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縣災後一週年紀實——鳳凰涅槃 新磨蝶變

歷史將永遠銘記這一刻:2017年6月24日5點45分左右,一陣突如其來的轟鳴,四川省阿壩州茂縣疊溪鎮新磨村新村組,一個曾經美麗無比、盛產李子和花椒的村組,瞬間被垮塌山體吞沒,房屋掩埋、道路阻斷、農田被毀,10人死亡,73人失蹤,緊急轉移安置405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達1.78億元。

然而,災難澆不滅燃燒的希望,痛苦摧不垮挺起的脊樑。茂縣幹部群眾在在黨和國家的傾力救援和全國人民的愛心援助中汲取奮進的力量,用汗水和雙手,重建美麗家園。三百六十多個日夜,苦難的新磨在異地重建中涅槃;曾經滿目瘡痍的大地上,正鋪展開一幅幅美麗的畫卷……

黨委政府:推動重建的主導力量

“把搶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當黨和政府用國家行動力發出這樣莊嚴的聲音時,命運共同體意識由此凝聚,內化為社會共識,外化為共克時艱的強大動力。隨著搶險救災、過渡安置取得階段性勝利,恢復重建的戰役再次打響,黨中央和國務院以及省、州領導都期待著災區人民能夠打贏重建美好新家園這一“硬仗”。

2017年8月4日,茂縣“6·24”疊溪特大山體滑坡災後恢復重建領導小組成立;2017年8月21日,正式成立災後恢復重建領導小組辦公室;2017年9月,茂縣“6·24”疊溪特大山體滑坡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全面啟動;同年11月,阿壩州人民政府印發了《阿壩州茂縣疊溪“6·24”特大山體滑坡災後恢復重建實施規劃》,指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和李克強總理等中央領導批示精神為統領,堅持“以人為本、自力更生、統籌兼顧”的思路,以科學規劃為基礎,提出用3年時間完成災後恢復重建任務,以保障民生為核心,突出農房、產業、交通重建、地災防治與生態修復,推進科學重建、人文重建、綠色重建、陽光重建,建成幸福美麗新家園。

“用行動說話,到一線指揮。”恢復重建戰役打響後,圍繞《規劃》提出“一年建成農房、兩年基本完成重建、三年恢復產業”的目標任務,省、州領導多次深入茂縣災區檢查、督促、指導工作,茂縣縣委、縣政府把恢復重建當成壓倒一切的中心工作,及時成立了疊溪“6·24”災後重建前沿指揮部,派駐縣級分管領導,全面協調指揮項目推進,突出重點,狠抓落實,各項目業主單位安排專人入住疊溪施工現場,全面督促推進項目建設。

“災後恢復重建,農房重建是首要任務。自安置點農房異地重建項目、安置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工以來,縣住建局就指派我和另外兩個工作人員駐紮在疊溪鎮,督促項目進展,監督工程質量,協調工程實施問題,確保在時間節點內,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既定重建任務。”茂縣住房和建設局職工冉崇力說,幾個月以來,他們紮根安置點,放棄週末休假,只為讓受災群眾能早日住進經濟適用、安全可靠的新房。一年後,一座座佈局合理,樣式新穎的農房拔地而起,述說著一年的新生。

一年來,在黨委政府的領導推動下,災區幹部群眾搶抓時間節點,統籌協調推進,精力向重建集中、財力向重建傾斜、人力向重建轉移,他們如同一個個精密咬合的齒輪,組成一臺臺永動的機器夜以繼日轟然運轉,推動進度的箭頭向規劃時點不斷前進。災區晦暗的畫面被不斷刷新:房屋在重建、產業在生長、道路在延伸、生態在恢復……

“按照‘一年完成農房重建’的工作目標,目前,17戶選擇在疊溪鎮進行集中安置的受災群眾戶,農房主體已修建完畢,正在安裝配套設施。安置點內道路、供水、汙水等基礎設施齊全,相信他們的生活環境會比以前更好。”茂縣縣委常委張銘介紹道,在推進農房重建的同時,其餘項目也在按照時間節點加快推進。目前,6·24災後恢復重建項目開工率達90%以上;安置點內的路網已初具雛形;疊溪鎮小學遷建項目、九環線醫療救護茂縣分中心項目、省道448線疊溪至松坪溝段恢復重建工程、黨群服務活動中心項目,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不斷加快進度;交通、水利、電力等基礎設施項目和地質災害治理項目持續推進工程建設。

