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至和通寶

古代至和通寶

至和通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成於北宋仁宗趙禎年間,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鑄造,“至和通寶”鑄造量一般,存世不多。另有“至和重寶”和“至和元寶”。北宋仁宗趙禎至和年間(公元1054年至1055年),鑄造有至和元寶、至和通寶兩種小平錢。至和通寶、“至和元寶”和“至和重寶”的鑄造均為對錢。“至和元寶”小平錢有隸書,楷書,篆書三種書體。“至和重寶”有折二、折五錢,存世量少。折五錢背有“坊”,“虢”等記地名者更為稀少。另有鐵錢。“至和通寶”也有隸書,楷書,篆書三種書體,是一種光背小平錢。其鑄造量大,存世極多,為常見品。

至和:是宋仁宗趙禎的一個年號,前後共計3年。趙禎:初名趙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3月23日—1063年4月30日在位),宋真宗趙恆第六子,母為李宸妃。

古代至和通寶

早年曆封慶國公、壽春郡王、升王,官中書令。 [2] 天禧二年(1018年),被立為皇太子,賜名趙禎。趙禎在位期間,經濟繁榮,科學技術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宋史》贊曰:“《傳》曰:‘為人君,止於仁。’帝誠無愧焉。” [3] 史家將其在位及親政治理國家的時期概括為“仁宗盛治”。他善書法,尤擅飛白書。有《御製集》一百卷 [4] 。《全宋詩》錄有其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