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所安作品七種|祝賀宇文所安教授榮獲唐獎漢學獎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2018年唐獎漢學獎,由美國宇文所安(Stephen Owen)和日本的斯波義信(Yoshinobu Shiba)兩位教授共同獲得。三聯書店籍此向我們的老作者宇文所安教授表示衷心的祝賀。

宇文教授學植深厚,對中國古典詩歌的研究既有廣度又有深度,尤精於唐詩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耳目一新、獨樹一幟的觀點。2004年起,三聯書店曾推出“宇文所安作品系列”七種,至2014年時精裝再版。今明兩年內,三聯將繼續推出兩種宇文所安作品——《中國文學思想讀本》和《他山的石頭記》,敬請讀者期待。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宇文所安,1946生。曾執教耶魯大學,自1982年起任教於哈佛大學東亞系與比較文學系,哈佛大學James Bryant Conant 特級講座教授,同時也是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古根海姆學術獎及Andrew W. Mellon Foundation傑出學術成就貢獻獎得主。

宇文教授的主要研究領域是中國古典文學、抒情詩和比較詩學,出版專著三十餘種。他的研究以中國中古時代(200—1200)的文學為主,以唐詩研究獨步全球,其他領域亦貢獻卓著,還是古典詩文的翻譯大家。他系統性地彙整中國長達3000年的文學選集教科書,創立“中華經典文庫”(Library of Chinese Humanities)譯著系列,免費開放網絡閱讀,擴大並加深中華人文典籍對世界的影響。

宇文所安作品系列(三聯版)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初唐詩

The Poetry of the Early T'ang

宇文所安 著

2014年3月 三聯書店

本書為宇文所安的成名作,1977年初版以來便在漢學界和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界影響很大,至今仍是一本獨樹一幟的斷代文學史。作者率先將初唐詩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系統性地研究,並開掘了此後唐詩研究的一個方向,而其研究思路和研究視角更是令人耳目一新,啟發良多。

作者從文學史的角度,系統性地處理了從南朝宮廷詩到盛唐詩之間近百年(618-約713)的初唐詩歌,它的歷史定位,它的經驗、規律與軌跡。從初唐四傑、陳子昂到沈佺期、宋之問;從宮廷詩的慣例到律詩、古體詩的逐步成熟;從時代氛圍、宮廷政治到文化生活對詩歌寫作的影響,作者一一細梳了夾處於強大的宮廷詩傳統和潮流下的初唐詩人們如何既利用、完善又對立與突破既有的詩歌規範,從而緩慢地向盛唐詩過渡與邁進。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盛唐詩

The Great Age of Chinese Poetry:

the High T'ang

作為漢學家,宇文本書的立論頗為新穎大膽,質疑乃至否定了許多習見、傳統的觀點,以為盛唐詩歌的標準不是由我們所熟知的幾個大詩人來界定的,也不是被切斷了歷史的一個多姿多彩的瞬間,而是在詩歌觀念、題材、風格乃至技巧等方面持續地發展和變化的複雜過程。比如李白杜甫並非盛唐詩的典型(王維是),王維、孟浩然並非如人想象的那般風格相似;主宰盛唐的是由南朝宮廷詩衍變而來的“京城詩”,而盛唐的偉大成就卻是由京城外部的詩人創造的,等等。細讀分析也非常新穎到位,有許多感受和分析是作者的“獨家”,也是他的研究特色。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

The End of the Chinese"Middle Ages"Essays in Mid-Tang Literary Culture

本書是宇文所安唐代文學“四部曲”之三,但去初、盛唐詩的寫作已有15年。鑑於中唐文學的複雜性和特殊性,本書並不像前兩部一樣是完整的“詩歌史”,而是由七篇論文組成。這些論文具有文學史性質,但本身並不構成一部文學史;而由於中唐文學在風格、主題及處理的範式上遠較初、盛唐複雜,且詩歌、傳奇及非虛構性的散文享有共通的旨趣,因此更不適宜稱為“中唐詩史”。但這些論文卻透過不同類型的文本和文體來探討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問題,這些具體的問題就其性質而言與文化史或社會史等更大的領域息息相關,從而構成了中唐“文學文化”的一副氣質獨具的概貌。

簡言之,作者認為中唐是中國的一個歷史分水嶺,某種程度上是一種“現代”的開端。他這樣解釋:“中唐是中國文學中一個獨一無二的時刻,又是一個新開端。自宋以降所滋生出來的諸多現象,都是在中唐嶄露頭角的。在許多方面,中唐作家在精神志趣上接近兩百年後的宋代大思想家,而不是僅數十年前的盛唐詩人。” 由此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為何中唐意味著“中世紀的終結”。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晚唐:九世紀中葉的中國詩歌 (827—860)