部門聯動:災後重建的堅強保障

災後恢復重建是一項系統工程,而規劃方案、資金籌措以及水、電、路的通暢無疑是啟動恢復重建的基礎性保障。根據《茂縣疊溪“6·24”特大山體滑坡災後恢復重建實施規劃》,全縣各級各部門按照優先“保民房、保民生”原則,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推進恢復重建步伐。

站在疊溪鎮新磨村集中安置點附近的山樑上,一條條臨時便道,切割著各個項目點;一排整齊的電線杆跨越溝壑,自遠而近延伸過來;一根根水管埋設地下,組成新的地下水網,直通安置點。行走在安置點內,攪拌機、電焊機、切割機轟鳴著,滿載建材的大型運輸車輛來往穿梭,顯得嘈雜而熱鬧。正在巡察工程進度的冉崇力說,災後重建之所以這麼順利,前期準備工作功不可沒,水、電、路通得早,協調得好,幹什麼都方便。

疊溪鎮集中安置點共有農房異地重建項目、疊溪小學遷建項目、九環線醫療救護中心茂縣分中心項目、黨群活動中心項目、安置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5大項目開工建設,臨時用水、用電,項目點車輛出入,項目進度時間節點都撞到了一起。為此,開工建設前,縣重建辦多次召開會議,協調解決各個項目點衝突的矛盾,各項目負責單位也加強工作對接,做好開工前期準備。

而這些,僅僅是災後恢復重建的序幕……

開工建設後,縣重建辦每週在前沿指揮部召開工作例會,各項目單位通報項目進展和工程進度計劃,倒排工期,並協調解決臨時出現的問題,確保項目有力有序開展。

千斤重擔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為保證重建質量,茂縣還嚴把建材生產關、准入關和流通關,成立了質量監督小組,定期不定期深入施工現場開展質量安全監管。同時,加強對重建資金全過程跟蹤審計和監督檢查,形成了每個重建項目有人抓、每處工地有人管、每個環節有人盯的質量監管格局。

“通過此次災後恢復重建,我們不僅僅要讓受災群眾生產生活全面恢復,同時還要對疊溪古鎮進行文化提升和打造,成為國道213線上透水顯綠、宜賞宜遊、生態宜居的活力新城鎮,重現茶馬古道上蠶陵重鎮盛景。”據茂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周斌介紹,安置點除了建設學校、衛生院、汙水處理站等配套設施,還在國道213線疊溪隧道出口建設大型的旅遊服務站。在為沿途旅客提供休息的同時,也為新磨村旅遊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黨員幹部:重建前沿的中堅力量

一名黨員一面旗幟。因為有了這些黨員幹部,老百姓有了主心骨,生活有了新希望。災後恢復重建中,基層黨員幹部帶領廣大群眾全身心投入恢復重建,形成了恢復重建的強大動力,譜寫了一曲曲為民務實的先鋒之歌。

在這次災難中,新磨村新村組原址被巨大山石掩埋,農房滅失,生產資料受損嚴重,不適應原址重建。在對附近地形地貌的勘察結果進行分析後,按照茂縣“6·24”災後重建決策佈署,新磨村災後重建農房集中安置點建設選址最終確定位於疊溪鎮較場村。預徵土地100餘畝,為“6·24”災害造成房屋損毀的58戶135人提供農房建設用地。

“全力支持災後恢復重建任務的實施完成,讓新磨村老百姓早日過上新生活。”這是茂縣疊溪鎮較場村老黨員季興陶時常掛在嘴邊的話。要讓村民們讓出自家的良田,摘掉即將成熟的蘋果,這對農民來說,無異是極其困難的,徵地之初就受到了村民們的牴觸。在此關頭,作為較場村老村組幹部、老黨員的季興陶站了出來,率先簽下徵地拆遷協議,收割即將成熟的莊稼,並說服其餘幾戶村民,積極配合徵地拆遷工作。

