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奇蹟、500多塊泥范,30多噸巨無霸——滄州鐵獅

科技史科普系列之九:滄州鐵獅。

冶金奇蹟、500多塊泥範,30多噸巨無霸——滄州鐵獅

滄州鐵獅位於河北省滄縣舊州城開元寺前,身長6.264米,體寬2.98米,通高5.47米,重約31.5噸,是古代最大的鑄鐵件。

鐵獅內外壁均有鏽層,呈棕褐色。表面存在規則的冷隔線、矩形範塊痕、夾渣、裂紋、凹槽和縮孔等鑄造缺陷。頸背部內面可見鑄入的熟鐵凸筋,用以提高結構強度,鐵獅表面還可以觀察到圓頭釘痕跡。獅身通體有縱橫向鑄造披縫,表明是用約25釐米x 45釐米的長方形泥範拼合成型,總共用五百多塊泥範。鐵獅是含碳4.3%的灰口鐵鑄件,它是以木炭為燃料、熔幾十噸生鐵澆注而成,是中國冶鑄工藝史上的奇蹟。

冶金奇蹟、500多塊泥範,30多噸巨無霸——滄州鐵獅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

冶金奇蹟、500多塊泥範,30多噸巨無霸——滄州鐵獅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

1961年,滄州鐵獅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地又稱作“鎮海吼”。鐵獅上鑄有“後周廣順三年鑄”“獅子王”“山東李雲造”等字,表明鑄作年代為公元953年,李雲可能是鑄造鐵獅的負責人或工匠,抑或是捐資人。鐵獅可能是佛座,蓮盆上曾立有文殊菩薩的鑄像。

鐵獅為立式,體首向南,身披障泥,揹負蓮盆,前胸及臀部飾束帶,鬃作波浪狀披垂項上,巨口大張,昂首怒目,四肢叉開,作行走狀,氣勢剛陽雄偉,造型生動逼真。清代文人李雲崢作《鐵獅賦》,讚美鐵獅“飆生奮鬣,星若懸眸,爪排若鋸,牙列如鉤。既猙獰而蹀躞,乍奔突而淹留。昂首西傾,吸波濤於廣澱;掉尾東掃,抗潮汐於蜃樓”,對鐵獅的雄姿和氣勢作了絕妙而生動的描述。

敝號影響力小,您認為寫得還行,就支持一下,一起弘揚中國古代科技文化,敬請“轉發”!謝謝!

原稿:周文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