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澆灌民族團結之花:萬里手相牽 粵疆心相連

援疆浇灌民族团结之花:万里手相牵 粤疆心相连

兄弟省市在對口援疆工作中,用心用情用力幫扶,助力喀什、和田等地區脫貧攻堅,極大地促進了南疆貧困人口脫貧和經濟社會發展,援疆幹部與當地各族幹部群眾交心交友、交往交流,親如一家。

萬里手相牽 粵疆心相連

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廣東省對口援建喀什地區疏附縣、伽師縣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等地,不僅極大地促進了當地貧困人口脫貧和經濟社會發展,而且通過搭建溝通平臺、結對認親、加強文化交流等方式,援疆幹部與當地各族幹部群眾交心交友、交往交流,融為一體,打成一片,澆灌出豔麗的民族團結之花。

萬里手相牽 真心換真情

6月7日,在距離新疆伽師萬里之遙的廣東佛山,阿依夏·努爾艾力早早洗漱完畢,迫不及待地想和自己的小夥伴見面。

“來這邊認識了很多佛山好朋友是我最開心的事。”阿依夏·努爾艾力是伽師縣第二小學的一名四年級學生,與她一起參加2018年“佛伽少年手拉手·民族團結一家親”交流營的還有伽師縣各鄉鎮小學的50名小學生,“我們和當地小夥伴共跳一支舞、共寫一手字、共畫一幅畫、共奏一首曲,還互相交換了禮物。”

伽師縣是廣東佛山對口援建的縣市,為搭建兩地學生溝通平臺,從2010年起,佛山與伽師就開展了青少年交流活動。7年間,兩地青少年通過各項文化交流活動共同成長,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開展交往交流活動,講的是一個情字,真心換真情,所以必須走心,讓喀什鄉親感受到我們的真誠。”廣東省援疆前方指揮部副總指揮劉曉明說,目前,廣東省74所中小學、24所職業(技工)院校和6所重點高校已經與受援地開展“一對一”“多對一”掛鉤幫扶。

結對子認親戚 情同一家人

“感謝我的親戚,他們都是好樣的!”提起去年的經歷,家住新疆疏勒縣巴合齊鄉喀魯克7村5組的阿卜來提·斯拉木仍心有餘悸。去年5月,他突發心梗,是東莞援疆醫生袁志波將他從鬼門關拉了回來。

“東莞援疆醫生不僅救了我的命,還成了我的親戚。”去年出院後,幾位東莞援疆醫生到斯拉木大叔家裡走訪,認真瞭解出院後的身體狀況和病情變化,互相留下了聯繫方式,還結對成了親戚,“現在親戚們經常給我打電話,詢問我的身體狀況。我的親戚‘亞克西’!”

“師父們既是良師,也是益友。”阿地力江·阿布都熱蘇力說,通過拜師,不僅能提升自己的診療水平,也將促進與廣東援疆醫生的溝通交往。

珠江天山,一西一東;援疆情緣,萬里相牽。目前,廣東援疆前方指揮部與疏附縣薩依巴格鄉6村、托克扎克鎮4村、伽師縣鐵日木鄉等地164戶貧困戶結對認親,盡力解決貧困戶的生活難題。在援疆各省市中,廣東對口援建市的各鎮街與受援地鄉鎮結對幫扶率先實現了全覆蓋。

潤物細無聲 文化項目促交流

文化是交流的紐帶。除了廣東援疆幹部與喀什各族幹部群眾之間越來越多的交往交流,豐富多樣的文藝巡演、影視劇展播、書畫藝術、體育、旅遊等雙向交流活動,也增進了兩地群眾的文化交流。

“廣東的老師、教練讓我有了更大夢想。”疏附縣明德小學五年級的伊木然江·麥麥提艾力是足球隊的一員。目前,喀什地區疏附縣三中、明德小學、薩依巴格鄉中心小學已成為廣州體育學院足球學院教學實踐基地,疏附縣10所中學、12所小學納入足球集訓體系,500多名各民族青少年常年得到專業足球培訓。

在廣東省援疆前方指揮部的幫助下,更多文化項目走進了對口援建的縣市。在伽師縣,援疆幹部不僅幫助伽師縣文工團創作小品、歌曲,還通過援疆資金投入,創作當地群眾喜歡的現代歌舞以及其他少數民族優秀舞蹈,並對鄉鎮文藝骨幹進行培訓,實現一村建一廣場舞隊。在疏附縣明德小學不少學生還參加了醒獅、花樣跳繩等項目。

“醒獅、舞龍等非常受當地學生的喜愛。”在劉曉明看來,文化有著潤物無聲的溝通交流作用,文化援疆的深入推進加強了思想交流、人文交流、情感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