“徵地的時候,這塊土地上有即將成熟的蘋果、莊稼,有較場村百姓的家,工作難度可想而知,但在我們基層黨員幹部的工作下,在較場村百姓的理解支持下,我們8天就完成新磨村災後重建農房集中安置點150畝的徵地工作,現在想來都很是感動。”疊溪鎮黨委書記韓濤說,無論是搶險救災,還是災後恢復重建,較場村的黨員幹部、老百姓讓人看到了人間大愛。

災後恢復重建,有的不僅僅是感動與大愛,更多的是堅持與付出。

在農房建設中,季興陶每天去工地上監督工程質量;冉崇力每天去巡查各個項目工地;疊溪鎮職工李林峰自重建工作開始後,選址、踏勘、房屋選號、劃撥地基等等,他每天都得去統籌協調。他們的工作字典裡只有一個字:忙。但他們卻說,災後恢復重建,事關百姓福祉,為了災區群眾過上好日子,他們忙得值!

災區大地真情在奔湧,愛心在疊加,公務員、村幹部、農民……不同身份的人,擁有一個相同的名字——共產黨員!他們在重建的旗幟下集結,用雙手將廢墟一點點變成了美好的家園。

災區群眾:自力更生的重建大軍

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也是災後恢復重建的主體。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重建中,災區老百姓生產自救的高漲熱情同樣令人感動,他們擰成一股繩,相互扶持著走出災難,走向新生……

來自新磨村的王傑說,“在這場災難中,我們的親人去世,沒有了家,沒有了地,我們的心裡像刀割。”但在災後重建集中安置點,望著自家正在建設中的新房子,他的眼睛裡重新閃射出希望的光彩。“這個房子有120平米,政府還給我們補貼了9萬塊錢,自己再出一部分,錢不夠,再向親戚家借點。以後生活會慢慢好起來的。”

“不能事事都靠政府,我自己也年輕,有腳有手,先把房子修起來,讓家人有個安全的住房再說。只要肯下苦,還賬要不上幾年。”這個精壯的小夥子在面對生活的艱辛,沒有多餘的話語,只有對現狀的感激和自力更生的韌勁。

“災後恢復重建不能光依靠政府,自己也得多想點辦法。”

這句話對新磨村的受災群眾來說,並不僅僅是一句空口白話。按照《規劃》,在災後重建中,對災毀地要進行自然修復和人工修復結合的方式進行生態修復。新磨村受災群眾對接村、鎮,按照一事一議項目,開始在災毀地栽種樹木、播撒草種,讓災毀地再現生機。

同時,在災後恢復重建過程中,新磨村受災群眾自力更生,有土地的種地,沒有土地的租借土地進行耕種,上山採藥、城市務工……苦難面前,生活笑著繼續。

茂縣縣委、縣政府認為,要讓受災群眾安居樂業,產業和技術培訓才是主要手段。茂縣農業畜牧和水務局多次組織技術專家和土地專家,來到田間地頭,為當地老百姓進行技術培訓,講解花椒、青脆李種植知識和旋耕機、肥料施種的技巧,讓村民學會初級的技術。

災後恢復重建的答卷上寫滿了黨和政府對災區群眾的牽掛,寫滿了黨員幹部爭當先鋒抓重建的忠誠,同時也寫滿了災區群眾自力更生重建家園的感動。家園重建,產業興起,社會重構,這裡重建的,不僅僅是新家園,還有廣廈萬間的安居夢,還有團結互助、親如一家的和諧和堅強,走向未來的自信與希望。這樣的重建,孕育著發展,連接著夢想,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的精彩篇章,彰顯了大寫的茂州力量。

在災難中崛起,從廢墟中挺立。災難從來阻擋不了茂縣社會發展的腳步,也阻擋不了災區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希望的種子仍將在廢墟上倔強萌芽,帶著生命的亮色,挺立於氣勢磅礴的羌鄉大地……

熊貓新聞特約通訊員王先超 黃強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