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墓中沒有氧氣,為何燈火卻不滅?難道真如傳說中那麼神?

我們在一些盜墓小說之中,經常能看到類似於當一個墓門打開之後,裡邊有著千年不滅的古燈,或者說,原本黑漆漆的古墓,因為盜墓者觸碰到了某個機關,突然就有一盞盞的燈亮了起來,非常驚奇。但是,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在古墓那種沒有氧氣的洞穴中,火基本上是不可能燃燒的,那麼,盜墓小說中的長明燈是真的嗎?如果是,又為什麼能否不熄滅呢?

古代皇帝墓中沒有氧氣,為何燈火卻不滅?難道真如傳說中那麼神?

其實,這種情況最早不是在中國發生的,而是在西方,在羅馬。一個東羅馬的士兵在巡邏的時候,找到了一處墓穴,結果裡面有著燈光,士兵走進去之後,發現了燈火,燈火外邊是有一個通風罩的。後來這名士兵把這個燈火上繳給了國家,經過研究後發現,這個燈是五百年前的產物,可它怎麼會燃燒五百年呢?這是不可能的呀。但是當時的技術沒法解釋這個現象,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了。

古代皇帝墓中沒有氧氣,為何燈火卻不滅?難道真如傳說中那麼神?

一千年之後,羅馬教皇又發現了一個燃燒了很長時間的燈火,而這個燈所在的古墓的主人,是古羅馬大臣的一個女兒,算起來,也有一千五百年了。而在中國,最著名的“常亮”陵墓,就是秦始皇的陵墓了。根據司馬遷的《史記》記載,在秦始皇駕崩之後,有人收集了人魚膏,把這個東西當做燃料,可以一直燃燒,保持千年的不滅。所以秦始皇陵才能亮如白晝。

古代皇帝墓中沒有氧氣,為何燈火卻不滅?難道真如傳說中那麼神?

當然,有點科學常識的人都知道,這是沒有科學常識的司馬遷來忽悠人的。那麼真相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美國的一個科學家給出了答案。長明燈的主要燃料是黃磷,黃磷在正常的空氣裡是能夠一直燃燒的,可以燃燒兩天左右,但是這那些十幾個世紀的還是相差甚遠。確實,在墓門關閉的時候,墓中沒有了氧氣,長明燈會熄滅,但是因此空氣中的活性成分也被抑制了。

古代皇帝墓中沒有氧氣,為何燈火卻不滅?難道真如傳說中那麼神?

當墓門打開之後,空氣重新變得活躍,而一部分的黃磷也是圍繞在燈芯的周圍,當氧氣進入之後,會產生化學反應,燈芯被再次點燃,所以就有了小說中那種恐怖的情節。所以,這相當於是下葬的時候是燃燒著的,關了墓門就滅了,但是實際上原料還在,而當墓門被打開的時候,又亮了。或許前後燃燒的時間很短,但是給人們造成了假象,誤以為真的燃燒了那麼長時間,其實我們都該知道,永遠活躍的東西是不存在的,即便是在科學如此發達的今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