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數據平臺、助力國家實驗室:耕耘在數據科學領域的清華力量

開放數據平臺、助力國家實驗室:耕耘在數據科學領域的清華力量

隨著發展大數據、人工智能上升為國家戰略,數據科學這一領域的計算技術不斷突破,科研成果不斷湧現。在這一時代浪潮之中,清華大學作為頂尖學府也在默默耕耘和奉獻,為行業培育了眾多傑出人才,並推動了跨學科的教學與科研交叉融合,打造了“政產學研用”平臺,孵化了眾多大數據/AI賦能產業的項目,在行業內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為推動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技術落地、產業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下面我們將對其中的一部分團隊和項目進行梳理,希望幫助大家進一步瞭解,這些在實踐中默默奮鬥的清華人,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做出了哪些貢獻。

關注基礎設施

承建大數據系統軟件國家工程實驗室

開放數據平臺、助力國家實驗室:耕耘在數據科學領域的清華力量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數據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建民老師和他的工業大數據團隊承建了“大數據系統軟件國家工程實驗室”。該實驗室於去年9月11日正式啟動,這是該領域唯一一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實驗室將開展基於雲計算的大數據基礎設施、大規模多源異構數據一體化管理、交互式異構數據分析框架、數據可視化與智能數據工程、大數據混源軟件可信驗證等技術、大數據應用開發運行環境的研發和工程化。

實驗室通過建立大數據系統軟件開源生態社區,形成國內一流的科研環境,培養和匯聚大數據系統軟件高端技術人才,主動承擔國家和行業重大科研項目,在多源異構數據管理、大數據分佈式計算框架等研究方向取得一批關鍵技術成果併成功轉化,構建大數據系統軟件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和標準體系,形成可持續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為推動我國大數據系統軟件的技術進步和產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開放AMiner

科技情報大數據挖掘及服務平臺

開放數據平臺、助力國家實驗室:耕耘在數據科學領域的清華力量

作為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科技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計算機系李涓子老師和唐傑老師帶隊研發了科技情報大數據挖掘及服務平臺,又名AMiner。AMiner系統可以通過對AI做領域梳理劃分,再分析各細分領域的專家信息,最終實現精準學術畫像,為使用者提供人才信息。系統還包含億級學術信息,並自動分析關聯的開放知識圖譜,供大家用於研究。

該系統一經問世,便吸引近210個國家與地區總計298萬個獨立IP的訪問量,在學術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AMiner利用先進的數據挖掘和社會網絡分析與挖掘技術,提供研究者語義信息抽取、面向話題的專家搜索、權威機構搜索、話題發現和趨勢分析、基於話題的社會影響力分析、研究者社會網絡關係識別、即時社會關係圖搜索、研究者能力圖譜、審稿人推薦等眾多功能。能夠為計算機科學相關領域的研究者提供更全面的領域知識和更具針對性的研究話題和合作者信息,為科研人員提供很好的信息獲取和幫助。截至目前,AMiner系統已收集了7900多萬論文信息、3900多萬研究者信息,1.3億論文引用關係、780萬知識實體以及3萬多學術會議/期刊,吸引了全球220多個國家的600多萬用戶訪問。

促進醫工結合

研發清華醫工科研服務平臺

開放數據平臺、助力國家實驗室:耕耘在數據科學領域的清華力量

作為實用性多中心建設醫學數據研究開放平臺,“清華醫工科研服務平臺”不僅符合國際多中心科研標準,涵蓋數據科學、臨床醫學、材料科學、人工智能等多領域知識數據。同時還可以提供獨立單中心和互聯多中心兩種運營模式:在多中心模式中,實行數據脫敏、索引互聯、按需共享;在單中心模式中,實現本地運行、院內使用、獨立科研。

醫工平臺踐行醫學和工學的交叉融合科研,以醫療大數據和應用場景驅動工程技術創新發展,以多中心數據平臺關鍵技術實現“平等合作、按需互聯、成果共享、貢獻分明”的科研新模式,逐步覆蓋和聯結全國各地合作醫療機構和工程技術專家團隊。

發佈清數銀聯智策指數

清數銀聯智策指數,是在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經濟金融數據研究中心主任白重恩老師的帶頭下,基於中國銀聯借記卡、信用卡的消費數據,與銀聯智策攜手搭建的金融大數據平臺。該指數基於銀聯智策的金融大數據平臺,經過了數據清理、商戶採樣、時間序列調整等一系列模型驗算,

能準確、實時地反映百姓生活狀況以及多個重要消費行業的景氣度,不僅可以幫助投資決策和行業諮詢,其呈現的經濟以及產業發展規律,對各級政府以及企業的科學決策有著較高參考價值。該指數在業界產生了廣泛影響,並在彭博(Bloomberg)金融終端上推出。

開放數據平臺、助力國家實驗室:耕耘在數據科學領域的清華力量

以消費大數據為核心開發出的清數銀聯智策指數,可以幫助投資人更好的把握市場的機會,幫助媒體更好的撲捉社會的動向,幫助學者更好的研究經濟的規律,幫助政策制定者更好的論證調控的效果。

