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陆军之声·夜读」中年男军人,你不行谁行!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中年男军人,你不行谁行!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中年男军人,你不行谁行!

主播:罗 杨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中年男军人,你不行谁行!

当男人和中年在一起搜索,随之蹦出来的就是“油腻”。这真不是一个让人清新的话题。看来,中年男人,确实是一个令人尴尬的身份,一如汪国真《仓促地到了中年》中说:“在你这个年龄,左手要拽着孩子,右手要搀着父母,你成了他们两边的家长,女儿刚踏进青春期,像一只迷乱的羔羊……”

我又试着加了一个“军人”搜索一下,结果还是无法让人神清气爽。

中年的男军人,是什么样呢?

上有年迈体弱的二老盼着儿孙绕膝,下有缠人烧钱的小儿吵着不写作业、要爸爸陪着玩游戏,中间有唠叨起来没完,提前暴露出更年期症状的妻子,腰里还挂着房贷和妻子不知道的“花呗”债……生活压力山大。

还没踩稳向上晋升的步子,天花板已若隐若现。就此止步,想着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付出,心有不甘;转身离开,两手空空,脚下空无一物,前方未卜。唯有一声长叹!人前仍谈笑风生、云淡风轻,可心尖尖上已经自我否定。

那些因为年轻而熬过的夜,训练后狂吃出的胃,逞强好胜留下的印记,已经提前开始了报复:发际线越来越高,多亏了还有必须戴帽子的规定,否则日渐清晰的头顶还真不经晒;肚腩悄悄鼓起,扎皮带不吸着气的话,都看不到自己的裤腰了;这腿脚,为什么一到阴雨天总是有酸麻的滋味儿?

如今不比当年,那时候听《从头再来》听得热血澎湃,现在谁在面前提到总想一眼射他个七零八裂。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纠结,不满足与向现实妥协的挣扎,终于还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

看到《人民日报》里的绿色身影——《大校军官:赶快救人!》

5月24日下午,广西玉林发生了一起侧翻车祸。幸亏路过的车辆中坐着他们,绿色的身影。他们迅速下车,实施了专业有序的急救,当高速公路路政、交警、120急救赶到现场时,一场惊险的交通事故救援已基本完成。

这个简短的新闻,新闻中几个绿色的中年军人身影,让繁燥的心情瞬间平息。

“小李赶紧设置交通事故警示牌,注意指挥后方车辆行驶,许主任、廖干事我们过去救援”。这临危不乱的气度,这指挥若定的姿态!

“注意,把腿抬高,10分钟后,记得给他松绑一下”,“仅用了15分钟左右就完成了3名重伤者和2名轻伤者包扎止血”。这抢救速度,这专业水准!

“当时地面温度高达50度”,“3名同志协助医护人员把伤者抬上担架转至救护车才离开”。

这责任担当,这协同作战的作风!

中年军人,真行!有你们在,就有阳光,就有清风!

我们吐槽也好,瞧不起也好,身在其中也好,反正谁也不能忽视一个重点:这群中年军人,才是我们部队里的千斤顶、中流砥柱。

中年男军人有实践有阅历有经验。当年雄心壮志下基层连队,当一个副排长,东边有连长,西边有指导员,前边有营长教导员,后面有一群年龄比自己还大的兵,夹缝中求能力求锻炼求成绩求升职;当年胸怀科技强国梦,一心窝在实验室里做算术,脑汁绞干了几许,头发绞掉了几许,都塞在了一张张的编码中;当年抱着武器激动万分,如对待初恋女神般精心呵护,耐心保养,细心研究,终于闭着眼都能听出来哪儿哪儿不舒服;当年一头扎进材料的海洋,发誓要用自己的笔让我军的形象更高大光辉,无数次的不眠夜,数不清的格子海……兢兢业业十几年,爬过了大山,趟过了大河,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踏石有痕走过来的,哪个没有两把刷子?哪个脚窝不是一首歌?

中年男军人懂人情知冷暖张弛有度。交给他们的工作,他们一早就开始思谋筹划,然后悠着劲儿完成,不像年轻人先疯狂再说,“早了不动,晚了挠腚”,临时抱佛脚,被佛踢一脚。即使碰到难啃的骨头,也不像年轻人一样恼羞成怒,摔盘子砸碗,骨头没啃下来还被硌了牙!单位里谁谁谁最近身体抱恙,谁谁谁失恋了,谁谁谁思想开车了……中年军人们明察秋毫,还能在装作不经意间安慰一下、给个温暖的鼓励。不像年轻人,自己还没整明白,就急着要给别人做心理咨询情感顾问……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年轻人,时代推着他们这样的,他们也很无奈。可越是这样,越显得这群中年军人们成熟、靠谱!

一句话,中年男军人,你不行谁行!幼儿园和小学还等着你们在六一那天给他们示范“什么是英雄呢”。

不能随波浮沉,为了挚爱的亲人!

再苦再难也要坚强,只为那些期待眼神!

继续行下去,中年男军人!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中年男军人,你不行谁行!
「中国陆军之声·夜读」中年男军人,你不行谁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