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不上211和985就平庸一生?畢業院校對一個人的未來有多大影響?

這兩天,2018年高考正在進行中,AI財經社統計了38位企業家的升學路,發現22個畢業 於985高校,清華北大佔比不小,4位來自211非985院校,8位來自普通大學(雙非或大專 ),4位沒上過大學。

雖然名校創業者佔比較高,達到57%,但在優秀創業者乃至歷任中國首富里,不少來自普 通大學或草根階層,在學生時代表現平平的創業者似乎爆發力更強。

名校創業者佔六成扎推

在名校創業者中,清華系與北大系最為矚目。

搜狐CEO張朝陽出生在西安一個醫生家庭,父母管教寬鬆,這給了張朝陽較大的自由。中 學時由於成績優秀,他從廠礦子弟中學轉到當地有名的西安中學,1982年考入清華大學 物理系。

後來被張朝陽發掘的搜狗CEO王小川,也是張朝陽的清華校友。王小川更為優秀,1996年,18歲的王小川參加第八屆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在56個國家和地區的222個選手中 ,以第二名的成績獲得金牌。他所在的四人團隊分別以第2、4、並列18名的成績,獲得 4枚金牌,這也是中國代表隊自1989年開賽以來第一次實現全“金”突破。

1997年,王小川入學一年後,美團CEO王興被保送至清華電子工程系。這個來自福建龍巖 山區的青年,回憶當時坐火車出遠門到北京,第一次看到廣袤的華北大平原,一眼望不 到邊際。後來他中斷美國的博士學業回國創業,經歷了校內網、飯否網、海內網等多次 失敗後,終於在美團網一舉爆發。

對比同時代的北大系創業者,清華系多是理工科背景,北大系則文科為主。1987年,百 度CEO李彥宏以山西陽泉市狀元的身份,考上北大圖書情報系,可很快發現,同班同學多 是第一志願沒錄取,被調劑進來的。他中學時對計算機感興趣,原以為情報學除了要學 習信息檢索外,還會有計算機數據庫的知識,應該比計算機系更專業,哪知道並非如此 ,專業對口的崗位是圖書管理員。

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的高考路則相對坎坷,由於基礎差,1978年高考英語只考了33分, 一年後英語只有55分,離當地常熟師專的錄取分還差5分。不服輸的俞敏洪決定三戰,終 於把英語拉到95分,以總分387分進入北大。這段經歷也成為他日後逆襲的契機,用英語 教育來改變曾經像自己的學子。

此外,其他985、211院校也有不少耳熟能詳的創業者。比如武漢大學的小米創始人雷軍 ,西安交通大學的360創始人周鴻禕,電子科技大學的網易創始人丁磊,復旦大學的盛大 網絡CEO陳天橋,人民大學的京東創始人劉強東、南開大學的今日頭條張一鳴、浙江大學 的巨人網絡董事長史玉柱、上海交通大學的聯想集團CEO楊元慶等。

AI財經社發現,這些創業者多為理工科背景,其中計算機和軟件工程系最多,比如周鴻 禕、雷軍、姚勁波、王小川、楊元慶、張一鳴。其次是通訊無線電系,比如丁磊、段永 平等。

純文科專業的創業者較少,僅有新聞系的新浪CEO曹國偉、社會系的劉強東和李國慶。其 中,抱著當官夢入學的劉強東,不久後就被學長告知社會系就業很難,於是在大學轉投 編程懷抱,靠給人寫代碼維持生活,並搗鼓起了餐飲店。

六成首富學習成績平平

相比名校系的大面積開花,普通學校的創業者淘汰率高,但往往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截至6月4日晚上7點的的福布斯實時富豪榜顯示,前十名中國富豪中,除去在美國讀書的 碧桂園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外,只有丁磊來自985高校電子科技大學,王健林來自211高 校遼寧大學,其他都是雙非(非985、211高校)高校甚至沒上過大學的。換句話說,前 十名中,只有丁磊一人畢業於名校。

這七人中,中國首富馬化騰來自深圳大學,第二名的馬雲來自杭州師範大學,第三名的 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來自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美的集團創始人何 享健為小學學歷,順豐董事局主席王衛高中畢業,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畢業於湖 北長江職業學院。

《騰訊傳》曾披露,1989年馬化騰高考考了739分,比重點線高出100多分,本可以考北 大清華,家長們普遍要求孩子就近上學,馬化騰這才進了雙非學校深圳大學計算機系。

馬雲不是學習的好苗子,嚴重偏科,英語很好數學瘸腿,第一次高考數學只考了1分。馬 雲心灰意冷,找了份給出版社送書的活打法時間,無意中收到路遙的《人生》,一本說 青年對人生選擇的迷惘的書,找到了奮鬥的意義,果斷回去復讀。

第二次高考,數學只提高到19分,他又再接再厲,在第三次高考前,背下10個基本公式 套用,終於拿到79分的數學及格分,然而總分差了5分。幸運的是,當年杭州師範英語指 標未滿,馬雲英語不錯得到了補招的機會。

考不上211和985就平庸一生?畢業院校對一個人的未來有多大影響?

除了馬雲和馬化騰,歷任中國首富中也有不少普通學子的身影。2017年胡潤百富榜發佈 ,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以2900億元成為中國首富。恢復高考後,1978年許家印回 到學校補習,考上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在周口市名列第三。畢業後在鋼 鐵廠工作十年後,他才下海經商,加入“92派”企業家的洪流中。

以胡潤百富榜為例,自1999年發佈至今誕生了14位中國首富。除了玖龍紙業董事長張茵 學校不詳、碧桂園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美國留學、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創始人榮毅仁 上教會大學外,只有三位來自985高校,分別是電子科技大學的網易創始人丁磊、中南大 學的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中南大學的比亞迪總裁王傳福。

剩下8位都來自普通學校。其中,新希望集團的創始人劉永行、劉永好兄弟,一個來自高 職,一個來自雙非高校;三任首富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只有初中學歷;兩任首富娃哈哈創 始人宗慶後也是初中畢業;馬雲和許家印來自雙非學校;王健林雖然來自211院校遼寧大 學,但是部隊推薦的黨政專修班,嚴格來說不算高考考上的。這麼看,歷任中國首富通 過高考考入211院校的,只佔比21%,57%通過高考考入國內普通院校。

第十名現象

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差異呢?

杭州天長小學老師周武曾參加一次畢業學生聚會,發現原來成績並不突出的學生,反而 在社會上小有成就,而原來成績突出的好學生卻表現平平。他開始花10年追蹤151位畢業 學生,發現“第十名現象”,第十名左右的學生往往有難以預想的潛能。他們往往受關 注不多,學習自主性強,興趣更廣泛。

在學生時代,成績是衡量優秀的唯一標準,但進入社會後,綜合能力才是取得長足進步 的發動機。不乏有情商高、溝通能力強的人後來居上。

松下公司創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提出,松下只招70分水平的人,不刻意招90分優秀的人才 。原因在於,越優秀的人待遇要求越高,人工成本高,但往往不好管理,在強調團隊合 作的企業中,這不是一件好事。

王石也有過類似的觀點,認為所謂一流企業,是指招到三流的人才,做出二流的事情, 卻賺到一流的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