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如果說,城市是用鋼筋水泥寫成的“史詩”,那麼,鄉村則是由綠水青山譜成的“小調”。如何在“史詩”的大氣磅礴中,讓“小調”綿遠悠揚?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之義。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三水區蘆苞鎮獨樹崗村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能光看農民口袋裡票子有多少,更要看農民精神風貌怎麼樣。”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徐州賈汪區馬莊村時的講話,為鄉村振興指明瞭方向。

面對新時代“鄉村振興”試卷,佛山從鄉風文明破題,以“古村活化”、“美麗文明村居”建設、“五好新村居”建設工作為抓手,紮實推動村居文明風尚的培育和群眾文明行為習慣的養成。僅“美麗文明村居”一項兩年總投入就不低於15億元,在全市重點建設110個美麗文明示範村居。慈善村、孝道村、誠信村、守法村、書香村、志願村不斷湧現……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高明秋耕圖

今年6月,佛山召開全市鄉村振興工作會議,出臺“1+7”系列文件,其中專門聚焦鄉風文明建設,制定了《佛山市實施鄉風文明建設工程的行動方案》。提出未來三年,全市所有行政村要100%參與文明村創建,文明村覆蓋率達到98%以上。

市委書記魯毅在會上強調,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大力推動鄉村現代文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村容村貌、融入鄉規民約、融入文化生活,深入開展文明素養涵育行動,大力推進崇德鄉村、好學鄉村、孝義鄉村和樂善鄉村建設,著力打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文明鄉風勁吹佛山大地,為佛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凝聚強大合力,為實踐鄉村振興塑造精神引領、道德支撐和文化滋養的根與魂。

純正黨風政風 凝聚鄉村發展之力

“新時期佛山人精神”“傳承嶺南文化,推動鄉村振興”“本土歷史與個人修養”……走進順德區北滘鎮黃龍村“新時代文明傳習所”,總能聽見悅耳的講課聲。

“新時代文明傳習所”是黃龍村強化黨建工作的最新舉措,也是佛山推進鄉風文明的動作之一。農村黨組織是“領頭雁”,鄉風要文明,農村黨風政風首先要文明。佛山一直高度重視農村黨風政風的引領示範作用,狠抓農村黨組織建設,大力塑造黨員幹部中“為民務實、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精神風貌。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南海區桂城街道平東社區玉廉文化教育基地

為密切黨群聯繫,在全省率先探索鎮(街)領導幹部直聯制、黨員戶聯繫工作。

為提高村幹部履職能力,全面實施村居兩支後備隊伍“千人培養計劃”、大力推行村居“一站式”“一門式”政務服務。

為將村居各項事務納入規範軌道,探索實施重要事權清單管理制度、建立村居矛盾糾紛預防和歷史遺留問題化解工作機制。

為嚴查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

為將發展理念保持與黨中央高度一致,市區領導班子帶頭,並組建百姓宣講團,把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傳播到萬千農戶……

純正的黨風政風,像一顆種子,不斷生根發芽,凝聚發展合力,提振奮鬥信心。過去6年,黃龍村這個曾留下習近平總書記腳印的村落,通過黨組織引領、黨員企業家示範帶動,經濟、環境、公共配套脫胎換骨全面奔小康。

走進村口的黨建文化公園,很多村民都能清楚地解釋園內一紅色絲帶狀雕塑的意義:“這是團結之樹,一條是黨員,一條是群眾。”

敦化鄉風民風 核心價值觀遠名揚

禪城區紫南村治安隊副隊長潘耀機有一份重要的“額外”工作,就是監督紫南村村規民約規定的細節落實:村民建房有沒有超高,施工現場有沒有圍蔽,村道有沒有垃圾,汽車有沒有亂停放……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禪城區南莊鎮紫南村5公里文化長廊導人向善

近十年來,紫南村先後出臺了60多項共300多條村規民約,內容涉及住房修建、市政管理、村容村貌等方方面面,給紫南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去年該村榮獲“全國文明村”殊榮。今年4月,紫南村出資、出場地、出管理的廣府家訓館、佛山好人館開館,仁善鄉風更加彰顯。

價值觀定了就好像確定了“風向標”,形成文明鄉風即順理成章。為此,在文明鄉風建設之路上,佛山大力推動核心價值觀融入村容村貌、村規民約,紫南村正是典範。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三水區南山鎮漫江社區社區公約

其間,佛山一手抓“硬件”:在市文明委、市文明辦的指導下,110條美麗文明村居紛紛結合村居環境和建築風貌特色,靈活運用村居當地歷史、名人、典故、諺語、民俗元素,建設一批核心價值觀主題公園、牆繪、景觀;另一手抓“軟件”:通過樹立村規民約,在衣食住行中引導村民踐行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去年,市文明辦還在全市738個村居全面組織鄉規民約大徵集、大討論、大修訂活動,並製作“移風易俗”主題動漫劇,在農村廣泛刊播。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市民文明教育系列之美麗文明村居動漫情景劇

