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百姓當真因為窮兵黷武,面有菜色?這只是東吳使者一面之辭!

所謂蜀漢百姓“面有菜色”,是東吳使者薛珝於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到蜀國買馬,回國後向吳國皇帝孫休稟報蜀國施政得失的說辭,距離諸葛亮於公元234年過世,已經過去二十餘年。

【永安三年春,使五官中郎將薛珝聘蜀求馬。 】

《漢晉春秋》:【孫休時,珝為五宮中郎將,遣至蜀求馬。及還,休問蜀政得失,對曰:“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臣聞燕雀處堂,子母相樂,自以為安也,突決棟焚,而燕雀怡然不知禍之將及,其是之謂乎!】

在蜀漢政權的四十年曆史中,“丞相”便是諸葛亮的專屬稱呼,後主劉禪以下,從蔣琬、費禕、董允、姜維等諸重臣,一直到基層小吏,但凡議論政事時,無不引述諸葛亮之法為關鍵依據。

諸葛亮連年用兵,嚴刑峻法,而百姓不以為苦,完全是憑他的超人意志和卓越才華,同時加上事無鉅細的工作態度,燃盡生命中所有能量,才得以讓蜀漢政權的組織效率和生產力水平極限提高。

蜀漢百姓當真因為窮兵黷武,面有菜色?這只是東吳使者一面之辭!

然而,封建帝制國家,是極難有現代國家一樣的嚴明法治的,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託於人治。等諸葛亮去世後,作為繼任蜀漢執政者的蔣琬和費禕,雖然也是諸葛亮生前就重用的賢才,但他們面對蜀國地域狹窄、國力貧弱的的現實,作為務實的政治家,也不得不做各種妥協,難以將諸葛亮生前的一切施政方略都繼續下去。

就以“大赦令”為例。三國鼎立局面下,人力資源對各國都極其寶貴,因此各國統治者都不約而同地頻繁下達大赦令,解放那些囚犯罪人,讓他們儘快投入生產、充當兵源。

依據《三國志》各位君主的本紀列傳統計:

曹丕在位6年,1次大赦;曹睿在位13年,5次大赦;曹芳在位15年,9次大赦;曹髦在位6年,3次大赦;曹奐在位5年,4次大赦;

孫權在位33年,8次大赦;孫亮在位6年,6次大赦;孫休在位6年,4次大赦;孫皓在位16年,14次大赦。

即使是東吳孫權也好,司馬氏三父子也罷,這些政治才能公認出色的統治者,一樣在依靠頻繁的大赦令來赦免罪犯、緩和矛盾,粉飾太平,同時順帶給自己塗抹上一層“仁君”面孔。

然而,這種對罪犯的頻繁赦免,肯定直接損害了受害者親屬、間接損害那些守法百姓的權益,也是對國家律法威信的嚴重打擊。因此,劉備生前和諸葛亮論政,都對此不以為然,認為“治亂之道,曾不語赦”“歲歲赦宥,何益於治”。

諸葛亮執政十年,僅僅在劉禪繼位之初大赦過一次,並公開自己“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的施政理想。《三國志》作者陳壽對此評價甚高,認為“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

【丞相亮時,有言公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吳漢不願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陳元方、鄭康成間,每見啟告治亂之道悉矣,曾不語赦也。若劉景升、季玉父子,歲歲赦宥,何益於治!』」】

然而,諸葛亮去世後的30年間,執政的蔣琬費禕等人卻改弦更張,以改元、立皇后、立太子、軍隊勝利、敵國內亂、敵國重臣來投等理由,先後發佈了十一次大赦令。大司農孟光對此公開抨擊,認為是"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惡”,費禕竟不能應答,無言以對。

蜀漢大將軍:費禕

蜀漢百姓當真因為窮兵黷武,面有菜色?這只是東吳使者一面之辭!

【大司農河南孟光於眾中責費禕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窮極,必不得已,然後乃可權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賢,百僚稱職,何有旦夕之急而數施非常之恩,以惠奸宄之惡乎!」禕但顧謝,踧踖而已。由是蜀人稱亮之賢,知禕不及焉。】——《資治通鑑》

