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未來十大暴利行業

10、網絡遊戲

近日,臺灣中時電子報近日評選了大陸6大隱性“悶聲發大財”的暴利行業,其中網絡遊戲行業中槍。報告稱2015年中國大陸網遊出版產業實際銷售收入達183.8億元,毛利率高達50%以上,最高的甚至有75%,而淨利率也在25%到50%之間。

報道分析道,去年中國網遊出版產業實際銷售收入達183.8億元,併為電信業、IT業等帶來478.4億元收入,規模遠超過電影票房、電視娛樂節目和音像製品發行三大傳統娛樂之和。

網絡遊戲產業的毛利率高達50%以上,最高的甚至有75%,而淨利率也在25%到50%之間。主要原因在於,廠商只需對網絡遊戲進行維護與升級管理,無需廠房、倉儲與製造,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成本。

在近10年10大暴利行業排行榜,網絡遊戲排名第十,恭喜入榜。

9、小家電

比起冰箱彩電,小家電的成本最低,利潤最高。飛利浦就是做小家電起家的大公司之一。其實,1800元的刮鬍刀製造成本往往只比180元的刮鬍刀高 1.5-2倍,但在零售時卻可以賣到10倍價錢。誰用飛利浦刮鬍刀舉手:您好幾百的高科技產品其實也就值20塊錢。

小家電的售後也是暴利行業,在手機和家電諸多售後服務收費黑洞中,配件價格已經透明化。追根溯源,售後服務行業暴利經營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整個行業目前仍屬於一個無人監管的灰色地帶。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消費者空調的一個電容器損壞,該配件的成本價是5元,加上人工費和上門費用,這一空調維修費用50元左右屬於正常價格。在實際生活中,一個成本5元的空調元件損壞故障,維修價格通常在200元以上。這一近40倍的不合理價格,是售後服務人員刻意誇大故障,並以此抬高的價格。售後服務人員之所以如此膽大,就是因為無人監管,消費者只能忍痛挨宰。

此前有消費者抱怨稱,家中熱水器因為點不著火找廠家進行維修,更換點火器外加上門費共計380元。另外,消費者吳先生也在網上發帖稱,官方的維修中心上門維修洗衣機,僅換了一條滾筒帶,收費200元,而消費者去市場購買該滾筒卻僅花20元。

8、軟件業

任何軟件在中國賣的都不好,這裡只針對買正版的人。每張光盤的製造成本是9分錢,高檔軟件的包裝成本不過5元錢,但軟件的大頭往往在於研發。 WINDOWS98賣了近8年,賺的錢已經足夠再研發40個WIN98了,但是這是外國。如果比爾蓋茨生在中國,相信其早被餓死或還在中關村當裝機工。

不過,在國內,軟件業也一直被視為暴利行業。具以前的一篇《成本3萬軟件賣500萬》的報道中提到,一位軟件從業者透露“銷售額500萬的軟件,最初成本只有3萬,雖然還包括後期服務費用,但軟件業的暴利一直都存在。”

報道稱:在Jason看來,5萬元就能開出初具規模的軟件公司,“我們最主要的成本是人力研發成本,對其他沒有嚴格限制。”Jason坦言一年只要能做成5單生意,公司運營就不成問題。

必須指出的是,軟件業雖然也算得上是暴利,要在現在,公司真要賺到錢卻也太不容易,不過,隨著國內打擊盜版,軟件業的日子想必也越來越好過了,至少,程序員的工資是越來越高了。

7、通訊

其中以移動通訊更甚,典型的一次投入長久收益的例子。GSM基站每臺的造價約為人民幣20萬,但其確可以負擔最多15萬門的信號流量,以每人40元 月租算,就算這15萬人不打電話,一個月的月租就能買30個基站。當然,移動通訊行業還有其他設備及科技成本投入,這裡就不細算了,總之將其排在第七位比較合理。

而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通信信息所發佈的數據顯示,早在2012年,我國移動漫遊費收入累計達718.5億元,在國內移動通信收入中的佔比基本穩定在8%至10%。

數據:

據中國移動近日發佈的2015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為5127.4億元,淨利潤為854.2億元,每日純賺3.2億元,每月純賺100億。

據中國聯通近日公佈的2015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營收為2119.13億元,淨利潤81.8億元,同比跌22.6%。

都說是壟斷產生暴利,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中的通訊更關係著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天...

