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健:痴心滿懷醉“濟公”——工藝美術大師

周德健:痴心滿懷醉“濟公”——工藝美術大師

“濟公醉酒”活靈活現

周德健:痴心滿懷醉“濟公”——工藝美術大師

周德健醉心“濟公”

□ 王雙季 陳小陽/文圖

近日,在德化縣永成瓷雕坊展廳內,一尊尊形象栩栩如生、表情生動有趣、活靈活現的濟公瓷塑作品吸引了眾人的眼球。作品的主人就是國家一級高級技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福建省陶瓷藝術大師、福建省陶瓷行業技術能手周德健。

周德健子承父業,集眾家所長,運用精湛的德化瓷燒製技藝,專注陶瓷三十餘載,創造出“濟公”題材等諸多獨具特色的瓷塑作品。

出身陶瓷世家 自幼愛瓷學瓷

周德健出生於陶瓷世家,曾祖父周元開民國期間就經營一家“永德珍”瓷彩店,一生以瓷彩加工為生。父親周雅各是有名的雕塑家。在家庭瓷藝氛圍的陶冶下,周德健從小就對陶瓷雕塑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從小跟隨父親學習一些雕塑的基本知識,讓周德健對自己的未來有個基本的打算。初中畢業後,他來到德化職業技術學校陶瓷專業學習。1990年職校畢業後,周德健開始跟隨父親在德化陶瓷國營廠上班,開始了他的瓷塑工藝創作。

“德化陶瓷廠是許多老一輩陶瓷雕塑家成長的搖籃,是他們心中的一面旗幟 。這裡是他們貢獻青春歲月的地方,是一個孕育希望的地方。”周德健說,這裡也是他夢想啟航的地方。在這裡,周德健繼承傳統瓷塑技藝,打下了堅實的基本功。後來陶瓷廠解散,周德健和父親一起創辦永成瓷雕坊。

周德健經常想:跟著傳統走,意味著永遠跟隨別人的腳步,但又要選擇走一條怎樣的藝術創新之路?

帶著問題,周德健來到中國工藝美術學院陶瓷藝術設計系進修。這次進修讓他開闊眼界,受益匪淺。2013年,他又來到清華大學舉辦的全國陶瓷藝術創作設計高級進修班。每一次進修,周德健都將新學到的理論與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相結合,使他對瓷塑創作有了新的理解,對自己作品定位有了新的想法。

繼承家傳絕活 潛心研瓷制瓷

在千年瓷都德化,陶瓷藝人從宗教獲得創作的題材,造型中以傳統的觀音、彌勒等人物形象為主,周德健的父親也不例外。但他卻盯上了“濟公”這一人物形象來潛心研瓷制瓷。

“這件舌頭會動!這是我家傳的一個絕活。當時父親是經過多次的摸索改進和多次的試驗,才做成功。”周德健一邊介紹,一邊輕輕移動底座,濟公的舌頭馬上動了起來,好像在說話,妙趣橫生,令人稱奇。

正是對濟公這一題材情有獨鍾,周德健從父親的那尊濟公為原型,推出系列濟公作品。因此他開始關注濟公的一些故事,影響最大的是1983年遊本昌演的濟公里面的故事,結合自己的一些創作靈感,表達他當時故事的情節。三年來,周德健已經創作了50多件濟公作品,他的濟公形象刻畫上吸取了石窟藝術的養分,衣紋處理上深得中國畫的精髓,氣勢瀟灑,靜中取動,人物的手、足、珠串,都是手工捏成,突出了濟公瘋瘋癲,蓬頭垢面、手執蒲扇的個性化特徵,周德健的濟公形象不止是位癲僧還是位酒仙,酒缸、酒壺、酒杯、酒具的設計讓畫面更豐富人物更生動。

展廳中間擺放著一組以酒缸為背景的濟公瓷塑便是其中的代表。這組作品由四件組成一個完整的“濟公醉酒”的過程:濟公看到酒缸要爬上去,爬上去之後,看到酒很多就去舀酒,喝了之後手伸進去摸到見底了酒喝完,最後就躺在酒缸上醉了。濟公一生富有傳奇色彩,就像那首歌裡唱的“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笑我瘋,笑我癲,酒肉穿腸過”,作品中酒與蟋蟀的出現,讓他更具有親和力。

挑戰“百態濟公” 提升藝術修養

三四年間,周德健接連做出了50件形態各異的濟公瓷塑作品。“正當我感到 ‘山窮水盡’的時候,偶然一個週末,我帶兒子去月記窯閒逛時,又讓我‘柳暗花明’。”周德健如是說。

在古老的月記窯邊,周德健看到了一堵舊廠房倒塌的牆。“我就突然想到濟公抓蟋蟀放到這個牆頭上,一定效果不錯。”回去後,他結合了這堵牆設計出第五十一態濟公。“我打算後面做的這五十態濟公將更接地氣。”周德健充滿期待地說。

“除了在技藝上要不斷提升,也要從文化修養上進一步深造。”周德健表示,他現在也不斷研讀一些關於美學的書籍,給自己充電,提升文化藝術素養。周德健還經常帶著家人走訪名勝古蹟,目的就是讓自己能從中尋找創作的靈感,為自己未來創作的百態濟公開闊更寬的思路。

挑戰總是與機遇並存。周德健的作品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瓷藝融合,形成自己的風格。他近年來創作的濟公作品也屢屢獲獎:《濟公戲蟋蟀》榮獲第九屆中國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優秀作品評獎金獎,《濟公》獲得2014年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國藝杯”金獎,《趣鬥蟋蟀》榮獲十三屆全國工藝品、旅遊品、禮品博覽會暨國際珠寶、古玩書畫藝術品博覽會優秀工藝美術作品評比金獎,並於2017年被敦煌市博物館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