其實,這些大赦令絕大多數發生在蔣琬、費禕、姜維這些執掌軍國大事的重臣還軍成都、準備對曹魏發動新的戰爭時。

  • 建興十二年春二月,秋八月,諸葛亮卒於渭濱。楊儀斬魏延首,率諸軍還成都。大赦。
  •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張氏。立子璿為太子,子瑤為安定王。大赦,改元。
  • 延熙六年冬十月,大司馬蔣琬自漢中還,住涪。十一月,大赦。
  • 延熙九年夏六月,費禕還成都。秋,大赦。
  • 延熙十二年春正月,右將軍夏侯霸來降。夏四月,大赦。
  • 延熙十四年夏,大將軍費禕還成都。冬,復北駐漢壽。大赦。
  • 延熙十七年春正月,姜維還成都。大赦。
  • 延熙十九年春,姜維退軍還成都。是歲,立子瓚為新平王。大赦。
  • 延熙二十年,魏大將軍諸葛誕據壽春以叛,姜維復率眾出駱谷,至芒水。是歲大赦。
  • 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於是大赦,改元。
  • 景耀四年春三月,追諡故將軍趙雲。冬十月,大赦。

因此用意一目瞭然,就是史上常見的“謫發囚徒為兵”,如秦始皇徵南越、漢武帝徵大宛例。只不過秦朝二世而亡之殷鑑不遠,漢武輪臺悔過之詔書猶在,便用大赦天下的名義,讓那些罪犯囚徒,去填補下一輪軍事行動所需的人力資源。

蜀漢作為一個人力物力資源貧乏的小國,僅僅佔據了兩漢十三州中的一個州,卻將“北伐中原、興復漢室"作為立國之根基,因此不停以攻為守,對佔據中原九州的北方大國曹魏頻繁發動攻勢,確實稱得上“窮兵黷武”。

蔣琬、費禕們的才幹遠不能與諸葛亮相比,當然維持不了諸葛亮的理想主義施政,明知頻繁大赦是飲鴆止渴,卻也是“火燒眉毛,且顧眼下”,因此,蜀漢政權的施政效率,蜀漢民眾的生活水平,在諸葛亮去世後,確實是遠不如當年了。(【自亮沒後,茲制漸虧,優劣著矣。】)

然而另一方面,蜀漢百姓“面有菜色”之說,也只是東吳使臣薛珝對東吳皇帝孫休的一面之辭。算不得鐵證如山。

東吳景帝孫休這個人,只因為"舊愛宿恩",就重用自己潛邸時的親信張布、濮陽興主持朝政,不能根據朝臣才幹來舉拔良才,本身就不是什麼明主。他為了確保自己皇位萬無一失,便將此前被權臣廢黜的幼弟孫亮殺害,自然算不得心胸豁達的仁君。

東吳景帝:孫休

蜀漢百姓當真因為窮兵黷武,面有菜色?這只是東吳使者一面之辭!

孫權在位期間,吳使張溫出使蜀漢,盛讚諸葛亮的施政方略,卻被孫權認為是有損國體,因此將其貶官。前車之鑑如此,何況孫休的能力見識胸懷,更遠不及其父孫權呢?

因此當孫休問及蜀政得失,薛珝故意多加誇張貶辭,什麼“主暗而不知其過,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一套一套哄得剛愎自用的孫休高興,原亦尋常之事。

孫休在位期間,東吳軍事上毫無對外勝績,更不乏海盜進犯,亂民起兵,死前託孤給張布、濮陽興,此二人卻廢其子而迎立其侄孫皓。

孫皓即位後,同樣為了鞏固皇位,當即將孫休之妻和他兩個兒子一併殺死,也算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更嘲諷了九泉之下孫休的識人不明。

諸葛亮去世後的三十年,蜀漢共發佈十一次大赦,和諸葛亮時代比當然是過頻過濫。然而孫休在位僅六年便發佈四次大赦,孫皓在位十六年時間,更發佈十四次大赦,榮登“三國大赦帝”寶座。這位史上出了名的暴君,如此喜歡“大赦”,目的當然也是儘可能擴充人力資源,而將國家法度拋諸腦後。

因此,單從下達“大赦令”的頻率這個指標,也能推算出孫休、孫皓治下的東吳政權,其實比劉禪治下的蜀漢政權,更加法度紊亂,國勢堪憂。如果此時的蜀漢百姓當真“面有菜色”,那麼同一時期的東吳百姓只怕要“面色如土”了。

只是司馬氏控制的曹魏政權,首先將蜀漢作為了優先打擊目標,幾十萬大軍呼嘯南下,以獅子搏兔之態,泰山壓頂之勢,令總共只有十萬常備軍的蜀漢難以抵抗,率先亡國。

於是如“面如菜色”這樣的貶低之辭,才成了吳人所謂的“先見之明”,竟成青史定論。說到底,不過是東吳多延續了十六年,便多了十六年的史書話語權,也算是某種程度的“成王敗寇”罷了。

不能完全延續諸葛亮的施政方略,歸根結底,是因為彼時蜀漢君臣能力不足,非不欲也,實不能為,畢竟單論治政能力,古往今來又有幾人能及諸葛亮這個千古奇才?

所以這才是【諸葛大名垂宇宙,千載誰堪伯仲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