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惠聚”工作隊員王立喜:只要有信心,脫貧致富之路會越走越寬

“访惠聚”工作队员王立喜:只要有信心,脱贫致富之路会越走越宽

“只要有信心,脫貧致富之路會越走越寬”

“访惠聚”工作队员王立喜:只要有信心,脱贫致富之路会越走越宽

“草莓的採摘時間過去了,現在大棚裡沒有什麼東西了,我打算這兩個月專心打饢賣。”馬木提·依馬克說。

如今,每天馬木提·依馬克要用掉兩袋麵粉,打出來的饢還供不應求。

“我們工作隊今年重點幫扶馬木提·依馬克,就是看中他人勤勞,又有發展頭腦。”王立喜說。

八十六團五連地處博樂市郊區,當地少數民族職工群眾居多。來到連隊後,通過入戶走訪,王立喜瞭解到,連隊人多地少矛盾突出,職工人均土地面積僅有3.6畝。職工除了種地,更多的是靠打工維持生活,收入不穩定。

訪出了民情,接下來就是如何開展工作了。王立喜認為,扶貧除了要幫助職工脫貧,更要讓脫貧的職工起到帶頭示範作用,讓更多職工看到發展的希望。

五連有113座大棚,可是多數是承包給外來人員,該連職工經營的很少,馬木提·依馬克就是其中之一。當時,馬木提·依馬克的大棚裡只種了些普通的蔬菜,而且因為種植管理技術不高,蔬菜上市時間偏晚,跟不上市場需求,收入很不理想。2017年4月,王立喜找到馬木提·依馬克,讓他種上一棚豇豆。王立喜告訴馬木提·依馬克:“漢族職工群眾有曬乾菜的習慣,你早種早上市,一方面賣鮮菜,另一方面大家可以趁著陽光好開始儲備乾菜。”

馬木提·依馬克聽了王立喜的話,結果這一座大棚就收入了1萬多元。

自那之後,“聽王大哥的,沒錯”成了馬木提·依馬克的口頭禪。

去年入冬前,馬木提·依馬克又聽了王立喜的建議,在4座大棚裡種上了草莓,今年開春前吸引了周邊居民來採摘,又讓他賺了一筆。

當問到馬木提·依馬克具體收入了多少錢時,他卻變得扭捏起來,怎麼都不肯說。最後還是王立喜替他解了圍:“不想說就不說了,有了發展信心最重要。只要有信心,脫貧致富之路會越走越寬!”

2017年,“訪惠聚”工作隊與五連一起組織舉辦少數民族職工技能培訓班,根據市場需求定向輸送保安、電焊工等,還積極爭取興邊富民資金350萬元用於改造溫室大棚。這些做法讓五連71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

在2018年3月28日兵團召開的“訪惠聚”2017年度駐連(村)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上,五師駐八十六團五連“訪惠聚”工作隊被評為兵團“訪惠聚”工作先進工作隊,王立喜也被評為兵團“訪惠聚”工作先進工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