攜手中國農業科學院

研發農業監測預警系統開發項目

開放數據平臺、助力國家實驗室:耕耘在數據科學領域的清華力量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監測預警系統開發項目由清華校企北京辰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標,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組織專家團隊設計並參與實施。

本項目立足產業發展需求,建設成為國內農產品和經濟大數據最全面的平臺、農產品建模預測最專業的平臺、農業經濟專家分析最權威的平臺。該平臺是迄今為止中國第一個實現從農產品數據採集到數據清洗、整理、建模、監控、預測及預警的全流程農業大數據智能平臺,目前已覆蓋17個主要大類農產品。

該項目有效保障農業監測預警研究空間的穩定運行與功能提升,為加強我國農產品市場監測預警、為農業管理部門提供有效決策支持、建立健全我國現代市場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支撐,已獲得國內農業及經濟專家的認可,並受到澳大利亞等國專家的好評。

合作建設複合型

大數據交通態勢感知智慧指揮中心

複合型大數據交通態勢感知智慧指揮中心是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交通大數據研究中心團隊與貴州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合作開展的課題研究,由陸化普老師領軍,他憑藉其深厚的學術科研背景為國家交通管理大數據提供“智庫”支持。

該系統專注於利用交通仿真、大數據學習、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技術,融合多達100類跨界多類型、多源頭大數據,實現交通態勢和交通風險的感知,將交通安全管理從被動的事後應對處置轉變為交通風險的主動的事前預警處理、事中快速疏導,從而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優化交通管理和治理,更好的服務人民群眾。

開放數據平臺、助力國家實驗室:耕耘在數據科學領域的清華力量

陸化普老師團隊以大數據應用為抓手,提升了信息化、動態化條件下政府的交通管理能力和水平,構建現代科技應用與傳統安全管理深度融合的交通管理新模式的做法,使貴州交通管理工作進一步提升了風險預見性、監管實時性、執法精準性,有利於全面推進“平安交通、和諧交通、便民交通”建設。

研究開放大數據輿情分析平臺

發起成立得意音通聲紋識別科技公司

北京得意音通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由清華大學語音和語言技術中心主任鄭方老師發起成立。鄭方老師帶領的研發團隊一直專注於聲紋識別、語音識別和自然語言理解技術的研發以及在身份認證領域的應用探索和實踐,得意音通公司目前是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聲紋識別領域、智能語音與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技術研發商、產品開發商和服務提供商

得意音通是清華大學知識產權入股企業,自成立以來始終與清華大學保持密切的"產學研"合作。得意公司與清華大學建立了"清華-得意音通聲紋處理聯合實驗室(JLVPP)"旨在促進聲紋處理相關領域的學科建設和科研發展。實驗室聯合雙方優勢、資源,推動聲紋識別領域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促進聲紋識別及相關技術的發展,探索聲紋識別和語音識別、語言理解以及其他生物特徵識別技術之間進行融合應用的創新模式。

成立深鑑人工智能芯片自主研發科技公司

由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副教授汪玉老師與多位清華校友聯合成立的深鑑科技,是一傢俱備神經網絡壓縮編譯工具鏈、深度學習處理器DPU設計、FPGA開發與系統優化等技術能力的初創公司。目前已推出了包括人臉檢測識別模組、深度學習SDK “DNNDK”等8款AI新品,其中也包括2款自研AI芯片——“聽濤”、“觀海”。

其中,深鑑科技最為核心的,即為DPU(Deep Learning Processing Unit),以及神經網絡壓縮編譯技術,它不僅可以將神經網絡壓縮數十倍而不影響準確度,還可以使用“片上存儲”來存儲深度學習算法模型,減少內存讀取,大幅度減少功耗。這些技術在人工智能領域有著廣泛而深入的影響,甚至影響了世界深度學習的發展。

建設開放型法律數據科研平臺

“法律數據科研平臺”是清華—青島數據科學研究院與社會科學學院共同發起,合作尋找司法數據源,數據院自籌資金、投資購置設備,在校內建設計算能力,自行開發的數據應用服務平臺。經過數據院半年多的精心建設,平臺目前已彙集了3900餘萬份全國範圍內依法公開的司法判決文書,形成可持續更新的法律數據庫,具備

全文檢索、分類檢索、結構化分析、統計分析、可視化報表等在線服務功能。

“法律數據科研平臺”在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和法學院老師初步試用中廣受好評。該平臺的海量數據快速檢索功能,加速了老師們的科研效率、在線服務模式打破了老師們對自有計算機的性能約束、多維度的數據分類檢索功能滿足老師們不同課題的數據需求、免費開放的數據服務大大降低了老師們日常的科研數據採集成本,老師們普遍認為該平臺是一個高效環保、數據可靠、功能必要的科研好助手。

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科研方向上,清華人雖然奮鬥在不同的崗位,但是他們每一個項目的建設,都在為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應用落地,為推動中國科研項目市場化、產業化,貢獻著屬於自己的力量。“清華人”不是一個簡單的身份,他承載著一種特定的文化傳統和特定的時代精神。無論是實踐在一線平臺的個人,還是在背後默默支持的數據院整體,都揹負有每一位清華人內心深處強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引領一流大數據科研”不僅是數據院的使命,也是清華大數據人的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