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長城只是用來防止遊牧民族入侵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為抵禦北方匈奴,修建了長城,經過後面個朝代的不斷整修,以明朝出力最多,它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抵禦了無數次北方遊牧民族的進攻。

萬里長城只是用來防止遊牧民族入侵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這些長城高度多為十米左右,拒2012年國家文物局統計,這些長城總長達到21000餘米,看到這些數字,大家就要想了,10米高擋得住進攻嗎?兩萬多米長,這得多少兵力才防的住?而且在這崇山峻嶺之間修建長城,不是多此一舉嗎?確實想的沒錯,這些長城擋不住遊牧民族的入侵,要不然歷史上的宋朝和明朝就不會被逼的節節敗退了。但是它還有另一個功能,遠比軍事防禦要有用,那就是對北方遊牧名族進行經濟封鎖。萬里長城只是用來防止遊牧民族入侵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遊牧民族多的是馬牛羊,皮草,藥材,而他們缺少中原地區的布匹,絲綢,瓷器,等等精細加工品,就需要用他們有的東西與中原的商賈們換。在沒有長城之前,大量的商賈們可以自由出入草原,沒有限制,兩邊的商人們可以直接接觸,而且還發展有各大貿易城鎮,有了長城之後,利用長城將這些商人們全部隔斷,只留關隘供出入,所有的商品交易都要經過關隘,如果你不老實,朝廷就可以實施貿易封鎖,明朝就曾經對後金實施過封鎖,導致遼東的米價飆升到8兩銀子一斗。經濟封鎖可以使對方經濟蕭條,自然就沒有能力和心思來入侵中原,例如美國就經常對朝鮮伊朗這麼做。萬里長城只是用來防止遊牧民族入侵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但是經濟封鎖的效果並不長遠,雖然可以控制對方實力,但是極易造成雙方的不信任,時間一長,就會引發戰爭,明朝因為對遼東實施封鎖,導致遼東一直處於戰亂,到了萬里年間,放鬆了政策,情況才有所好轉。明朝的禁海,也是導致倭寇橫行的一種誘因!所以經濟封鎖是一招雙刃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