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背了千年的罪名-“焚書”,其實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秦始皇背了千年的罪名-“焚書”,其實罪魁禍首另有其人

繁華的阿房宮

秦國吞併天下後,以丞相為首的王綰為首的群臣都主張在離秦較遠的燕楚齊等地分封皇子為王,獨廷尉李斯反對分封。秦始皇聽從李斯建議,確定實行群縣制。後來秦始皇大宴群臣,博士淳于越再次向秦始皇提議學古法,分封皇子功臣為諸侯。丞相李斯指責儒生不思進取,學古不學今,各尊私學,誹謗朝政,禍亂民心,並向秦始皇建議禁止私學。秦始皇考慮到天下初定,思想不統一會令朝政不穩贊同了李斯的建議。

於是"焚書"開始了。焚書法令規定,除秦國史記以外,別國史記一概燒燬;除了博士官所藏圖書,私人所藏儒家經典和諸子百家典籍一概送官府燒燬,三十天不送所藏私書到官府,罰築長城四年。聚談詩書的人斬首,是古非今的人滅族,只有醫藥、卜箍、農作書不禁。民間求學以吏為師。

焚書禁令的確焚燬了很多民間書籍,然而從李斯的上書可以得知,帝國所有的書籍,包括明令燒燬的在內,在政府處均有完整的備份。

可惜的是,項羽攻進咸陽之後,一把火燒了秦公室,三月不滅。帝國的珍貴藏書也由此付之一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