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高考過後,對於考生來說,最煎熬的時刻就要來臨,那就是填報志願尤其是那些有選擇困難症的家長和考生來說,就是一種痛苦。因為光看這些大學名字,就讓人頭痛。

網上有個笑話說,小明暗戀班花翠花,高考填報志願時,小明問翠花報考哪裡,翠花答:暨南大學。小明聽後,決定悄悄跟她報同一所大學。於是兩個月後,小明踏上了去山東的火車……

事已至此,小明在濟南又遇到真愛,大學4年很快過去了,面臨考研,小明又問女友,你報考哪裡?女友回答,我報考南大。一年後,女友去了南京,小明結果去了南昌……

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結果笑話又引出了一個段子:南京大學和南昌大學都就簡稱“南大”鬧得不可開交。南寧大學坐不住了:你們叫南大,那讓我叫啥?算了,我就叫寧大吧。

結果寧夏大學不服:我當初為了避免和廈門大學衝突,沒叫夏大叫了寧大,這可是我唯一的簡稱,沒法再叫別的了。寧波大學默默流淚:我就倆字,不讓我叫寧大,難道叫波大?

大理大學和大連大學就都笑了:那我就簡稱叫“大大”了。

寶雞大學特別猶豫,是叫“寶大”還是叫“雞大”,這時太原大學說了:“看的我都不好意思了,我是太大”。

天津大學也不甘示弱:我叫天大;中國地質大學:那我就是地大咯。

復旦大學:你聽得頭大,我旦大!

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圖/網絡

好了,言歸正傳,我們先說說陝西的“孿生”高校,你又能分清哪幾個?

1

校名叫“科技” 時髦不掉隊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到本世紀初,部分高校經過合併、擴招,一時間紛紛改頭換面,其中自然也要重新起一個響噹噹的校名。於是,最受歡迎的名字當屬“科技”、“理工”、“工業”等字樣。就像現在的00後小孩都叫“子涵”、“子墨”似的,給大學起名也要趕個時髦。

“科技”當時最火,科技就是科學技術的簡稱。據說,2014年全國帶“科技”二字的大學有47所。就西安高校裡帶“科技”二字的大學有4所,分別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陝西科技大學、西安科技大學,如果加上遠在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那麼就有5所公立的本科院校帶有“科技”二字。

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圖/網絡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是最早由西北農學院和西北林業學院合併後改名,她雖地處楊凌,但還是一所985、211工程院校。

西安的其他4所院校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也是一所教育部直屬院校,屬211工程院校。她的前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簡稱“西軍電”。

1966年集體轉制,更名為西北電訊工程學院,1988年更名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其前身先後叫西安冶金學院、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簡稱“西安冶院”。1994年3月,更名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這個名字總體來說,還改的不錯。一是去掉了“冶金”這兩個字,便於招生;二是突出了建築,當時建築還比較流行,最關鍵的是由學院升格為大學了。

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圖/網絡

但是西安本地人還是喜歡叫“冶院”,據說,有一年大一新生打車去學校,跟的哥說去“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的哥說不知道,結果解釋了半天,的哥冒了一句:“冶院啊!早說嘛!”

前面幾個換好區分,可是陝西科技大學和西安科技大學可真是難住了本地人,更何況外地考生呢。

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圖/網絡

其實陝西科技大學前身是西北輕工業學院,整體在咸陽市。2002年,學校更名為陝西科技大學,2006年學校主體東遷西安。

按理很多高校改名都喜歡叫大一點,畢竟西北屬於區域,陝西屬於省,結果陝西科技大學自甘降低,由“西北”改稱“陝西”。要說這個名字不好也不差。但是,等“西安科技大學”出來後,兩個就讓人分不清了。

西安科技大學前身叫西安礦業學院,人們都簡稱礦院。2003年4月,更名為“西安科技大學“。其實過去礦業類院校大多隸屬於煤炭工業部管理,1998年該部撤銷後,12所礦業院校紛紛改名,大多更名為科技、理工、工程等。

像中國礦業學院改名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分院改為華北科技大學;阜新煤礦學院改為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湘潭煤炭學院改為湖南科技大學;河北煤礦學院改為河北工程大學等等。

2

校名帶“理工” 專業挺冷門

要說愛改名,當屬明星。據說劉德華原名叫劉福榮,李玟的原名叫李美林,張國榮的原名叫張發宗,王菲的原名叫王靖雯。天下熙熙,皆為名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好聽的名字有利於自我推廣和營銷,那麼大學也逃不出名利二字。

以前有個笑話說,兩個人遇見後打招呼,一個問:“你在哪個大學讀書?”答曰:“清華,你在哪?”“我在理工!”“北京理工還是華南理工?”“麻省!”“打擾了……”不同的高校對這則笑話的解讀不同,但是至少說明了有些院校名字太接近了。