6、保健品

這東西是咱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了,從太陽神到腦白金,就從來沒有一個保健品能真正起到其宣傳效果。而只靠常潤茶和減肥茶兩種產品就打造了一個上市公司碧生源;只靠腦白金,史玉柱得以鹹魚翻身,從“負翁”變“富翁”。

無論如何,醫藥保健是世界貿易增長最快的五個行業之一。近20年來,美國的保健品需求增長了36倍,日本增長了32倍,歐共體各國每年以17%的速度增長,我國作為新興經濟體,每年銷售增幅達到37%以上。根據中國保健品協會統計,2011年中國保健品市場容量至少在1200億元以上。該數據只來自於對納稅企業的統計,實際市場容量應該在3000億元以上。

這個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排行的保健品是指真正意義上的由正規廠家通過正規配方生產的產品,並非假冒偽劣產品。

暴利分析:

保健品行業之所以利潤豐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因素:其一,全球多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13%約1.7億人,他們的需求推動了中國保健品行業的發展。

其二,約20億人口處於超重和肥胖狀態,全球生活習慣問題也促進保健品行業發展。

其三,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支配增加也是保健品需求增長的關鍵因素。

其四,全球對保健食品醫學研究進展迅速。未來幾年,保健品行業仍舊保持高速發展狀態,而中國的產業政策必須跟進,首先必須要集中精力扶持國內大型保健品企業,其次要防止國外企業對中食品和保健行業的吞噬。

5、藥品

藥品的暴利大家是知道的。在一般人的眼睛裡,藥品的利潤應該是最高的。但事實卻不是如此。比較以上行業,藥品的設備、廠房及研發成本都要高出許多,所以只能排在第5。而進口藥品的配方研發一般是在國外進行,導致其研發成本更高。

藥品在銷售中同樣存在著暴利:

《長江商報》近日的一則關於藥品暴利的報道,將衛柏興和他的“降藥價網”再次推到公眾面前。衛柏興自稱“草根”藥改行家,從1997年開始從事醫藥銷售職業,並在2011年創立了降藥價網,在該網站上,共列出含70多萬種藥品零售價、出廠價的比對清單,同時也列出了藥品名稱、規格、劑型以及生產廠家。

不是所有的藥品都存在著暴利,很多的藥品同樣利潤微薄。不過,在目前的情況下,藥品相對於其它行業來說,依然算得上是一個暴利行業,因此排上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

4、白酒

以五糧液酒廠為例,每噸糧食能夠生產100市斤左右白酒,其中10市斤最品質好的是五糧液,其餘則被用作什麼五糧春啦、瀏陽河啦類似低端產品。每噸糧食的收購價格大概是1600塊錢左右,而生產出的產品在市場上零售則最多可達到15000元左右。

雖然,自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之後,白酒業受到重大影響,整個行業出現明顯下滑,而經過3年的深度調整之後,行業開始步入中低速發展的新常態,並在2015年實現了業績回暖。

2015年,白酒行業傳統的淡季即將結束,在行業持續不景氣的背景下,包括五糧液在內的各大酒企和垂直電商企業並沒有停下調整的步伐,紛紛採取措施——漲價、融資、準備上市。今年年初,白酒巨頭紛紛保價,毫無疑問是希望在實現銷量增長的同時,能進一步穩住其不斷下滑的產品價格。到了7月底,一直被認為是白酒行業價格風向標的53度飛天茅臺酒,價格已從1099元升到1199元;8月3日,52度五糧液(普五)出廠價由每瓶609元調整至659元;8月8日瀘州老窖也宣佈全面調價。

有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1至11月,茅臺集團實現銷售收入357億元、利潤總額19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4.0%和1.88%。2015年1至10月,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7.75%,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51%。

