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智庫密集訪臺,是要微調對臺政策,還是展開新一波“摸底”?

自從布基納法索宣佈與臺灣“斷交”後,蔡英文當局為“反制”大陸苛刻地“打壓”,極其嚴苛對待大陸各界赴臺的申請,導致兩岸民間交流陷入困境。不過據臺灣“中時電子報”25日報道,有一批在臺當局實施嚴審前獲得訪問資格的大陸智庫,今年暑期密集訪臺,有臺灣媒體猜測,這是大陸為緩解兩岸緊張氣氛做出的努力,保證兩岸至少在學術交流上可以沒有隔閡。

大陸智庫密集訪臺,是要微調對臺政策,還是展開新一波“摸底”?

學術交流活動密集

“中時電子報”稱,從今年5月底開始,有5所大陸智庫先後訪臺交流,包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國際問題研究院、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都密集到臺灣訪問,最近一團則是上海市僑辦下屬的上海公共關係研究院,將由正副院長陳士良與李秘率團訪臺。

據“中時電子報”稱,上海公共關係研究院預計於29日在臺灣淡江大學舉辦“兩岸韜略論壇─逆勢中的兩岸關係戰略思考與作為”研討會。據瞭解,臺灣戰略學會與上海公共關係研究院合辦論壇進入第2屆,兩機構間每年一次輪流於臺北、上海舉辦。本次,上海方由上海公共關係研究院院長陳士良及副院長李秘率團一行共6人前來。

大陸智庫密集訪臺,是要微調對臺政策,還是展開新一波“摸底”?

大陸會盡力與臺灣民眾交流

對於大陸智庫積極推動與臺灣學術交流一事,“中時電子報”引用知情人士的話稱,這可能是體現出大陸對臺政策做法的一些“微調”,雖然大方向不會改變,但這些智庫赴臺目的是為製造緩和氣氛,不要讓兩岸連學術交流都被遏制。

據“中時電子報”此前報道,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一行人正是在美國在臺協會(AIT)新館建成前後,走遍多所臺灣高校研究單位和智庫,聚焦美國總統特朗普執政下的亞太安全格局和中美關係,同時對臺灣的國際空間、臺灣年輕人“國家認同”等問題也多有關注。臺媒認為,吳白乙今年1月剛從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長轉任美國研究所所長,在兩岸外交角力戰加劇之際,無論是因臺灣“邦交國”集中在拉美地區,或是近期美臺的頻密互動,此次訪臺之行都具有意義。

大陸智庫密集訪臺,是要微調對臺政策,還是展開新一波“摸底”?

臺當局不改癥結,交流難奏效

不過,也有評論對學術交流推動兩岸關係一事表示不樂觀。“中時電子報”認為,在臺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情況下,學術交流不一定會影響政策;民進黨當局早知兩岸僵局癥結所在,硬是不改,導致兩岸學術交流也常常在相關話題上不歡而散。

早在今年4月,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一行人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先後到訪臺灣參加學術交流活動時,就有臺媒質疑“一南一北”學者訪臺,大陸彷彿展開新一波對臺“摸底”的“系統性工程”。對此,也有臺灣學者表示,一些大陸訪臺學術交流活動已成為慣例,並未帶有特殊目的。主持廈門大學與臺灣文化大學社科院“文廈論壇”的澳門理工學院榮譽教授邵宗海認為,雖然交流活動中涉及大陸惠臺政策、臺灣選舉等內容,但大陸教授訪臺時的講話不應被“曲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