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份子錢,到底該不該隨?

今年初,寧波一網友燕領參加同事婚禮的新聞引爆熱烈討論。燕領不是寧波本地人,參加同事婚禮隨了100元的紅包,哪想看到婚宴上的山珍海味後,後悔自己紅包隨少了。

消息一出,網友很快站成了兩派,一派認為100元實在拿不出手,應該補紅包或者買禮物來“彌補形象”,另一派認為“禮輕情意重”,沒必要刻意而為之。

職場份子錢,到底該不該隨?

份子錢在複雜職場中有著微妙的意味,也因此衍生出了不少故事。那職場上的份子錢,應該怎麼對待呢?

一、忠於自我,心甘情願隨份子

不出份子錢,傷感情。出了份子錢,傷心情。為了假裝自己和誰的關係都很好,委屈自己的心情,還讓自己的錢包遭殃,完全就是得不償失。

職場份子錢,到底該不該隨?

二、考慮實際,根據自己經濟能力隨份子

強強在小城市的事業單位工作,單位“默認市場價”500元起。朋友調侃強強是“顯性貧困人口”——月工資到手2000多,出去兩份份子錢,經濟就觸碰“高壓線”,日子接近吃土邊緣。但比起這,更讓強強的顧慮是:份子錢不到位,還怎麼和同事相處?

公司李總的兒子辦婚禮,同事小琴問我打算隨多少錢,我說500元,小琴叫起來:我們部門都隨1000。原來,小琴所在的財務部門,除了她一個新人,都是“資歷”老的同事,全部已婚,當初劉總隨給他們的份子錢是1000元,所以禮尚往來,,她們也都回1000元。

職場中的份子錢就是個“面子工程”,但面子不是靠透支自己消費能力得來的,而是要結合自己與對方的“經濟往來”酌情考慮。工資低的剛上班族完全可以跳出同事隨份子的“標準線”,與其死撐面子,不如亮出自己的底線,畢竟結婚隨份子錢,重要的是情誼。

三、關於職場份子錢的4個真相

《奇葩說》有一期節目專門探討:份子錢該不該被消滅?正方認為份子錢是對單身一族的“打劫”,應該取消份子錢,不應該讓它成為一種經濟負擔;反方認為中國人講究的就是禮尚往來,有相欠才有感情。

職場份子錢,到底該不該隨?

關於份子錢,你需要知曉這些難以言明的狀況:

1、“鐵打的職場,流水的同事”

同事本就是為了共同工作而臨時催生的“不穩定關係”,一旦自己或同事有一方離職,以後再無交集,那份子錢“互助互濟”的人情往來到最後會變成“有去無回”。

2、即使隨了份子錢,職場人際關係也不一定會改善

職場中的一個真實情況是,份子錢的多少不會改變同事對你的印象,因為職場本身就是利益共贏和利益互換的地方。你把隨份子的“價碼”抬高,對方心知肚明,知道日後你還是要如數“討要回去”的,份子錢頂多是適度免去對方對你印象的進一步變壞,而無法從根本上“扭轉乾坤”。

3、拒絕隨份子並避免日後尷尬是考驗智慧和心性的試金石

從互助互惠到人情往來,再到現在摻雜職場利益的複雜演變,份子錢離它原本的含義已經越來越遠。職場份子錢,“窮無法獨善其身,達就適度兼濟天下”。

一個成熟的職場人,是能夠在“有效”隨份子表達自己真心祝福的同時,不至於讓自己過得抓襟見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