白酒在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排名第四。

3、飲料

這其中,非碳酸類果汁飲料的利潤最大,市場零售價2塊錢的果汁飲料連包裝成本+設備成本只有7分錢,而易拉罐飲料則更低,僅有5分錢。

還有高端礦泉水,價格更貴過食用油。如崑崙山、西藏冰川5100、景田百歲山、巴馬泉、珠峰冰川……這些國內高端礦泉水大多以產地命名,光聽名字就知道它來自哪裡。這些高端水的售價昂貴,不僅遠遠超過普通礦泉水,甚至超過了食用油。

一瓶330毫升的5100西藏冰川礦泉水在超市的售價是10元,而一桶5升裝的金龍魚食用調和油是70元。真是水比油還貴。

中投顧問的研究報告顯示,從利潤率來看,國內礦泉水的平均利潤率僅為3.85%,而高端礦泉水的利潤率大概為普通水的6至7倍。其中,2014年中期,西藏5100的銷售毛利率達62.11%,高峰時曾經達82.22%。這與一些高端白酒的毛利率相似。

這不算暴利你覺得呢?所以把飲料在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排第三。

2、日用品

大多日用品都不算暴利,不過依舊有很多日用品,其利潤讓你無法想像。

其中以個人清潔化學制品利潤最恐怖。以牙膏為例,其中最貴的成分 發泡劑成本僅為600元/噸左右甚至更低,而這600元的發泡劑足足能夠裝滿 6000只最大號的180 克牙膏。剩餘的有效成分成本更是可以忽略不計了,碳酸鈣粉末每噸用量成本僅為120元左右,最高級的含氟牙膏其有效成分 單氟磷酸鈉每噸成本不過100 元。

而小小的一支牙膏,在超市裡最貴的售價竟高達40.53元,不少牙膏每支要賣到16元以上。而幾年前,一支牙膏僅賣1元多。在十大暴利行業排行榜評選中,日用品當仁不讓,排名第二。

同時必須提醒大家:

牙膏只是一種口腔清潔用品,廠家出於產品銷售的目的,開發出各種類型、功效的牙膏,其中許多牙膏添加了藥物成分,並宣稱具有防齲脫敏、抗菌消炎、抑制牙齦出血等功效。但是,牙膏最基礎的功能是輔助牙刷去除牙菌斑和牙齒中的食物殘渣,其中牙刷起主要作用,牙膏只起輔助作用。只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就可以去除50%~70%的食物殘渣,牙膏僅僅起到清潔拋光牙面,使口腔清爽的作用。

1、化妝品

男士也許該懷疑,大寶是暴利產品嗎?NO。這裡的化妝品是指進口高端產品。SK-II著名的神仙水在中國零售價格為560元,而其製造成本僅為人民幣 6.5元。驚訝麼?就算研發成本都加進去,每單隻成本也不超過人民幣10元。資生堂650元/50克的眼霜連包裝成本也只有10元不到。而歐伯萊那些 150元左右的低端眼霜成本僅在3元左右。

面膜利潤到底有多高?針對業界流傳“2元成本賣20元”的說法,某品牌的銷售總監說,“價格虛高現象存在”。

此前杭州一家報紙揭露出朋友圈代理的面膜實際生產成本和包裝等費用只有2至3元。

一位在朋友圈賣面膜的微商介紹說:“每賣一盒可以拿提成50元左右,一天賣個十幾二十盒很輕鬆,我一個月只靠賣面膜就能賺兩三萬元。”這位定位在低端代購的微商說,現在賣面膜很多都是多級代理,發展了下線還能拿提成,所以在他們圈子裡,賣面膜月入10萬元並不是傳說。

另一家面膜生產商表示,其一款一盒5片的面膜出廠價格大概在40元左右,而市場指導價在200元左右,而且基本不存在被監管的問題。

女士們,現在不再認為你們往臉上塗抹的是什麼高科技產品了吧?在這裡,女士是第一受害大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