移風易俗,成風化人。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浸潤佛山人的心田,好人好事不斷湧現,淳樸醇厚、互愛互助的民風日漸濃郁。目前,佛山全市僅村居志願服務組織311個、面向村居常態開展的志願服務項目264項。通過評比,一批最美鄉村醫生、最美鄉村教師、“有為青年”“新鄉賢”、道德模範產生,發揮著身邊榜樣感召作用。

四川人丁小洋在佛山經營理髮店13載,“以前外地人進村,村民會很戒備,如今非常熱情地問,你要去哪裡啊?有什麼可以幫到你?我覺得這是民風最大的改變。”丁小洋說。

傳承優良家風 弘揚家庭正能量

家風是家庭文明的精髓,對於規範人們言行、淳化社會風氣具有重要意義。

今年1月13日,南海區西樵鎮上金甌社區一片火熱。居委會門口,尊師重教、情繫家鄉、熱心公益、孝老愛親、安居樂業等各類型的11戶“好家風”文明家庭的出爐,給在場200多位村民帶來了一場“精神洗禮”。頒獎晚會後,69歲的村民區信英找到村幹部表示,“這個活動太好了,一定要繼續搞,如果沒有經費,我願意贊助5000元!”

無獨有偶。如今,經過南海區大瀝鎮白沙等4個社區,就能看到很多家訓貼在門口。這得益於該鎮啟動的美麗文明村居創建“家庭三亮”(黨員之家亮身份、居民之家亮家訓、美德之家亮榮譽)道德選樹活動。

兩個社區的個案只是佛山傳承優秀家風家訓的一角。以用千千萬萬家庭的好家風支撐起社會的好風氣為目標,近年來,佛山大力開展弘揚“好家風好家訓”、創建“星級文明農戶”“五好文明家庭”等活動。同時,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婦聯堅持十載打造“家庭文化節”,全市每年組織“尋找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巡迴宣講”“美德春聯進萬家”等活動超百場次。

截至2018年3月,佛山市共有全國文明家庭1戶,全國五好文明家庭10戶,全國最美家庭8戶,省級最美家庭、書香家庭78戶,市級十大文明家庭60戶、最美家庭125戶,13個村居被命名為廣東省家庭文明建設示範點,愛國守法、孝老愛親、勤儉節約、鄰里和睦的文明家庭美德遍地開花。

深挖文化因子 繁榮鄉村文化新風

每個鄉村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在美麗文明村居建設中,最忌“千村一面”。具有新時代風采的文明村居,應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獨特版”,而不是“復刻版”。

身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如何在塑造文明鄉風中活用好佛山的嶺南文化基因?

佛山給出的答案是:著力繼承創新鄉村傳統文化,將鄉風文明建設與繁榮發展鄉村文化相結合。通過建設文明、健康、科學的農村文化娛樂方式,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充滿鄉土氣息、富於時代精神。尤其是修繕活化50條古村落,將村宗祠家廟、家塾書院、鑊耳屋民居改造成村史館、鄉賢館、民間博物館,花會、燈會、廟會、歌會等文化活動逐步復原。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南海區桂城街道平東社區玉廉文化教育基地

與此同時,佛山大力創建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打造“城鄉十分鐘文化圈”,實現全市村居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在村居常態開展科學、文化、法治等培訓,推廣普及智能圖書館。據統計,全市每年在村居播放電影近萬場次、舉辦戲劇(演出)近2000場次,每個行政村居基本都有3支以上業餘文化隊伍。建成農家書屋703間、藏書超22萬冊。

此外,在留有輝煌革命歷史之地,佛山還努力尋找“佛山紅色足跡”,大力挖掘、保護西海烈士陵園陳列館、三譚革命事蹟展覽館、羅登賢紀念館等分佈在農村地區的紅色革命遺址,讓理想遠大、甘於奉獻、艱苦奮鬥、為民服務等紅色基因在農村代代相傳。

細數佛山美麗文明村居,禪城區張槎街道的蓮塘村“龍獅聖源·蓮塘毓秀”品牌深入人心,書法和龍獅文化已成為該村的文化名片; 南海區西樵鎮松塘村崇文重教的翰林文化發揚光大; 順德區北滘鎮碧江村深挖祠堂文化,碧江金樓舊貌換新顏; 三水樂平鎮大旗頭村發揚鄉賢文化,牽手清華大學高水平地建設廣府文化體驗基地……醒獅文化村、狀元文化村、“初地文化社區”、《三字經》文化村……

文化競相吐豔,佛山鄉村春色滿園。

下一步,佛山鄉風文明建設工程如何開展?

●開展思想引領行動

1.牢牢把握農村意識形態和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主導權

2.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村居“三融入”:融入村居環境、融入村規民約、融入群眾文化生活

●開展文明涵育行動

1..建設崇德鄉村

2.建設好學鄉村3.建設孝義鄉村4.建設樂善鄉村

●開展文脈傳承行動

1.繼承弘揚紅色文化

2.傳承保護優秀本土文化

3.繁榮發展新時代先進文化

●開展規範創建行動

1.規範公共服務流程2.規範公共設施管理3.規範村民日常行為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佛山厚植基層文明鄉風,塑造鄉村振興之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