交=搞關係,而搞關係,是一個帶有貶義色彩的詞彙。

但是,只有不斷擴大自己的社交圈,與各種朋友產生連接,我們才有可能打破舊有的“眼界限制”,看到更大的世界。

最前沿的信息,一般不會出現在媒體上,只在小圈子中流傳。

關於某件事的實操經驗,朋友指點一個小時,比看兩天書都管用。

最重要的是,這不是一個單打獨鬥的世界。只靠自己,拼死拼活,也不會有好下場。

我爸特別看重這個,從小希望我能把人組織在一起。

只有連接他人,產生協作,我們才能高效地放大自己的價值,你擁有的,將不僅僅是自己的時間。

-THE END-

絕不該錯過的精彩文章:

你的勤奮暴露了你的智商

對不起,我們公司不招35歲的人

世上所有的牛逼,都是被逼出來的

一個人靠不靠譜,看這5件小事

(點擊藍字直接閱讀)

只有不懂效率的人,才喜欢“管理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