The Late Tang Chinese Poetry of the Mid-Ninth Century(827-860)

宇文所安唐代文學研究“四部曲”的最後一部。本書對晚唐詩的風格、形式和意蘊的變化有獨到的闡釋,對李賀、杜牧、李商隱和溫庭筠的詩歌有不同於前人的精審解讀。而且基於在中唐餘韻影響下晚唐獨特的社會文化狀況和歷史地位,作者在本書中有不同於前三部的對文學史的新敘述,如更加註意文本是如何保存下來和如何在當時流傳的,詩的寫作與在當代的流傳之間的關係如何,還有當時的詩歌與盛唐詩歌之間、與宋代詩歌之間有怎樣的關聯等等。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

Remembrances The Experience of the Past in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宇文所安最富盛名、最“成功”的代表作,是其嘗試把英語“散文”(essay)和中國式的感興進行混合而造成的結果。初版於1986年。作者從汗牛充棟的古典文獻中揀選了十數篇詩文,出其不意地將它們勾連在一起,通過精彩的閱讀、想象、分析與考證,為我們突顯了一箇中國古典文學的經典意象和根本性的母題:追憶。

作者認為,作為一個含蘊豐富的思想和藝術行為,追憶不僅是對往事與歷史的復現與慨嘆,也寄寓著儒家知識分子追求“不朽”的“本體論”焦慮;更體現了 “向後看”這一延續了幾千年的中國文化的傳統和思維模式。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迷樓:詩與慾望的迷宮

Mi-Lou Poetry and the Labyrinth of Desire

“迷樓” 原指隋煬帝在七世紀初建造的一座供其恣意享樂的宮殿,其本義就是“讓人迷失的宮殿”,無論是誰,只要進入迷樓,就會迷而忘返。本書模仿迷樓的架構,將來自不同文化、不同歷史時期的詩歌放在一起進行深入探討,由此論述中西詩歌中的愛慾問題。

作為一種比較詩學,本書不拘限於歐洲傳統中那些耳熟能詳的作品,而是突破常規,將經典的與陌生的、古代的與當代的作品結合起來,以形成一種奇妙的指涉關聯。本書的成功之處,不在於提出了什麼觀念結構,而在於這些詩歌給我們帶來的愉悅,以及當我們放慢腳步沉思這些詩作時感到的快樂。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生成

The Making of Early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本書在新文化史的研究路徑上力圖描述和復原中國早期古典詩歌的建構過程。所謂中國早期古典詩歌,大致是指漢魏時期來源不能確定的、共享的詩歌創作實踐,主要集中於五言詩,這一詩歌共有一些主題、話題、描寫的順序、描寫的公式和一系列語言習慣,它包括一大部分無名氏樂府。作者認為,一般文學史上對漢魏詩的權威而穩定的敘事實際上是齊梁時期在對古典詩歌各種形式的“複製”基礎上的重新建構。因此,本書的研究對象並非古典詩歌本身,而是詩歌文本的歷史變形和其“內在運作機制”,目的是打破對中國早期古典詩歌刻板固化的文學史認知,探尋原本修辭等級低俗的詩歌如何被保存下來,併成為“古典”。

━━━━━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劍橋中國文學史(上下卷)

孫康宜、宇文所安 主編

2013年6月 三聯書店

《劍橋中國文學史》力圖實踐一種新的文學史觀,即文學文化史:相對於傳統的文學社會學分析,更重視物質文化發展——如手抄本文化、印刷文化、雜誌與報紙副刊等——對文學的影響;相對於對作家個體的強烈關注,更注重文學史的有機整體性,及對一些傾向和潮流的梳理;相對於以朝代斷代、將文學史與政治史重合,則更強調文學、文化的歷史自主性;相對於傳統文學史致力於將作者和作品定型和定性,則更注重文本的不確定性……因而作者問題,文學的接受史,印刷文化,選集的編纂,文本的製作、流傳與改寫等等在本書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END—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近期專題」

三聯書訊 | 2018年5月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能為我們戰勝的,只有渺小,而這勝利本身將使我們渺小。那永恆的和非凡的,不肯被我們戰勝。——里爾克

----

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

宇文所安作品七种|祝贺宇文所安教授荣获唐奖汉学奖

ID:sanlianshutong

長按二維碼即可訂閱

----

回覆好文,閱讀更多專題文章

回覆聽課,瞭解書店裡的大學公開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