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後陝壩鎮滿天紅村第一書記王軍:貧困戶的貼心人

杭後陝壩鎮滿天紅村第一書記王軍:貧困戶的貼心人


“大娘,我給你和你女兒挑選了幾件衣服,你看看合適不,來試試這個。”6月6日,杭後陝壩鎮滿天紅村第一書記王軍把林業局幹部捐贈的衣物送到了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貧困戶家中。為了讓貧困戶及家人穿上合身的衣服,王軍一件一件地為他們挑選。

“王書記真是我們的貼心人……”說起第一書記王軍,陝壩鎮滿天紅村村民都會豎起大拇指。王軍是旗林業局的一名普通幹部,2017年派駐滿天紅村任第一書記。在扶貧路上,留下了王軍的心血和汗水,也換來了滿滿的收穫。


杭後陝壩鎮滿天紅村第一書記王軍:貧困戶的貼心人

王軍


真心幫扶 脫貧的事記心頭

在王軍的扶貧日誌上,密密麻麻地記錄著村裡每一戶貧困戶家的詳細情況。滿天紅村2017年精準扶貧16戶22人,2018年7戶16人,每一戶大大小小的事,王軍都記在心裡,逐條逐項解決落實。

“王書記對貧困戶可上心了,從孩子學技術,到我看病吃藥、發展種養殖業,他都給了我很大的幫助。今年我又承包了十幾畝地,工作隊幫扶了我60只雞,又給閨女找了學技術的學校,聯繫好了工作,年底我們家肯定能脫貧。”滿天紅村一組貧困戶呂秉光說。

幾年前,呂秉光因外出打工未要回工資受到打擊,一度精神不振,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幫扶幹部多次入戶走訪,無論怎麼勸說,他就是一句話:就這麼湊乎過哇。“只有敞開心扉,才能走進貧困戶的心裡,真正瞭解他們的疾苦,打開他們的心結,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採取適合他們的幫扶措施。”為了幫助呂秉光改變思想,重拾信心,王軍沉下身子,靜下心來,一次又一次地入戶走訪,用心傾聽他的疾苦,拉近彼此的距離。利用五天的時間,王軍和駐村工作隊、村幹部為呂秉光整理了院落。曾經看起來就像個垃圾場的院子,被整理得乾乾淨淨,並規劃出了生活區、養殖區、種植區和柴草區。“大家都這麼幫我,我再

不幹真不像話了。”從此,呂秉光開始主動打掃院子,下地幹活了,重新喚起了生活的勇氣。

“以後,有甚事情有甚困難我來幫你解決。”這是王軍走訪中經常說的話。貧困戶馬旺旺身體殘疾和老母親相依為命。“隔三差五王軍就買點東西上門看看,問問有甚困難,慢慢地馬旺旺性格開朗起來。現在一有事他就找王書記,感覺就是一家人。前一段時間,王軍還幫他家解決了飲水問題。”村支部書記趙平介紹說。從改變思想入手,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王軍的這一做法讓貧困群眾樹立起擺脫貧困的勇氣。


理清思路 不遺餘力謀發展

在全力以赴解決好貧困群眾問題的同時,王軍更加關注整村脫貧,他不遺餘力地找項目、謀發展。滿天紅村屬城郊村,村內50%的人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年齡偏大,均為體弱多病者,閒置、廢棄的房屋多,全村沒有一條油路,村集體經濟收入低,人均收入低於全旗平均水平。面對這樣的現狀,王軍認為想要發展還得從基礎抓起。“要是沒有王書記的爭取,紅滿路到現在還是土路,為了這事兒他跑了好幾天。”趙平介紹說,這條塵土飛揚、坑坑窪窪的土路,在王軍的努力下改變了模樣。他跑建設部門、高速路建設單位、交通局,幾個部門來來回回地跑,最終將高速路修復項目向北延長了270米,油路通到了村委會。另外,全村入組的主幹道也要鋪砂。

“王書記還給我們爭取回光伏發電項目,馬上就要動工了。等到併網發電,新村住戶可以免費用電,剩下的併網出售,既節省了電費,還能增加收入。”趙平細數著村內的變化。進村道路旁的沙元支溝被當地群眾稱為“臭水溝”,水溝內雜草叢生,王軍找旗水務局,為排幹進行了清淤,疏通了排水。為綠化、美化新村村委會廣場,王軍向包扶單位林業局申請樹苗,並組織全村黨員幹部進行義務植樹,目前村莊處處生機勃勃。

這幾天,王軍又忙著入戶宣傳政策、徵求意見,這次是要落實土地整理項目。“五組整村搬遷,可以讓農民土房換成新房,還能復墾400多畝耕地。要是再能把7、6、4、10組也搬遷出來,不僅新村規模擴大了,而且土地可以連片種植,整村脫貧一點問題也沒有。”想到村子將要迎來全新的發展,群眾將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王軍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

巴彥淖爾日報社通訊員 汪巧枝 文/圖

杭後陝壩鎮滿天紅村第一書記王軍:貧困戶的貼心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