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大家來找茬

就拿西安的高校來說,很多名字都是一兩個字之差,但是學校差距卻很大。比如“西北工業大學”和“西安工業大學”,兩所學校名字一字之差,但一個屬於985、211工程院校,另一個屬於省屬院校。

“西安工業大學”和“西安工程大學”也是一字之差,但是一個屬於原兵器工業部直屬的七所本科院校之一(兵工七子),另一個卻是原來的西北紡織工學院,原來隸屬於紡織工業部。

還有一對“孿生”兄弟,一個叫“陝西理工大學”,另一個叫“西安理工大學”。他兩個名字很接近,卻相處很遙遠,因為一個在漢中,一個在西安。陝西理工大學前身是陝西工學院,後易名陝西理工學院,而西安理工大學前身是陝西機械學院。

為何這些高校改名都要圍繞那僅有的幾個字轉,究其原因是“礦業”、“地質”、“氣象”、“農林”、“石油”、“煤炭”、“鋼鐵”、“紡織”、“師範”等都是冷門的,其中某些專業幾乎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不僅招生難、畢業生就業難,師資引進也難,反正要改名,就乾脆改地高大上。

名字高大上了,自己的特色卻沒有了。都爭著搶著用“科技”、“理工”、“財經”、“工程”“工業”等流行詞,但沒了風格的大學,就剩下個相似的名字,真是苦了填報高考志願的考生和家長了。

3

校名改“長安” 聽著像民辦

說起高校的改名,大家最同情的莫過於長安大學了。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名字改得很失敗,聽起來就像一個民辦大學。但這是一所國家首批211工程院校。

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圖/網絡

長安大學的前身為西安公路學院,後改名為西安公路交通大學,是亞洲唯一一所以公路橋樑設計和建設為主的綜合性大學。2000年,西安公路交通大學、西安工程學院、西北建築工程學院合併為長安大學。

有一段演繹不知真假,是這樣描述長安大學的起名過程。

最開始起名首先考慮的是特色專業,仍沿用“西安公路交通大學”,但因為合併了其他院校,這個名字遭到強烈反對;去掉“公路”二字叫“西安交通大學”也不行,按照區域思路叫“西北大學”又和“西大”重了;叫個“陝西/西安大學”,好像有人在申請;如果從“北京、南京、西京”中選“西京大學”,還被民辦大學佔了;叫個“綜合/聯合大學”,又擔心重蹈四川聯合大學和北京聯合大學覆轍;按合併的院校結合取名“公路建築工程大學”,也沒有通過。

據說負責起名的老師腦中靈光一現,西安—西京—長安寫下了“長安大學”四個字,結果這麼個無心之舉就被採納了……

悲催的是,當年長安大學學生拿著學生證到火車站買車票,售票員說“民辦大學的不享受學生價”。

不過不管名字怎麼樣,長安大學的路橋專業還是國內很牛逼的,那座橫跨南二環的校內天橋,是每一屆新生入校都要進行“愛校主義教育”的聖地。

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圖/網絡

也難怪,培華、西京、外事、思源等都是比較有名的民辦大學,長安大學咋一聽就像個民辦大學。網上還有人建議把西安改回“長安”,贊成的有之,反對聲也一大片。反對的人理由很簡單:西安聽起來多大氣,長安嘛,看看長安大學的名字改的多失敗,就知道該不該改回叫長安了。

國內高校改名犯傻的不光長安大學一家。無錫輕工大學、江南學院和無錫教育學院合併時,主體是無錫輕工大學,原本想改無錫大學,結果最後改為江南大學,不看該校歷史,光看校名就是一個民辦大學,其實這個學校也是一個211院校。

還有就是四川工業學院和成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合併,按理以四川工業學院為主體,升格自然應該是“四川工業大學”,叫“華西大學”又不夠格,所以只好改了如今這個不倫不類的名,像個民辦高校。

4

改名這事兒上 誰更高大上?

2018年5月31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官網發佈了《關於2018年擬批准設置高等學校的公示》,公示時間為5月31日至6月13日。也就是說從現在起,新設本科學校有19所,由學院更名大學的有16所,3所是由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另有2所屬於同層次更名。

在這次公佈的名單中,陝西有3所高校更名,其中分別是:陝西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升為本科院校,更名為“西安信息學院”;西安汽車科技職業學院升為本科院校,更名為“西安汽車科技學院”。西安財經學院更名為“西安財經大學”。

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圖/網絡

其中西安財經學院改名為“西安財經大學”。其實西安早先有個“陝西財經學院”,簡稱“陝財”, 2000年合併到西安交通大學,目前叫“西安交通大學經濟與金融學院”。

這次更名的大學裡,也有比較有趣的事情。山東省泰安市的“泰山醫學院”開始申請更名為“齊魯醫科大學”,引起了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校友們質疑,從公佈的結果來看,泰山醫學院最終被批准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這個名字要比“齊魯醫科大學”聽起來更高大上。

PS:

為服務高考填報志願,特整理了陝西93所高校名單(來源教育部官網),以供查詢:

西安高校改名史 誰改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