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看安徽」桐城:六尺巷故事“調”出鄉風好文明

「鄉風文明看安徽」桐城:六尺巷故事“調”出鄉風好文明

六尺巷

「鄉風文明看安徽」桐城:六尺巷故事“調”出鄉風好文明

孔城法庭六尺巷文化牆

中安在線、安徽文明網、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鄉風文明一個很重要的切入點是鄉村鄰里文化。越是鄰里,越容易產生矛盾。

時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桐城市始終堅持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同步發力,文明鄉風早已在全市各山村角落悄然颳起,鄉風文明的味道越來越濃。

借古喻今:古代“六尺巷”文化閃耀現代光芒

「鄉風文明看安徽」桐城:六尺巷故事“調”出鄉風好文明

勸。引導當事人參觀六尺巷文化牆,聆聽六尺巷故事,進行勸導

在桐城市,有這樣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六尺巷故事,“一紙書來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如今,這一朗朗上口的美好故事,依舊閃耀道德光芒,發揮著化解鄉里矛盾的作用。

“六尺巷”的由來記載於《桐城縣誌》,其典故傳承和弘揚“和為貴”的和諧處世之理念及寬容禮讓做人之美德。

三年前,古老的六尺巷故事作為桐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被桐城市法院巧妙運用,當地法院提出並總結“六尺巷調解工作法”,用“六尺巷”智慧啟發當事人。

優秀傳統文化是思想的淨化器、心靈的潤滑劑,在教育人、感化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六尺巷”故事在桐城家喻戶曉,桐城法院將其與審判實務靈活結合發揮出了“奇效”。

2017年6月20日,最高法院周強院長作出重要批示:安徽桐城市法院運用“六尺巷調解法”有效化解基層糾紛的做法和經驗值得認真總結和各地借鑑。

2017年至今,桐城市委出臺實施意見,在全市推廣應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檢察、公安、民政、信訪等11個部門及各鄉、鎮、街道相繼設立“六尺巷調解工作室”,打造具有桐城特色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品牌。

源頭活水:六尺巷文化在司法調解領域出奇效

「鄉風文明看安徽」桐城:六尺巷故事“調”出鄉風好文明

和。解決爭議,握手言和

所謂“六尺巷調解工作法”,是指以借古喻今為切入點,用六尺巷典故啟發人;以辯法析理為著力點,用情理法交融引導人;以化解矛盾為關鍵點,用和為貴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義為根本點,用知進退境界昭示人。

“這一做法是對社會治理的一種創新,有利於修復被破壞的社會關係,使之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桐城市文明辦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2017年3月,桐城市東關社區在對原彩印廠宿舍進行整治時,為了體現小區美觀,在李某和趙某兩家院牆間的巷道上砌了一道遮蔽牆,並留下通道口,不料這一利民舉措卻引發了一場糾紛。

為妥善化解兩家的紛爭,桐城市龍眠街道和東關社區人民調解組織共同召集雙方當事人和雙方親屬當面進行調解。在調解過程中,調解人員特意講起了“六尺巷”故事,提醒他們不要忘記中華包容謙讓的傳統美德,講明遠親不如近鄰,鄰里之間要守望相助,互諒互讓。最終雙方作出讓步達成調解。原本水火不容的兩人熱情握手,鄰里關係重歸和諧。

無獨有偶。2017年9月14日,桐城法院孔城法庭利用訴調對接中心和六尺巷調解工作室平臺,將司法服務延伸到訴前,成功化解一起矛盾糾紛激烈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

“六尺巷調解工作法在讓上提倡強者先讓、互諒互讓,希望你們兩公司能夠先作出讓步,儘快賠償。”調解工作中,桐城市、孔城鎮、居委會三級聯動,經過不懈的勸說和努力,兩公司終於同意協調,經過數輪磋商,適時調整思路,案件終於柳暗花明。

參與調解此案的法官張誠在調解時說道:“死者在物業公司務工,因為意外死於非命,在這場人身損害賠償糾紛中,相對於你們兩家公司來說,他是弱者。死者家屬因親人離世本已十分悲痛,在賠償問題再糾纏不清,難免太不近人情。

口口相傳:文明新風燒旺桐城鄉間之“火”

「鄉風文明看安徽」桐城:六尺巷故事“調”出鄉風好文明

讓。強者先讓,互諒互讓

六尺巷故事裡蘊含的謙和禮讓、知進退等深刻內涵,與基層枯燥又繁瑣的司法公正創新結合,彰顯了傳統文化與現代司法文明相結合精神,有效調解了鄉村矛盾,是桐城市的一次創新,也是安徽傳統文化的凝練和實踐。

桐城法院把“六尺巷調解工作法”貫穿於立案、審判、執行三個階段,分佈於訴前、訴中、訴後三個環節,做到“全方位”、“全覆蓋”。

此外,該院利用訴訟服務站、六尺巷調解工作室、訴調對接中心的多點聯動,將調解向訴前延伸,化解了大量基層矛盾。堅持以法官為中心,制定《“六尺巷調解工作法”操作規程》。在案件辦理過程中,注重案前引導,用“六尺巷”智慧啟發當事人。

“通過操作規程,使六尺巷調解工作法成為可複製、可借鑑的工作方法,並逐步在全院形成了人人會講六尺巷故事,人人會用六尺巷調解工作法,人人會營造禮讓互讓的司法氛圍的良好局面。”桐城法院有關負責人如是說。

如今,“六尺巷”精髓深入到每一位法官心中,大家都在自覺努力成為桐城文化的傳播者、司法為民的踐行者、和諧環境的營造者。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以來共講述“六尺巷”故事1500餘次,引導當事人參觀“六尺巷”文化牆和原址800餘次,許多當事人表示深受啟發,願意配合法官做好案件調解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